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宇
關鍵詞:館閣體;清代;匾額;書法
館閣體是清乾隆中后期定型的官方標準字體,在科舉考試、公文繕寫、官吏選拔以及書籍編修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種書體來源廣泛,集歐、顏、柳、趙以及董其昌、“二王”等優點于一身,形成了端莊、秀美、規整的特點。乾隆年間,汪由敦以“黑、方、光”定義館閣體書法[1]。清代宮殿匾額中的館閣體書法歷來被人輕視,實際上,這類匾額書法大多由皇帝書寫,筆法嚴謹,筆力遒勁,頗具研究價值,同時也折射出清代社會政治文化繁榮發展的氣象。
一、清代館閣體書法概述
館閣體是清代朝廷專用的書體,在清代社會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士子立命、立身和求取功名的必備條件之一。首先,清代的科舉考試采用館閣體進行書寫,書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干祿求仕的成敗。因此館閣體書法不僅在翰林院及各級衙門中使用,而且成為讀書人從小就必須學習和掌握的一門技能。其次,清代宮廷中的文書全部用館閣體書寫,因此清代朝廷中繕寫者均是經過嚴格挑選而被聘用的。最后,館閣體是清代內廷修書的官方標準字體[2]。館閣體在清代宮廷中流行,既是一種儒雅清秀的書體,又發揮著自身重要的價值。館閣體雖有不足,但在當時的社會功用是不可小覷的。它不僅在各種書籍、卷宗中盛行,還傳播在書畫、工藝等各類藝術作品中,從而在清代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 清代宮殿匾額書法發展概述
匾額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際,在春秋時期進一步發展,但那時還沒有專門的稱呼,最早見諸文獻的是秦漢之際的李斯和蕭何題寫的“山嶺”和“宮闕”[3]。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上出現了名家題寫匾額的風氣。唐代則出現了大量宮殿題署事例。明清時期,匾額書法日益盛行,凡是廳堂亭榭之處,往往都要配上匾額和楹聯,否則即便是建筑完工也只是徒有其表罷了。
明清時期的匾額書法已發展到高峰,不僅數量大,書法風格也相對豐富。明清園林中的匾額書法多是以顏體為基礎的館閣體書法,氣息雄強厚重,以彰顯皇家莊重嚴肅、雍容華貴的形象。清初的皇宮,各宮殿多沿用明朝的舊稱,但匾額改用滿、漢、蒙文書寫。這是因為在努爾哈赤創制滿文之前女真族沒有文字,只有語言,以蒙古文為官方文字(趙爾巽編《清史稿》)。清乾隆時期國力強盛,對紫禁城進行了多次改建和修葺,現在故宮中以滿漢文字書寫的匾額多由乾隆題寫。在清代宮廷中,匾額又被統治者賦予了更重要的職能,將統治者的意志納入其中。這一時期,無論是匾額的形狀還是內容均已完全成熟,匾額也成為建筑物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清代宮殿匾額中的館閣體書法
清代匾額中的書法雖然表現豐富,但書法形式較單一,以館閣體書法為典型。這種現象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及帝王的喜好密不可分。但清代匾額中的館閣體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帝王喜好的不同而呈現多種面貌。康熙帝玄燁鐘愛書法,尤其酷愛董其昌的書法。帝王的喜好勢必影響臣下,康熙一朝彌漫著濃厚的董氏書風。康熙時期匾額上的館閣體也就被董氏書風籠罩,端莊、秀美,頗有氣勢。從康熙帝題寫的匾額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這種董氏的館閣體書風。康熙對自己的書法頗為自負,經常自作書賜給王公大臣和各國使節,曾為江西廬山白鹿書院書寫匾額,并以“學達性天”匾額賜天下各地書院,以表彰書院對傳承理學、培養人才的貢獻。紫禁城中交泰殿“無為”匾額原為康熙御書,乾隆六十二年(1797)重摹[4]63。雖為摹刻,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董氏書法的影子,平和清淡,不飾華麗。
到乾隆時期,乾隆皇帝擅長書法,尤其對趙孟的書法頗為熱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趙書在當時一度風行,逐漸取代了康熙時期盛行的董書。相較于大氣的董書,趙書就顯得更為儒雅清秀,這與乾隆皇帝的審美觀不謀而合。因此,乾隆時期匾額書法呈現出典型的趙體館閣書風。如今紫禁城宮殿中的匾額也大多為乾隆題寫,例如太和殿“建極綏猷”匾額、景仁宮前殿“贊德宮闈”匾額、延禧宮“慎贊徽音”匾額等[4]133。曲阜孔廟中也有大量匾額為乾隆手書。“與天地參”匾額,是帝王書法以匾額的形式留下的例證。這四字匾額書法風格雄渾厚重,端莊大氣。同樣備受重視的還有“時中立極”和“化成悠久”匾額,這兩塊匾額懸掛于孔廟大成殿內門口上方。“時中立極”匾額為乾隆第一次到孔廟時題寫,這四字均是乾隆皇帝引用儒家經典而來。“化成悠久”匾額與“萬世師表”[5],是乾隆皇帝第六次到孔廟時所題。這些匾額在書法風格上并無太大差異,雍容平和,清秀柔潤,可以明顯見到趙體書的影子。
四、結語
清代宮殿建筑中的匾額大多由統治者書寫,通過對清代宮殿匾額的研究可以了解統治者的心理活動以及中央集權下統治者管理國家政策的變化。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匾額的內容看出清朝的統治者在學習和接受漢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是如何做到兼收并取,并使得文化繁榮興盛的。清代是匾額發展的鼎盛時期,匾額的題寫以館閣體為典型。館閣體雖有弊端,但它的出現在客觀上起到了規范文字的作用,也對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館閣體書法自身所蘊含的雍容平和、不激不厲的氣息也不能被簡單地否定。館閣體是一個大的概念,我們必須將館閣體中有價值、有意義的部分提取出來。那種不論藝術的高低而一味否定館閣體書法的觀念是一種藝術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