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曼曼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賞識教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與成功感,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自信心。教師應用賞識教育時可以從尊重個體差異、在賞識中因材施教,創設教學情境、在賞識中鼓勵參與,發揮語言優勢、在賞識中激發興趣,營造良好氛圍、在賞識中促進對話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英語;賞識教育;應用;學習興趣;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040-02
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英語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還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習興趣顯得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賞識教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與成功感,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渴望他人對自己的賞識與認可。對于學生而言,賞識更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賞識教育。在非母語的英語學習中,學生難免會出現畏難情緒。此時,教師需要正確運用賞識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可取之處及不足之處,進而加以改進,提升學習英語的信心。
一、尊重個體差異,在賞識中因材施教
賞識教育最為顯著的特征即認同個體差異,允許個體失敗,能幫助學生找回學習自信,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和興趣,使學生朝著成功的方向不斷前進。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氛圍,也要結合學生學情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小學英語是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關鍵,教師在賞識教育中應引入分層教學模式,并巧妙融入小組合作,幫助學生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轉變學習方式,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以“I'm Sam”教學為例,教師先熱情地與學生打招呼:“Hello, boys and girls, I'm Mrs Li,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OK, can you say hello to me?”然后,教師按照座位順序與每位學生打招呼,有的學生表達得很順暢,有的學生則略顯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堅持公平、公正、客觀的態度,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針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需告知其不能驕傲自滿,應潛心鞏固,向更高的臺階邁進。針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應采取鼓勵態度,借助溝通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尊重,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加以解決,一點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特點對其合理贊賞。應先和學生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再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其作業完成情況等,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用適當的語言贊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二、創設教學情境,在賞識中鼓勵參與
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聽力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反復讓學生操練,則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視頻為學生打造趣味十足的課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以“Do you like meat?”教學為例,該章節在于讓學生掌握noodles、rice、meat、apple、orange、fish、pear、banana等單詞。這些均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見到的食物的單詞,教師在授課前可以找到這些食物,并帶入課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這些食物的英語單詞圖片,再讓學生對眼前的食物與多媒體圖片進行對比,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活動創設相應教學情境。角色扮演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學習,有效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抗拒心理。例如,教師可以創設醫生與患者、顧客與售貨員之間的對話情境,讓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高效掌握英語知識。
三、發揮語言優勢,在賞識中激發興趣
教師開展賞識教育時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語言優勢,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英語學習,有的學生會因為自身發音不準確而不愿發言或產生自卑情緒,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能隨意,說出的每一句話對學生都應具有鼓勵性,而非打擊性。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特征和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整理出具有針對性的語言溝通技巧。比如,針對個性較強的學生,教師與其溝通時,不能使用壓制性的語言,否則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而應順著學生的思維,先讓其講述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以及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借此改變學生的不良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針對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教師應運用更具鼓勵性的語言,先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溝通切入點,然后結合學生近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其進行溝通,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這樣的溝通方式,容易被學生接受,自然可以獲得預期的效果。
以“How are you?”教學為例,該課旨在讓學生熟練掌握“How are you?”這一相互問候的句型,如A:How are you? B:“I'm OK, how nice you are!”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練習。當學生出現明顯的錯誤時,教師不能使用帶有指責意味的否定句,應該使用溫和的語言客觀指出學生的不足,并督促學生改正。學生年齡較小,情緒相對不太穩定,教師與學生溝通時要多關注學生的情緒,發揮自身語言感染力的優勢,運用賞識性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因英語學習畏難而產生負面情緒的學生,教師如果不能采用恰當的溝通方式,就無法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面情緒,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抗拒和厭煩心理。因此,教師要發揮自身的語言優勢,在賞識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營造良好氛圍,在賞識中促進對話
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氛圍密切相關,如果學生處于壓抑、沉悶的課堂氛圍中,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而且思維也會受阻,無法全面深入地理解課堂所學知識,進而影響學習效率。反之,輕松、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則能緩解學生學習英語的壓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智慧,讓學生以良好的心態融入課堂學習。因此,教師應用賞識教育時,應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與學生進行高效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新知,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以“I'm Sam”教學為例,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運用英語做自我介紹,并向同學和老師問好。例如T:“Hello!”,S:“Hello!”,T:“I'm Mrs Li.”最后再運用goodbye道別。教師要努力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英語對話。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認知特征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如在教室設置口語小天地、新知充電站等,或定期舉辦英語角等活動,積極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大膽說英語,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英語學習能力。
五、結語
總之,英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賞識教育,全面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可取之處及不足之處,從而提升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提高英語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周麗云.小學英語教學巧妙導入賞識教育理念之探索[J].校園英語,2019(19).
[2]郭玲玲.賞識教育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6(24).
[3]蔣琴.賞識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教書育人,2015(34).
[4]夏百卉.賞識教育理論與實踐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2012.
[5]劉玄沖.淺談賞識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