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以琳 朱巧楠
摘要:綠色生態園的發展是隨著國家發展的腳步與時俱進的,要從各方面角度進行分析,國家生態環境、國家生態經濟、國家社會福利的給予等。當前國家的發展要懂得將農業這塊石頭擺開而生態農業是國家綠色經濟發展的特色道路。盡管說現在生態園的建設沒有很大的成績展示但現在返鄉創業的人才越來越多,日后生態園的建設也會提上日程。
關鍵詞:綠色生態園;自然資源;鄉村振興
1 綠色生態園的發展
根據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態農業早就在“十七大”提出過,而構建好生態農業這一話題更是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過,今年,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對于國家來說至關重要,生態園是對生態和經濟共同有幫助的發展模式,所以生態園不僅僅是為了拉動周邊的經濟建設,還是為了農村種植養殖的進一步發展。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更是一個改善的基本,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根基。深入發展農業生態園建設,極大促進了鄉村環境改善與傳統鄉村文化的弘揚,推動了鄉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從生態園建設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目前我國農業生態園發展出現的問題,為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有特色的鄉村觀光旅游生態園提出建議。山下海洋生態園還有許多別的功能,休閑旅游、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這樣一個多功能生態園區有著更多的色彩。發展山下海洋生態園對于周邊地區有著帶動經濟的作用,而且生態園中能夠讓更多的人有就業的機會。對于生態園的創新不僅是對休閑場所的翻新,而是內部結構的創新。
1.1 綠色生態園發展的必要性
生態園的建設主要在于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聯合,讓人們意識到農村的發展建設不僅僅是靠第一產業,而是有著更加發達的二三產業。綠色生態園就是減少有害垃圾的排放的同時將經濟有效收入提升上來。帶動周邊農民的積極性還給他們一定的就職崗位,加強了回鄉創業人員的積極性。綠色農業能夠帶領鄉村走向振興發展的路上,隨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展開,綠色家庭農場經營也逐漸掀起了熱潮,農業生態文明建設能夠讓人魚自然共同發展發展。開展綠色家庭農場創新扶貧經營模式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推動扶貧計劃的展開。
1.2 不同角度分析綠色生態園發展的必要性
從生態經濟角度進行分析:生態園的建設局勢一定方面的促進生態經濟的發展,綠色生態園的建設和總體規劃主要是為了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兩個角度發展。而生態環境是自然資源和自然資源等角度進行分析,還對生態質量環境驚醒客觀評價。當人們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時經濟也會隨著不同的模式進行更正,在一個生態不健康的環境下人們是難以發展經濟的,要懂得共生共贏。生態園就是這樣的模式,利用生態自帶的資源采用生態手段,既能解除生態危機還能滿足人類消費的需求。
從社會經濟角度進行分析:生態園的建設是為了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還能更好的發展經濟,人們總是喜歡采取利己的心態去做事。發展環境保護是一件長遠的利己事項很多人時難以發現的,然而現在采取了國家政策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會有很多的收入在個人所得。畢竟綠色生態園是在國家補助的情況下進行發展規劃,而生態園的建成是有大量的利潤所得,不僅可以上交稅款還能進行門票等的收入。將原來的貧困村、補助村改善成發達村、小康村讓每一戶需要進行補助才能生活下去的村子進行改善成為可以發達起來的村莊。
從社會福利角度進行分析:社會福利是國家為了提高人們幸福指數而提供的社會公眾性服務,所以建設生態園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還能將景觀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結合、互相兼顧。綠色生態園就相當于大型生產性觀光養殖性公眾服務建設,將觀光性農業做到極致,每個園區有各自不同的服務建設,這樣在城市的消費者能夠更加貼切與自然。
2 綠色生態園的發展建議
2017~2022年生態觀光特色農業園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推廣力度不夠。盡管說生態農業在大眾心理有著比較長的發展時間,政府也開始加大力度進行扶持,但是生態園該有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沒有大幅度的增長,全國現在沒有大范圍的推廣,101個國家級生態農業縣與全國相比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從某種程度上說,目前的生態農業試點還只不過是“星星之火”。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去進行發展建設,僅僅靠著鄉村自己單打獨干是不夠的,國家有計劃,市場有需求人們有干勁才是發展的必須所有。發展綠色生態園要將環保放在首位,生態園的發展中不僅僅有觀光農業,要將示范產業園做到高標準高效益。
2.1 綠色生態園存在的必要性——山下海洋生態園
很多的農戶會因為當地的農產品大量銷售出去而開始恢復對與土地的熱愛,盡管還沒有產生的合作的土地能夠振奮他們的心情,這屬于一個時代的發展。發展的前提就是有它存在必要性,作為與生產農業相關聯的生態園產業就是如此,這有一定的刺激才能有一定的發展,社會效益或許很難看出來,但是日以繼日的不斷完善發展能看出來項目可行的投資的。
2.2 山下海洋生態園未來的綠色發展計劃
在綠色生態園的未來發展計劃中要采用更加低能環保的建筑材料,在生產供應的環節上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要發展有特色的生態園定位,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產品,并且要在旅游建筑設施上加大投資力度改善當地的環境,農業和旅游共同發展,采用生態農業的模式進行設計和生產。生態園的計劃要與當地的生態文明有一定的關聯,山下海洋位于沈陽當地的周邊,四季分明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和東北特色文化。發揮山下海洋生態園已有的生產優勢,先進的科技展示區有能夠培育出更加綠色的農產品營造出“三品一標”的主題形象。產品形象要做到深入人心,要讓消費者有品牌依賴的行為,將綠色生態園有更高的發展角度。
基金項目:2020年沈陽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重點項目國家級“山下海洋生態園的擬創建研究”(202013201011)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孫以琳,女,本科,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
*通訊作者:朱巧楠,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農林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