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睿倩
【摘 要】家庭、學校、社會在推進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家庭是基礎,重在培養學生的生活基本技能和勞動習慣;學校是主體,重在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社會是延續,重在培養學生對于勞動知識的運用,強調勞動價值觀和奉獻精神。家庭、學校、社會形成育人合力,能有效推進勞動教育真正落實。
【關鍵詞】家庭;學校;社會;基礎作用;主戰場作用;支持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的觀念。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的生產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鍛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然而,長期以來,勞動教育的主體和形式比較單一,家庭和社會對學生勞動教育沒有得到重視,導致勞動教育被弱化。家庭、學校、社會在推進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家庭是基礎,重在培養學生的生活基本技能和勞動習慣;學校是主體,起著主導作用,重在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讓學生掌握勞動知識,塑造勞動的品質;社會是延續,重在培養學生對于勞動知識的運用,強調勞動價值觀和奉獻精神。家庭、學校、社會形成育人合力,做到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規范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能有效推進勞動教育真正落實,充分發揮三方在勞動教育中的獨特育人價值,營造全社會崇尚勞動的良好氛圍。
一、家庭發揮勞動教育的基礎作用
只有經過勞動的人才會變得溫柔,才會充滿熱忱地去接納周圍的事物,可有些家庭中家長包辦過多,平時不太注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其實父母親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在家里應當充分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做好勞動教育中的啟蒙且持續的作用。我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針對班級學生的勞動狀況向家長進行了調查,如:
1.您認為孩子有必要承擔家務勞動嗎?
2.您的孩子會自覺承擔家務勞動嗎?
3.您的孩子通常會承擔哪些家務勞動?
4.您的孩子在完成某項家務不熟練的時候,您會給予指導和幫助嗎?
5.您的孩子平時多長時間進行一次家務勞動?
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在家自覺完成家務勞動的較少,家長們希望孩子愛勞動,但他們在這個方面也不愿意花費太多的時間,更是很少給予孩子們勞動技能方面的指導,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勞動占用了孩子們學習的時間。開家長會時我建議家長從以下幾方面入手:?A、給孩子嘗試勞動的機會。當孩子愿意勞動時,家長要大膽放手,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勞動。B、給孩子學會勞動的時間。孩子的勞動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學會勞動。家長要接納孩子從不會到會的漸進過程。C、給孩子良好自主勞動的空間。家長要為孩子創造適合他們勞動的空間。比如孩子整理床鋪,充分發揮自主勞動的積極性。D、給孩子享受勞動的心里空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快樂,持續勞動的積極性會增強。E、教給孩子勞動的技巧。孩子勞動時,父母可以做孩子的幫手,適時教給他們方法。F、給孩子客觀的評價。讓孩子看到自己勞動帶來的成就,懶惰帶來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終愛勞動,自覺勞動。我還設計一系列家長培養孩子勞動能力和習慣的活動。
(一)鼓勵孩子從日常家務做起
家長鼓勵孩子從日常小事做起,如鋪床疊被、整理書桌、準備第二天的衣物、飯前擺放碗筷、飯后收拾碗筷,打掃自己的房間等,能讓孩子做的事情還是讓他們自己來完成。為此,家長還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份勞動習慣表。(圖1)
(二)記錄孩子的成長
鼓勵家長給孩子提供勞動訓練的機會,家長可以記錄孩子們勞動的場面,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有心的家長們,還將孩子們勞動的過程拍攝成一張張精美的照片,配上了勞動前后的心情文字,曬到了班級QQ群、朋友圈,得到了同學家長和親友們的稱贊。這樣的活動使孩子們找到了勞動后的成就感,搭建的平臺增強了他們勞動的榮譽感,勞動習慣潛移默化地形成了。
(三)正確認識處理好勞動與學習的關系
正確認識處理好勞動與學習的關系,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鼓勵孩子努力學好文化知識,也是培育孩子熱愛勞動的價值觀。一個不愛學習文化知識的孩子,只在勞動的時候才干得起勁,這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教育結果。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進行體力勞動時,腦子里氧氣最充分。孩子勞逸結合,對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幫助。因此,科學正確地處理好勞動和學習的關系,讓勞動與學習有機鏈接,一方面可以激發文化課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也可以開辟無比廣闊的勞動教育空間。家長們也從網上查找各種資料,并在班級中進行宣傳: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前者更優秀,且家庭更幸福。是的,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勞動與學習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二、學校發揮勞動教育的主戰場作用
學校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戰場,勞動教育要落地生花,可以開展多樣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偉大,勞動的光榮。
(一)整合課程及校園活動,深化勞動教育
為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的勞動教育功能,讓勞動教育課程成為勞動育人的有效載體,我探索勞動教育與各個學科進行整合,構建具有特色的勞動課程體系。如在學習譯林版英語五下《Helping our parents》時,老師讓學生找出家人勞動的句子,孩子們抓住文本中浸潤勞動字眼的句子,感受到勞動的愉悅,提升了勞動品質。
多種實踐活動使勞動教育更有實效,將學校開展的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及傳統的節日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可以發揮以勞樹德的作用。如體育節孩子們自愿組成啦啦隊,為運動員加油、端水;冬至那天,孩子們親手包湯圓,端午節包粽子,在品嘗濃香的湯圓、粽子中,孩子們的勞動情操受到熏陶和感染。另外在校園環境建設中注重營造勞動的教育氛圍,讓每一面墻壁,每一處角落都有勞動教育的印記,可以懸掛有關勞動的名人名言。如宋慶齡:“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又如師生撰寫的勞動宣言,如“勞動是可貴的,是金錢也買不到的財富”,“愛勞動的我最美麗!”等。全體師生了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容、要求和重要意義,形成“人人知勞動、人人愛勞動”的良好氛圍。
(二)榜樣引領作用
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可以在校內開展勞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校內的各種興趣小組、社團活動及校本課程開設,切實使孩子們更進一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與價值。老師經常和他們講述勞動模范的故事,例如我們南通的磨刀老人——吳錦泉的故事。吳錦泉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磨刀掙下來的錢,幫助他人,我們大家應該學習他助人為樂、樂于奉獻的精神。這些故事件件讓孩子們明白了奉獻精神,實干態度,在人生當中的重要位置,班級中,我勞動、我光榮的班級風氣開始形成。
另外我還注重挖掘在這次新冠疫情期間涌現出來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鐘南山、李蘭娟等,學習他們在重大疫情面前與人類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共奮進的優秀品質。當然,在努力營造良好的勞動實踐教育氛圍時,我更加重視身邊勞動榜樣的培養和宣傳,經常在課上反饋班級中的小榜樣,并為這些小榜樣頒發勞動獎章,孩子們更尊重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了。榜樣勞動者會贏得同學們的認可,極大地調動所有孩子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三)形成勞動實踐評價機制
班主任召開班干部座談會,討論制定班級勞動評價機制,由班級的勞動榜樣為學生建立勞動教育檔案。(圖2)教師初評,掌握學生勞動狀況;學生互評,記錄勞動足跡;學生自評,正確認識自我。漸漸地,一大批勞動積極者涌現出來了,大掃除中,孩子們迅速分配任務,各自直奔自己的崗位;打造班級文化的時候,很多同學寫出了富有創意的班級標語,甚至設計出獨具特色的“勞動獎章”。
多種實踐活動會使我們的“小皇帝”“小公主”們再也不嬌氣了,班級中涌現出了愛父母,愛班級,愛學校,愛勞動的好兒童。
三、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勞動教育的持續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學校可依托附近的工廠、農場、敬老院、博物館、圖書館、生態園等實踐場所,為孩子們提供體驗勞動的活動基地。寒暑假孩子們走進社區,爭當社區“環保小衛士”,強化了他們的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重陽節,孩子們走進敬老院,為老人剪指甲,梳頭發,送上了自己親手做的糕點,清理敬老院的環境衛生。植樹節,孩子們走向田野,開展植樹活動。三八婦女節和父親節,孩子們給父母制作賀卡,用主動承擔家務的方式回饋父母的養育之恩。兒童節,孩子們走進張謇生活館,體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懷,促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均衡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和建設人才。學校、家庭、社會多渠道增加學生的勞動體驗,幫助學生拓展勞動技能,讓孩子們在評價、反饋中增強勞動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豐富的勞動教育中實現全面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加強勞動教育一定要貫徹與時俱進的原則[J].人民教育,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