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遠愛
摘 要:文章從提問有效化與教學可視化兩方面,對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探研。提問有效化,指在問題的設計上要達到結構化、明晰化、適度化、開放化,在問題的實施上要達到合理清晰、思考時間適當、全體參與的要求。而教學可視化則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繪圖、編程技術,在抽象內容可視化、靜態內容運動化上下功夫。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可視化;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8-0124-02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課堂因科技的附加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但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通過更有效的提問,提升課堂效率與有效性,成了線下教學的難題之一,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探研,旨在為數學教學提供幫助和借鑒,促進數學教學發展。
一、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關鍵——有效的提問
課堂提問對學生學習具有推動作用,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果。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前設計、規劃提問內容,以達到鞏固知識、活躍課堂氛圍和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的目的。
1.問題的設計策略
總的來說,問題的設計要根據班級學生理解能力與數學素養,通過精心設計,達到結構化、明晰化、適度化、開放化的要求,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融入課堂,積極思考。
(1)結構化設計。結構化設計就是要跟隨課堂結構,通過適時提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能夠感知思考的魅力,從而對課堂提問產生興趣。比如,教學內容為二次函數的第二課時,教師可復習提問什么是一元,什么是二次,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面對抽象的二次函數,教師可以提問:“你對二次函數的大體印象是什么?”并通過圖像引導學生說出對稱、有最值,從而理解二次函數的性質。總的來說,結構化設計主要考驗教師對知識的整體掌握,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從而帶動良好的課堂氛圍,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2)明晰化設計。從圖1可以看出,學生上課不主動回答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教師在問什么,這說明學生沒有正確理解教師提問的用意或提問傳達的意圖不明確。明晰化設計要求教師提問的意圖要明確,能夠讓學生知道問題與本節課內容的連接點在哪里。比如,在提問二次函數一般式與頂點式的相同之處時,教師如果直接提問兩種形式的相同點是什么,學生就會回答“都有平方項”,這顯然不是教師所要的答案。而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二次函數的頂點式、一般式在二次項的表達上有什么區別”,這樣就會引導學生向x2與(x-h)2上去分析,從而得出教師想要的答案。總的來說,明晰的問題需要教師擁有一定的教學經驗、精細的課前準備。
(3)適度化設計。從圖1中可以看出,問題太難與害怕回答錯誤是學生不愿意回答問題的主要原因。教師如果能夠恰當地控制問題的難易程度,就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回答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還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問題適度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實際設置問題,讓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高,學習效率更高。
(4)開放化設計。學生思維活躍,具有發散性和跳躍性。因此,教師設計的問題應適度開放,鼓勵有興趣的學生深入探索。比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對稱性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探索三次函數、四次函數的對稱性。再如,教學三角形全等判定后,教師可讓學生討論為什么“AAA”不能作為判定條件。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還是活躍思維、開拓視野的地方。設計開放化問題,能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2.問題的實施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既需要學生的高度參與,也需要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理解程度,這樣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掌握正確的提問時機,得到學生的真實反饋,這樣才能調節好課堂節奏。問題的實施包括教師發問、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點評等環節。首先,提問時要使用合理清晰的語言,其次,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最后,一定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
(1)使用合理清晰的語言。問題的傳遞是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對教師表達能力、學生理解能力是一個考驗。教師需要用清晰、易于理解且不失嚴謹性的語言將問題傳遞給學生。第一,發音準確,吐字清晰。第二,合理使用數學詞匯與日常語言,使提問既容易理解又不失嚴謹。第三,教師應在把握學生能力素養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提問方式。
(2)給予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學生需要思考,教師也需要預估學生的回答提前作出評價。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提前設計,合理預留時間。如果預留的時間太長,則是一種浪費,會降低教學效率;如果時間過短,不但學生不能進行深入思考,而且教師也不能從學生的反饋中真正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提前設計,給學生預留適當的思考時間。
(3)一定讓全體學生參與進來。全體學生參與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只有全體學生參與才能使提問效率最大化。教師可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這樣能讓學生感覺到自己隨時會被叫到,就會積極進行思考。
二、輔以現代科技——讓數學變得可視化
初中數學學習,特別是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讓學生望而卻步。而引入可視化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感知數學。
數學中的概念比較抽象,比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定義等,教師可使用python、matlab等編程語言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展現,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對動態圖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明顯高于靜態圖,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使用動態圖,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比如,圖2一改抽象無理數的形象,能夠使學生被其可愛的形象所吸引,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又如,教學二次函數時,教師利用圖像展示函數圖像與系數之間的關系,可以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在平面幾何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動態圖來表示一些普遍的性質,如圓內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為直角,就可以利用動態圖來演示(見圖3)。再如,證明勾股定理時,可以使用圖片進行可視化直接拼補,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
三、結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采用結構化、明晰化、適度化、開放化的提問設計策略與合理清晰、留足思考時間、全體參與的提問實施策略,再輔以現代科技,實現教學可視化,一定能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高艷.現代教學基本技能[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0.
[2]吳淑珍.課堂教學技能[M].北京:團結出版社,1993
[3]王宏.培育核心素養 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黑河教育,2019(08).
[4]魏光明.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