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剛出殼的雛雞被覆絨毛,且肌肉較少,保溫能力較差,再加上自身各種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低下。雛雞在飼養過程中,時刻會受到周圍環境條件的限制,隨著養雞規模化發展,雞舍內飼養密度越來越大,環境條件不適宜的情況下,會給雛雞帶來不良影響,甚至誘發雛雞感染疾病,進而造成較高的死亡率。該文介紹了引起雛雞死亡率高的因素及其危害,以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關鍵詞:雛雞;死亡率;溫度;危害;原因
中圖分類號:S858.31?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58
Factors and Harm of High Mortality of Chicks
Abstract:Newly hatched chicks are covered with downy fur,with less muscle and poor heat preservation ability.In addition,their tissues and organs are not well developed and their thermoregulatory ability is low.In the course of raising chicks,there will always be the restri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ising chickens on a large scale,the density of raising chickens in the coops will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and whe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not suitable,it will bring bad effects to the chicks,even induced chickens infected with diseases,which in turn caused a higher mortality rat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actors causing high mortality rate of chickens and its harm,in order to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related personnel.
Keywords:chicks,mortality,temperature,harm,cause
引言
在育雛期間,如果雞舍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過大、通風較差、光線強度不夠、密度過大等,都會給雛雞帶來嚴重危害。同時料位或水位不足或布置不合理,致使一些弱雛沒有尋找到料位和水位無法采食到足夠的飼料或飲用到足夠的清水,都會引起饑餓和缺水情況,進而造成較高的死亡率[1]。
1 溫度過低
1.1 溫度過低的危害
雛雞入舍后溫度低,會促使雛雞為取暖相互堆積在一起,不愿采食和飲水,絨毛蓬亂、翅膀下垂,不停發出尖叫聲音,長期下來雛雞就會發生衰竭死亡現象。
對死亡雛雞進行剖檢,可看到嗉囊中沒有飼料和飲水,腹腔內的卵黃沒有吸收,肺臟稍微發紅、甚至蒼白,其他臟器沒有明顯變化,胃腸內有明顯的氣泡,氣囊透明,沒有細菌感染的混濁癥狀,采集病料進行細菌學檢測,各項細菌均呈陰性,對飼養環境進行詳細調查可以診斷出是溫度較低引起的高死亡率。
1.2 引起溫度較低的原因
首先是在外界溫度過低的條件下,雞舍的保溫功能較差,且沒有足夠的供溫設施,或者供溫設施發生故障或供溫能力較差,致使雞舍溫度很難達到雛雞需要的溫度。雞舍內的溫度計懸掛位置過高或距離熱源過近,沒有準確測定出雞舍的實際溫度,管理人員只是按照溫度計調整供暖設施。育雛舍密閉性較差,外界冷風可以形成過堂風或賊風,對雛雞產生冷應激,致使雛雞受涼發生高死淘率[1]。
2 溫度過高
2.1 高溫的危害
溫度過高一般是由濕度過高或通風不良影響的。雛雞對暫時的高溫有一定的耐受力,能適當進行機體調節和適應,但是長時間的高溫下,雛雞會脫水發生死亡現象。
育雛舍溫度過高時,雛雞出現張口喘氣、遠離熱源、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加、精神不振、腳墊干裂、繼發腿部疾病、羽毛生長不良、體溫升高或降低,最后脫水衰竭而亡。同時在高溫情況下,雛雞采食量減少,生長發育遲緩、體質下降,引起各種疾病發生。剖檢死亡雛雞可看到,嗉囊中沒有飼料,只有少量飲水,心臟、肝臟和腎臟等沒有明顯病變,胃腸道空虛,有的腸道粘膜水腫,由于飲水過量引起機體新陳代謝紊亂而發生腹瀉現象,肺臟出現充血、淤血和水腫等癥狀[2]。
2.2 引起雞舍高溫的原因
首先是外界氣溫過高或梅雨季節濕度較大,再加上育雛舍內通風不良,比較潮濕的情況下,易引起溫度過高的現象。然后是雛雞飼養密度過大,單位面積內雛雞密集,排泄的糞便或廢棄物質較多,也容易引起溫度過高。懸掛的溫度計失靈,或懸掛位置不當,也會引起供暖設施加溫過度的情況。有時育雛舍內供暖設施分布不均勻,致使局部溫度過高,造成雛雞較高的死亡率。
3 饑餓
3.1 饑餓的危害
雛雞饑餓后一般表現站立無力、躲在角落、閉眼嗜睡、雞體瘦弱、貧血、脫水等癥狀。對死亡雞進行剖檢后,可看到嗉囊空空、腸道內含有液體或氣泡,肝臟萎縮、膽囊腫大、腎臟顏色變淺、呈蒼白色,且有尿酸鹽沉淀,有的心臟也會被尿酸鹽覆蓋。根據實際情況和實驗室檢測可確診雛雞是因饑餓引起的死亡。
3.2 引起雛雞饑餓的原因
育雛舍環境不適宜,飼料質量較差、粒度過細、發生霉變或異味等也會影響雛雞的采食量。飲水污濁、水溫過高、放置時間較長、飲水中添加藥物苦味過重等,都會致使雛雞不愿飲水,造成飲水不足現象,進而降低雛雞的采食量。另外雞舍內的弱雛感染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或球蟲等疾病后,都會降低采食量,最終饑餓衰竭死亡[2]。
4 缺水
4.1 缺水的危害
缺水時,雛雞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停止采食、絨毛蓬亂、翅膀下垂、呆立嗜睡、脫水、眼球下陷、腿部皮膚有明顯的皺褶,最后虛脫而亡。對缺水死亡的雛雞進行剖檢,可看到雛雞腿部皮膚明顯的皺褶和機體消瘦,嗉囊和腸道空虛、肝臟萎縮、顏色變淺、膽囊充盈、腎臟腫大、有明顯的尿酸鹽沉積。
4.2 引起雛雞缺水的原因
雞場飲水系統或供電系統發生故障,致使飲水供應停止或不足,無法保證雞群正常飲水。有的放置水位過少,或者水位放置不當,促使弱雛難以尋找到水位或無法靠近飲水,造成雛雞飲水不足。飲水溫度過高、或者適口性過差,或者飲水出現異味等,都會導致雛雞發生缺水現象[3]。
5 二氧化碳中毒
5.1 氧氣不足的危害
雛雞發生缺氧,引起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毒現象,是在外界氣候比較寒冷,雞舍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出現。如果雞舍內二氧化碳含量超標,氧氣含量不足,雛雞表現昏迷嗜睡、沒有精神,采食量和飲水量也逐漸減少等癥狀。二氧化碳比重較大,常常積聚在地面上,建議用點燃的蠟燭來檢測舍內是否發生二氧化碳超標,如果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距離地面10~12 cm處,蠟燭燃燒不旺或熄滅,說明雞舍內已經發生缺氧情況。
如果雞舍內一氧化碳超標,雛雞表現呆立、嗜睡、呼吸困難、食欲下降、精神不振、頭向后仰,發生抽搐或痙攣性死亡。剖檢死亡雞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將所有門窗打開后,或者將雞群轉移到空氣新鮮環境中,雞群精神狀態明顯好轉。
5.2 引起缺氧的原因
關閉所有門窗和進風口,尤其是采取電熱板、煤爐和煤氣爐為供暖設施的情況下,易將雞舍內的氧氣消耗完畢,引起缺氧現象發生。同時育雛舍通風不良、雞舍密閉性良好,雞群飼料密度加大等情況下,也會增加缺氧的風險。
6 氨氣超標
6.1 氨氣超標的危害
雞舍內氨氣濃度在5×10-6以下時,飼養人員沒有感覺,在氨氣濃度達到10 ×10-6時,飼養人員能聞到氨臭味,但是對雛雞的生長發育沒有太多危害。但是當氨氣濃度超過20×10-6時,氨氣會對雛雞的眼睛、結膜和膠膜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睛流淚、結膜和膠膜發炎、潰瘍等現象,誘發雛雞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果雞舍內氨氣濃度達到80×10-6時,不僅能對雛雞呼吸系統產生嚴重危害,還可促使雛雞發生采食量減少,開始消瘦,體質和免疫力降低,誘發雛雞感染各種疾病,進而發生較高的死亡率[3]。
6.2 氨氣超標的原因
在育雛期間糞便清理不及時,糞便在溫度和濕度適宜情況下可進行發酵,產生大量的氨氣。同時育雛期舍內濕度較高、飲水管理不善,糞便上面積水較多,都會促使氨氣的大量產生。通風管理不良,雞群飼養密集,單位面積內蓄積的氨氣數量增加,引起氨氣超標現象。
7 結束語
在育雛過程中,如果雞舍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采食或飲水管理不當、光照或通風管理不合理等,都會給雛雞帶來嚴重的危害,進而造成較高的死亡率。在日常生產中需要加強管理,避免發生上述因素,為雛雞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趙力勇.影響雛雞死亡率的因素與解決方法[J].現代畜牧科技,2021(5):28-29.
[2] 李中習.淺述減少肉用雛雞死亡率的技術要點[J].養禽與禽病防治,2016(3):20,19.
[3] 吳建平.養殖戶雛雞死亡率高的原因及對策[J].畜禽業,2011(10):12-13.
作者簡介:周曉玲(1978-),女,河南伊川人,大專,助理畜牧師,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