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要:1+X證書制度為高職人才培養設立了目標、提供了標準。為了有效推進“1”和“X”的有效銜接,以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借助OBE能力分析框架,用可測量和可評價的學生學習成果取代傳統的難以操作的目標,針對軟件技術專業開設不同專業方向的實際情況,采用“多證融合”的設計思路,將“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實現不同專業方向緊密對接不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落實1+X證書制度,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多方向和持續性發展提供支持,滿足區域行業、企業等多元主體需求。
關鍵詞:1+X證書;多證融合;課程體系;成果導向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1)05-0028-06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提出要“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為深入落實“職教20條”,強化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制定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已啟動4批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X證書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教育學業證書制度的迭代升級,是對職業資格證書的突破[1],反映出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對我國職業教育培訓乃至整個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轉型的不斷升級,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吻合度、前瞻性上還存在一定差距。為了更好地解決產與教的有效銜接和融合發展問題,各高職院校不斷推進1+X證書制度,將其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師資建設等緊密結合,不斷改革創新,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
軟件技術專業以培養對接信息技術產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面對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在IT產業轉型升級和實施1+X證書制度背景下,急需專業結合實際,緊扣新時期軟件技術技能人才的特征和屬性,依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將專業建設與證書教育相結合。為此,本文以目前發布的《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采用成果導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簡稱OBE)理念,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多證融合”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課證融通”教學內容,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實現能力本位和產業鏈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一、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解讀
就目前發布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結合專業實際,在人才培養方案頂層設計時,以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首選對接“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多方向和持續性發展提供支持。“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充分考慮Web前端開發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路徑,以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知識水平為主要框架結構,反映出Web前端開發從業人員對每項技能應達到的水準。(見表1)
“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主要面向信息技術領域, 反映了現階段大數據行業的水平和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具體要求如表2所示。
二、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路徑
(一)多證交叉,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鑒于教育部頒發的專業教學標準中明確規定軟件技術專業的“職業范圍”,盡可能地拓寬學生就業面,專業開設了“Web前端開發方向”和“Java開發方向”,每位學生可選擇其中一個方向進行學習。其中,“Web前端開發方向”要求對接“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中級標準,并延伸包含部分高級標準內容;“Java開發方向”要求對接“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中級標準,專業方向與證書對接情況如圖1所示。對接后的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證書能力要求密切相關,保證每位學生通過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具備獲取證書的基礎。當然,每位學生也可以考取非所選專業方向對接的證書,或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考取非本專業的其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學生獲取“X”證書提供實現路徑。
通過采用“多證交叉”的設計思路,讓不同專業方向緊密對接不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專業人才培養中落實1+X證書制度,有利于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二)能力分析框架下“多證融合”課程體系的構建
專業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不可或缺的載體和關鍵性建設內容。本著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具有同等地位的理念,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借助OBE能力分析框架,將不同等級證書的標準與不同階段學歷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相融合,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完善課程教學內容,調整課程開設順序,重構“1”和“X”深度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1.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整個課程體系設計的前提。為保證培養目標的科學性,廣泛開展行業企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和在校生學情調研,了解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及對人才培養規格的意見;加強院校交流和研討,理解1+X證書政策精神;成立由行業企業專家、教科研人員、一線教師和學生(畢業生)代表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召開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共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依據專業培養目標編制可評價、可操作的專業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標,如表3所示。
2.對接證書標準,梳理專業技能目標
確定專業技能目標是課程體系設計的基礎,也是高職人才培養改革的薄弱環節,1+X證書制度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推出為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了指引。借助OBE理念,將1+X證書要求的知識、技能轉換為學生參加系列教學活動后可以表現出的某種形式,形成可測量的學習成果目標,并幫助開展學生評價。根據“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出的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歸納整理出Web前端開發方向的專業技能目標,如表4所示[2]。
同理,根據“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提出的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歸納整理出Java開發方向的專業技能目標,如表5所示。
3.建立課程矩陣,生成課程及知識內容
根據技能目標選擇課程及其內容是設計過程的核心,也是實施專業課程教學的依據。從眾多知識中選出專業課程知識的過程,就是根據培養目標將篩選出的知識點與技能點按照教學需要組織起來構成一門門課程的過程。為保證課程教學過程與證書培訓過程同步統籌,采用“自上而下”的設計方法。先針對每一個專業方向,以達成培養目標為前提,參照由1+X證書梳理出的技能目標,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進行分析、拆解、序化,篩選出構成課程體系的內容;再按課程需要將各個知識點和技能點具體分解在不同的課程中,將技能考核要求納入各門課程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素質目標,得到課程及具體教學內容。將確定的技能目標和選定課程按表6的形式羅列出來,可得到“技能目標—專業課程”二維矩陣。課程內容生成過程應最大限度地減少課程間的冗余、碎片和缺口問題,注重課程間的縱向銜接性和橫向關聯度,保證人才培養規格的深度和廣度要求。
4.構建“核心能力—專業課程”關系分析框架
構建關系分析框架是課程體系設計的關鍵。生成課程與內容后,通過構建“核心能力—專業課程”關系分析框架,把專業核心能力指標分解到具體課程中去,確保培養目標落到實處。軟件技術專業反映“目標—課程”關系的能力培養分析框架,如表7所示。
考慮到不同等級技能證書對專業知識的認知程度和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不同,專業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反復訓練、螺旋遞進的過程,將能力指標分為引進(Introduced)、加強(Reinforced)、應用(Applied)、評價(Evaluated)等4個從低到高的遞進層次[3],分別用I、R、A、E表示。表7中的課程與能力指標交叉位置標識了專業核心能力要求的層次,不僅明確了每門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須達到的專業能力標準,而且反映出每一項能力指標的完整培養過程,清楚地知道每一項能力指標首先由哪些課程來培養,又在哪些課程中得到加強或應用,最后在哪些課程中得到評價和創新,表現出很好的可測量性和可操作性。
5.依據能力分析框架制定課程標準
通過能力分析框架將專業能力指標分解落實到各門專業課程中,依據分解到課程中的能力指標和須達到的層次要求確定出課程的教學目標,同時考慮企業用人需求,結合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以融合“X”證書生成的課程內容編制專業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通過該課程學習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成果。以“數據庫應用技術”課程為例。課程學習成果覆蓋了“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的WLO7技能目標和“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的JLO13、JLO14、JLO15、JLO17技能目標,實現了1+X證書的能力標準和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相呼應。此外,課程標準還給出每個培養層次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果評定標準,依據制定的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可以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做到培教一致、考評同步、課證融合,消除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之間的區隔,實現學歷教育與“X”證書培訓一體化。
6.課證融通,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重構后的專業課程體系分為通識基礎課、通識拓展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選修課五個部分,如圖2所示。
通識基礎課和通識拓展課主要培養學生基礎素養。專業必修課覆蓋了Web前端開發和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的初級標準要求,學生學完前四個學期的課程后可以考取Web前端開發或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的初級證書。專業限選課主要是方向課程,課程設置覆蓋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的中級標準要求,學生學習完第三至第五學期的限選課程后可以分別考取Web前端開發或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的中級證書。專業選修課是實施學分制人才培養的重要體現,對于必修課與限選課中未能涵蓋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開設選修課加以補充,拓展職業領域和職業能力。另外,還專門開設1+X證書課程(32學時),用來對學生進行集中式項目化實訓和考前培訓,完成技能的二次提升。最后,通過頂崗實習、企業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實踐實習中去,將學校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了解項目實際開發流程,尋求興趣與能力的平衡點,實現個人持續發展。重構后的課程體系作為專業育人基礎,有效對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體現出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可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培養指南針的作用。
三、深化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X證書制度的意義不僅僅在于鼓勵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多獲得幾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更在于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綜合能力,拓寬就業渠道,契合當下社會需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融合過程中對軟件行業產生的影響,認清當前軟件行業崗位需求和職業核心能力的變化,以培養“知技創融合”的軟件技術人才為著眼點,不斷深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在不同層次的教學和各培養環節中,選擇與課程教學目標相匹配的教學方法,開展與教學要求相匹配的成果評價,推動從“教”到“學”的轉變[4],促進“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過程的符合度、人才培養結果與培養目標的符合度”的有效達成,拓寬復合型軟件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通道。
1+X證書制度以社會需要為導向,有力促進職業院校與產業需求的整合。根據“Web前端開發”和“大數據應用技術(Java)”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基于成果導向思維,運用能力分析框架,逆向重構課程、生成課程內容、改進課程目標,建立起培養目標與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將不同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真正優質的適應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將課程目標和要求有效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前瞻性,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吻合度,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
參考文獻:
[1]馬錚,龔福明.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重構探析——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例[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9(4):51-57,68.
[2]鄭根讓,史志強,何成,等.1+X證書制度下以書證融通重構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以WEB前端開發證書與軟件技術專業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20(1):12-17.
[3]鞏建閩,蕭蓓蕾,董文娜.課程矩陣:一個課程體系設計分析框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78-184.
[4]劉煒杰.1+X證書制度下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研究[J].職教論壇,2019(7):.47-53.
(責任編輯:楊在良)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of Multi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pecialty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LI Rong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07, China)
Abstract:1+X certificate system sets goals and provides standards for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1" and "X", with the help of OBE ability analysis framework, the traditional goal which is difficult to operate can be replaced by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compound technical talents with measurable and evaluable student learning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the "multi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design idea is adopted, and the "web front-end development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 and "big data application technology (Java)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realiz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pecialty directions and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echnical talents,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multi-direction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multiple subjects.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multi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sult ori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