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彰
摘 要: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新教學模式,有機地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文章簡述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性,指出數學教學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與需要遵循的原則,并從幾個方面對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教學;德育;滲透;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1;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6-0024-02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學校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學生學習成績好,還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調查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注重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下面簡述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性、數學教學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數學教學滲透德育需遵循的原則,并從幾個方面對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探討。
一、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中學時期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學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內容,引領學生發現數學之美,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作風,通過了解我國國情提高自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還能讓學生形成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同學建立友好的關系,更加適應學校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數學教學滲透德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使得學生很少有思考與探究的機會,只能被動接受所傳授的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只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也難以將德育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其次,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很多數學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時往往只注重評價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評價,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忽視思想道德素養的提高。再次,切入不合時宜。有的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管德育內容是否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生拉硬扯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不僅影響課堂教學進度,也使得學生難以接受教師所灌輸的思想道德觀念。最后,部分教師的個人素質有待提高。比如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嘲笑回答不上來問題的學生,使得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漸漸對數學這門課程失去興趣。
三、數學教學滲透德育需遵循的原則
首先,長期性原則。教育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程,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時要堅持長期性原則。要對學生充滿耐心,結合學生個性特點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通過長期的努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養。其次,適度性原則。要遵循適度性原則,合理地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數學教學之中,這樣既不耽誤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不影響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教學之前,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注重對學生因材施教,劃分好數學知識與德育內容之間的比重。再次,遞進式原則。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智也會不斷成熟。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活動的時候,要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以遞進式原則進行德育滲透。比如教師可以事先制定不同階段的德育目標,然后細化每個目標,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最后,真誠原則。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時,要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情感之后,就會觸動內心世界,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真誠地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1.數學教師做到以身作則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用自己良好的行為舉止來影響學生,讓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比如,教師在平時上課的時候要注重自己的穿著、儀態以及講課時的文明用語,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工作和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良好的文明禮儀以及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平時,教師要和學生多多交流,切實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趣味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利用趣味性教學有效地進行德育內容的滲透。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活動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養。比如,教學“幾何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幾何圖的動態圖形,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些圖形的形狀。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畫一些幾何圖形,讓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等學生畫完幾何圖形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講我國勞動人民在建造長城、石拱橋等方面的智慧,以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
3.利用數學史進行德育滲透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杰出的數學家,他們為祖國的發展與進步做出很大的貢獻。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數學史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比如,教學π的內容時,可以給學生講一講π取值的過程。如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創立的“割圓術”可以估算π的值,祖沖之繼承并發展了“割圓術”,將π的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其結果領先世界一千多年。又如,教學“勾股定理”這節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提前搜集一下關于這節內容的數學史,然后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分享。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更多的科學家,同時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4.聯系實際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科技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比如,教學“圓的有關性質”這節內容的時候,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中有圓?”教師提出問題之后,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與探究時間。很多學生會說摩天輪、旋轉木馬等,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給學生介紹“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制造利用了圓的性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5.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數學知識點都是比較抽象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比如,講到大題時,可以要求學生以規范的步驟進行答題,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習慣。又如,講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講教材上的內容,然后給學生出幾道關于這節內容的計算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比賽。學生在計算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養成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教育對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模式,有機地將德育內容滲透到數學課堂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和道德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齊幸梅.初中數學教學滲透德育的探討[J].華夏教師,2018(28).
[2]李朋.例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8(04).
[3]喻球.初中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4]彭宏輝.試探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導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