摘要:隨著養殖集約化程度的加強,籠養蛋雞癱瘓綜合征成為蛋雞養殖生產中常見的疾病,增加了蛋雞的死淘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籠養蛋雞癱瘓綜合征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是由于多種病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種病癥。該文根據蛋雞發病情況,詳細調查發病因素,并給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推動蛋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籠養蛋雞癱瘓綜合征;病因;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31?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53
Et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Paralysis Syndrome in Cage Laying Hens
Abstract: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breeding,paralysis syndrome of caged laying hens has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in laying hens breeding,which increases the death rate of laying hens and causes serious economic losses.Paralysis syndrome of caged laying hens is not a single disease,but a disease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causes.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local incidence,the pathogenic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given,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aying hen breeding industry.
Keywords:paralysis syndrome of caged laying hens,etiology,prevention and control
引言
規模化、集約化籠養模式成為蛋雞養殖的主流,集約化程度的加強促使籠養蛋雞癱瘓綜合征的發病率出現上升的趨勢,給養殖戶帶來嚴重的損失。該病典型的特征是病雞兩腿軟弱無力,跛行,嚴重的臥地不起,呈癱瘓狀。該病發生沒有季節性,炎熱的季節發病率較高,多集中在5—9月發病。
1 病因
1.1 傳染性疾病
(1)新城疫、禽流感是蛋雞養殖場發病率較高的病毒性疾病,傳播方式較多,雞群容易感染發病。隨著養殖戶防疫意識的增強,都會對雞群進行免疫,但是雞群是否感染發病和免疫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如有的養殖場免疫次數過多,引起免疫抑制;有的操作不規范,疫苗劑量不足,免疫抗體水平不高,不能抵抗病毒的侵襲。馬立克氏病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細胞增生性腫瘤疾病,多在幼雛期感染,潛伏期比較長,多為4周左右,甚至有的長達幾個月,發病高峰為4~20周。發病后典型的特征就是一肢或者兩肢麻痹或者癱瘓,呈現劈叉姿勢。
(2)細菌性疾病中以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發病率較高。大腸桿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當雞群免疫力低時易感染發病,尤其初產雞感染后出現跛行、癱瘓,發病率較高[1]。慢性呼吸道病主要是由于支原體感染引起,感染后病雞咳嗽、關節腫脹、跛行,產蛋率下降。
1.2 中毒性疾病
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由于用藥不當,引起藥物中毒,也會導致蛋雞癱瘓。硝基呋喃類藥物廣泛用于抑菌、抗球蟲病的治療,如果長期、大劑量使用就會對雞群產生毒性,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坦啶在臨床治療中經常有中毒的現象發生,導致雞群沒有食欲,采食量顯著下降,神經興奮,出現兩腿伸直、角弓反張的癥狀。磺胺類藥物經常用于細菌性疾病的治療,也用于動物保健、疾病預防,使用量大,群發性中毒的現象也經常發生,中毒后出現典型的神經癥狀,共濟失調,步態不穩,嚴重的出現痙攣性麻痹、癲癇、昏迷等癥狀。離子載體類抗菌素,如莫能菌素、鹽霉素、拉沙里菌素、馬杜拉霉素等經常用于雞群抗球蟲治療,使用不當就會引起中毒,導致雞群精神萎靡,沒有食欲,渾身無力,中毒嚴重的會出現癱瘓,莫能菌素使用量130~160 mg/kg飼料,導致雞群癱瘓。雞在產蛋期需要鈣、磷元素較多,因而飼料中會添加石粉、磷酸氫鈣等礦物質以滿足蛋雞的產蛋需求,但是石粉、磷酸氫鈣礦物質飼料中含有較高的氟,如果選用的礦物質飼料脫氟不徹底,會使飼料中的含氟量超標,含氟量超過350 mg/kg飼料,就會引起雞中毒[2]。氟中毒蛋雞產軟殼蛋、破殼蛋的數量增多,羽毛蓬亂,精神萎靡,蛋雞出現跛行、癱瘓的癥狀。
1.3 營養因素
(1)蛋雞產1枚蛋就需要從飼料中獲取鈣2~2.5 g形成蛋殼,如果從飼料中不能獲得足夠的鈣元素,機體會動用骨鈣滿足產蛋的需求。長期飼料中鈣缺乏,使機體的骨鈣減少,導致骨質疏松。鈣磷在骨骼中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沉積,但又以不同的比例從骨骼中析出,就會導致機體鈣磷比例失調,又會對蛋殼的形成和骨鈣的沉積造成影響。產蛋雞通常在飼料中鈣磷缺乏2~3個月后才表現癥狀,尤其是產蛋高峰期多發,病雞不能站立,不能走動,癱坐在籠子里。產蛋率急劇下降,蛋殼也變薄、變脆,龍骨和股骨出現畸形。
(2)錳、鋅等微量元素缺乏。缺錳引起滑腱癥,骨骼發育不良;飼料中鋅不足,雛雞表現為骨骼異常,生長緩慢,青年雞表現為皮膚角化不全,關節出現炎癥,運動失調。
(3)維生素D、膽堿缺乏。飼料中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機體對鈣、磷的吸收利用,導致蛋雞出現鈣磷缺乏癥,產蛋率下降,產軟殼蛋、無殼蛋的比例上升,出現籠養蛋雞疲勞癥;膽堿缺乏,雞生長緩慢,脂肪代謝出現障礙,運動失調,同時也影響對錳的吸收利用,膽堿不足、錳缺乏是引起生長雞滑腱癥的主要原因。
1.4 管理因素
(1)雞舍溫濕度不適宜、通風不良。蛋雞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5~23 ℃,當環境溫度超過23 ℃便會產生熱應激,導致飲水量增加,呼吸急促,還經常伴發代謝性堿中毒,致使血清中鉀濃度降低。低血鉀導致心肌興奮,引起心律不齊,同時降低骨骼肌的興奮性,嚴重的引起癱瘓、昏迷。
(2)外傷。雞轉群、預防免疫、人工授精等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動作過于粗暴,就會引起大腿骨、翅膀等部位損傷,出現扭傷、骨折,引起損傷部位炎癥,使蛋雞出現運動障礙,嚴重的會引起癱瘓。
(3)光照制度不合理,飼養密度過高。光照可以促進維生素D發揮作用,促進對鈣磷的吸收;雞群的飼養密度要合理,不能過大,否則蛋雞的活動空間小,啄肛、籠養蛋雞疲勞癥的發病率會上升。
2 防控措施
2.1 科學調制配方,確保營養全面
(1)確保飼料中鈣、磷平衡。不同品種、日齡、產蛋率的蛋雞需要鈣磷的量也不相同,要根據各品種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飼養標準進行科學的調整,確定日糧中鈣磷的含量和比例。在產蛋期日糧中鈣的含量為3.2%~3.5%,有效磷含量為0.5%,產蛋高峰期鈣磷比例為5∶1~6∶1[3]。炎熱的夏季,容易產生熱應激,雞群的采食量下降,要適當提高日糧中鈣磷的含量。
(2)及時補鈣。為確保產蛋率和蛋的品質,要在蛋雞開產前的2~4周進行補鈣,提高日糧中鈣的含量,飼喂鈣含量在2%~3%的預產期飼料。當雞群開產以后或者產蛋率達到1%,就要飼喂含鈣量為3%~5%的產蛋期飼料,以保證蛋雞產蛋期的需求。產蛋期蛋雞要注意飼喂高鈣飼料的時間。蛋雞產蛋后的8~10 h需要的鈣量少,只有在夜間形成蛋殼的時候需要大量的鈣,且鈣元素在雞體內存留的時間有限,多余的鈣質會很快排出,因此每天12:00—18:00飼喂高鈣日糧較好,不僅節省飼料成本,還有利于蛋雞夜間蛋殼的形成,維持機體內鈣磷的平衡。
(3)補充維生素D,光照制度合理。鈣磷的吸收利用需要維生素D的作用,在密閉的雞舍中,需要補充光照時間,采取適宜的光照強度,促進機體內維生素D的轉化,增強對鈣磷吸收利用。產蛋高峰期的光照時間要保持為16 h,光照強度一般為10 Lx。
2.2 加強飼養管理
要加強飼養管理,雞舍的環境要保持安靜,減少噪聲以免驚群。要做好雞群的日常觀察,包括飲水、采食、排便等情況,發現難產、啄肛、啄羽的雞要及時撿出,及時采取措施,如難產的雞要緩慢的將雞蛋擠出,肛門出現外傷的要涂抹紫藥水治療等。要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凈化生存環境,減少細菌性疾病的感染。
2.3 做好預防免疫
做好甘肅省流行病學調查,根據疫病的發生規律,并結合養殖場的具體情況,制定嚴格的免疫程序,做好預防免疫工作,重點做好新城疫、禽流感、馬立克氏病等病毒性疾病的預防免疫。定期做好抗體檢測,做好疫苗的補免工作。
3 結束語
籠養蛋雞癱瘓綜合征是蛋雞生產中的常見病癥,尤其雞群開產越早,發病率和死亡率就越高,產蛋率達到80%以后基本就不會發病,因此要在雞群開產前期做好預防工作,強化飼養管理,做好疫病的預防免疫,確保飼料中營養全面是防控此病的關鍵,養殖場要引起重視,促進蛋雞生產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王慶宣,陸臻.大腸桿菌引起產蛋雞癱瘓綜合癥的診治[J].貴州畜牧獸醫,2005,29(2):14.
[2] 張春生,高紅志.對籠養蛋雞癱瘓猝死癥的重新認識[J].中國禽業導刊,2006,23(18):37.
[3] 田學敏.蛋雞癱瘓綜合癥[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6):115.
作者簡介:張吉成(1987-),男,甘肅定西人,本科,獸醫師,從事動物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