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海
一、加強理論武裝初心,筑牢體育能力之基
貴州省仁懷市教育局積極組織教師學習學校體育有關文件及各類體育理論知識,如《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運動訓練學》等;組織全市中小學體育教師聆聽專家專題講座,如首都體育學院鐘秉樞教授的《體育運動與現代人格塑造》、田野教授的《體育強國背景下的青少年體育活動與健康》等。為了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學習,開展師德師風專題培訓,強化用理論武裝教育初心,提高教師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使教師熱愛體育教育教學工作,不忘初心,擔當起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重任。
二、技能培訓新常態,專業提升勤實踐
仁懷市教研室每年制訂體育教師培訓計劃,既考慮全員參與又結合各學段教學實際,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為教師搭建平臺。根據學段教學的實際,小學段側重隊列、口令、廣播體操、基本運動技能、小球類游戲教學,中學段側重籃球、足球、排球專項運動技能以及裁判規則等。針對以上內容,開展教學設計、評課、說課、主題教研、校本研修等培訓。每次培訓活動都計上參與教師的繼續教育學時,服務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利于打造優質體育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近幾年來,參與培訓的教師達5000余人次,保證每名教師每年參與2次以上的培訓,常態化抓好教師的技能培訓,提升專業素養能力,實現新時代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的教育目標。
三、夯實常規教研,引領教師發展
仁懷市教研室每年初制訂《仁懷市中小學體育教學視導方案》,加強體育教育教學管理,查找問題,增強課堂的實效性,發揮體育育人功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學課堂常規規范化。視導內容:課程設置,教師在“備、教、輔、研”4個方面的態度,場地器材、教學資源的使用,大課間、社團的開展情況,課外體育活動等。視導方式:查閱教育教學管理相關資料、聽課、觀摩大課間和社團活動,從“聽、觀、評、查、問、議、研”多角度開展工作。了解體育工作管理情況和體育課程建設體系,探討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構建“以體育人”的新格局。診斷體育課堂教學問題,指導幫助體育教師改進提高,推動教師教學能力發展。
四、各類比賽活動,促進專業提升
每年開展1次全市中小學體育優質課評選或技能大賽。優質課評選活動,建立“三級”評比制,即“校內評比推選、區域聯盟選拔、參加市級決賽”,每年初教研室下發優質課評選活動方案,確定上課教學內容,由各校評選出優秀教師,參加劃分的“區域聯盟”優質課評選;由“區域聯盟”評選后各推出2名教師參加市優質課比賽。通過優質課評選活動,強化課堂主陣地,優化教學方式,重視興趣激發,關注技能學習,合理安排體能練習,“學、練、賽、評”有體現,展示交流互鑒,總結經驗推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懷仁市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教師的教學改革創新能力。為提升懷仁市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組織開展了4屆教學基本功技能大賽,具體內容為理論考試(體育理論知識測試、單元教學計劃制訂、教學設計等)、教學技能(說課、評課等)、基本技能(跑、跳、投等)、運動技能(籃球、排球、足球、體操、武術等)、體能測試(800m跑或1000m跑)。技能大賽全面考查了體育教師綜合能力,檢閱了教學基本功和體育教師專項技能情況,特別是教師的體能狀況。
五、教學設計評比,提升教學能力
為加強懷仁市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懷仁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設計能力,每年開展全市體育教師教學設計征集評選活動。教研室制訂教學設計征集方案,分學段確定教學設計內容,如:2020年水平一教學設計內容為小籃球游戲和走跑跳游戲;水平二教學設計內容為體操和民族民間體育游戲;水平三教學設計內容為足球和跳躍;水平四教學設計內容為投擲和籃球;水平五教學設計內容為足球、籃球和健身操。要求教學設計結合學校場地器材、學生情況、教材體系等實際情況,進行整體構思與分析,按照體育項目,分單元、遞進式、系統化制訂教學設計,構建單元教學理念,強化“教會、勤練、常賽”,推行“學、練、賽、評”的教學課堂模式,規范了教學設計文本,將教案匯編成冊,形成學校特色課程,推進校本課程建設。
六、同城教研一體化,共同學習助成長
立足時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水平,促進體育教師專業成長。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搭建同學科、同類別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研究的平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仁懷市體育教育的全面發展。每學期分學段開展1~2次全市“同城教研”活動。活動通過主題報告、“籃球、足球”為主的教學實例、教研沙龍等環節,共同探討教學方法,突破重難點。如:仁懷市2021年秋季小學體育與健康“同城教研”五年級籃球教學主題活動,來自城區15所學校分管教研的領導、全體體育教師集中在仁懷市城南小學參加教研活動,各鄉鎮小學體育教師在本校通過視頻參加活動。該活動探究在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育所承載的歷史任務和價值及育人作用,并結合課堂教學實例,詮釋體育與健康課堂怎樣才能實現體育教育的育人目標。
七、打造骨干教師,鍛造教研團隊
發揚拼搏精神、發揮團隊力量,認真推選教師參加省、地級的比賽,組織教研團隊為參賽教師磨課,從教學理念、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專業技能等方面不斷提高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組織教研團隊針對參賽內容進行再學習,改“磨”1節課為“磨”1個單元,營造研究的氛圍,提高學科教研組的課堂教學實施能力。通過推選參加省、地級優質課評選的1節好課可以打造出1名教師骨干,還可以鍛造出1個教學團隊,更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圍、煉造1支教師隊伍。教師把參加優質課評選的經驗,運用于日常教學,形成“常態課優質化,優質課常態化”,打造高質量體育課堂。
八、整合名師活動,發揮團隊作用
仁懷市有3個體育名師工作室,每年體育教研活動的開展與3個體育名師工作室活動融合,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自2016年懷仁市有體育名師工作室以來,開展了28次主題教研活動,實現了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名師工作室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體育專家和貴州省名師為全市體育教師作報告和指導。為了更好地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市教育局每年做好“體育送教送培”計劃,名師工作室每月選派工作室骨干教師到邊遠鄉鎮學校開展“送教送培到校”活動。通過開展“送教送培”校本研修活動,促進了城鄉教師的交流,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
九、強化校本研修,提升綜合素養
校本研修活動是提升教師能力的有效方式,懷仁市每年初召開體育教研工作會,擬定市級教研活動計劃和時間表,要求學校開展好校本研修,以專職體育教師為主,兼職體育教師為輔,以體育課堂教學研討為主,以體育競賽研究為輔,以線下培訓為主,以線上培訓為輔,指引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監督學校抓好校本教研活動的教師“六個一”。
即讀一1本體育教育理論書籍,寫1本教學計劃(學年、學期、單元、教案),撰寫1篇教學論文或總結報告,上1堂研討課,作1次主題發言,練1項運動專項技能。對于是線上線下培訓、教研活動、觀摩學習、校本教研等,懷仁市教研室都嚴格要求教師作好筆記和日志,寫好學習心得總結和反思。通過開展市級教研活動、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活動,促使教師寫日志、常總結、勤反思,促進了教師綜合素養能力的提 高。
[本文系遵義市基礎教育課題“提升仁懷市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9ZB11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