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晶潔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的教育。幼兒是培養孩子的關鍵期,科學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我國多數幼兒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點從“學什么”轉移到“怎么學”,更加注重教學過程,培養幼兒優秀的學習品質。深度學習是幼兒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運用支架教學策略,為幼兒的學習提供幫助,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針對幼兒的深度學習與教師的支架策略進行簡要說明。
關鍵詞:幼兒教育;深度學習;支架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053-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hildren's education. Children are the key period to cultivate children.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s can help children form correct values and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From the situation of most children's teaching in China,teachers shift the focus of teaching from "what to learn" to "how to learn",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process,and cultivate children's excellent learning quality. Deep learning is a way of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learning. Teachers usually use scaffolding teaching strateg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provide help for children's learning,guide children to carry out deep learning,so that children can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and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In this paper,children's deep learning and teachers' scaffolding strategies are briefly described.
【Keywords】Preschool education;Deep learning;Scaffolding teaching strategy
支架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對幼兒的學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教師通過為幼兒搭建“腳手架”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支架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其對學習知識進行主動加工,加深理解,幫助幼兒進行深度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學習質量。幼兒教師如何將支架教學應用到幼兒的深度學習中,是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問題。
1.幼兒深度學習的內涵
深度學習主要強調的是幼兒主動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最早提出深度學習理論的是瑞典的馬頓和薩喬,將深度學習理論引入我國的是何玲與黎加厚。深度學習的內涵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參加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幼兒通過積極主動的參與,不斷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成功的過程。與淺層學習相比,深度學習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更深層次的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的核心內容。
2.幼兒深度學習的特征
(1)深度學習具有復雜性
深度學習要求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進行探索,并將學到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運用到探索的過程中。在學習過程中,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對復雜的知識進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幼兒的深度學習是一項復雜的學習過程。
(2)深度學習強調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批判
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教師將所學的知識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幼兒,多數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深度學習要求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生活中的內容和書本知識進行結合,利用自己掌握的舊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新知識進行理解,對新知識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而不是通過教師講授進行機械的學習。幼兒在學習新知識時,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對新知識進行批判的學習,而不是一味的全部掌握,更能加深幼兒對新知識的理解。
(3)深度學習強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從我國多數的教學課堂來看,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幼兒被動的接受知識,完全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深度學習強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要想促進幼兒主動地去學習,教師需要為幼兒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而不是在老師的硬性要求下進行學習,深度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4)深度學習有利于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
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需要幼兒自己主動進行探究,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從而獲得對新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3.支架教學的內涵
“支架”作為建筑行業的專業用語,也被稱為“鷹架”或者“腳手架”。在教育學中,支架式教學是在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的觀點上形成的,其內涵是,教師通過判斷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以幼兒當前的發展水平為基礎,教師通過為幼兒提供一定的引導,幫助幼兒一步一步通過自己的探究取得更好的發展,就像是建筑工人在施工過程中,通過腳手架的幫助,慢慢向上攀爬。幼兒通過教師提供的幫助和引導,主動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而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4.支架教學策略的類型
支架式教學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通過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支架類型,幫助幼兒進行自主探究。不同的支架模式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教學支架,不斷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更高的知識技能。
(1)范例支架
范例支架教學就是為幼兒提供相關的例子,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為幼兒舉例子,能夠幫助幼兒清晰明確的掌握學習目標。教師通過為幼兒提供具有代表性并且能夠引發幼兒思考的例子,引導幼兒從中獲得啟發。比如,教師要讓幼兒掌握“摩擦起電”的知識,就可以讓幼兒用氣球不停的摩擦自己的頭發,然后將氣球放在墻上,幼兒會發現氣球短時間內不會掉下來,既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同時還能讓幼兒掌握相關的知識。在冬天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在晚上睡覺前,關掉燈脫自己的毛衣,就會發現毛衣會發出亮光,從而讓幼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能發現學習的快樂,激發幼兒對學習的樂趣。
(2)問題支架
問題支架是課堂中常見的支架類型,幼兒可以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自己通過不斷探索得出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提出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符合幼兒認知能力的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幼兒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發散幼兒的思維。
(3)建議支架
教師在使用建議支架時,多數會用在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通過為幼兒提供相應的建議和指導,幫助幼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自己的探究順利完成任務。建議支架在使用過程中和問題支架相比更加節省時間,不會讓幼兒自己去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而是為幼兒提供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提高幼兒的學習動機。比如教師在開展“我會制造風”的活動,教師引導幼兒用一個物體去煽動另一個物體就會出現風,當幼兒用紙去煽動小朋友的衣服時,會發現并沒有產生風,因為小朋友的衣服沒有動,這時,幼兒就會感到很苦惱、沮喪。教師可以利用建議支架,為幼兒提供建議,讓幼兒用紙去煽動小朋友的頭發,仔細觀察頭發會不會動,這時幼兒就會驚奇的發現,小朋友的頭發動了,從而就會更加大膽地進行嘗試,為幼兒樹立自信心。
(4)工具支架
工具支架不僅在幼兒教育中經常運用,在其他的教育中教師也會經常使用。工具支架是指教師通過使用一定的教學工具,幫助幼兒把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幫助幼兒進行理解,降低幼兒的學習難度。教學過程中的工具支架有很多,包括: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實驗器材、體育器材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相應的教學工具幫助幼兒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在講“青蛙的成長過程”時,很多幼兒都知道青蛙是由蝌蚪變來的,但是,卻沒有見過詳細的變化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青蛙的成長歷程視頻,讓幼兒更加理解青蛙的變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拓寬幼兒的知識層面。
(5)游戲支架
游戲支架更加適用在幼兒教育上,因為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喜歡玩耍,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玩耍中學到知識,為幼兒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奇妙的顏色變化”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幼兒很難理解為什么兩個不同的顏色放在一起會產生一個新的顏色。教師可以讓幼兒拿起自己的畫筆進行嘗試,比一比誰能畫出更好看的顏色,幼兒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感受到顏色的奇妙變化,從而掌握此次的學習內容。
5.支架教學在幼兒深度學習中的應用策略
(1)尊重幼兒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降低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通過運用支架式教學,引導幼兒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能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還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2)將生活引入教學課堂
由于幼兒的年齡比較小,缺少豐富的生活經歷,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幼兒的求知欲,引領幼兒從生活中發現問題,進行主動探索。比如,教師在讓幼兒感受秋天的變化時,多數幼兒都知道秋天來了,天氣變涼了,樹葉落下來,但是并沒有用心感受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游戲支架的教學方式,帶領幼兒到戶外去感受秋天的變化,幼兒在落葉上做游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玩耍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養幼兒養成熱愛大自然的品質。
6.結語
深度學習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運用支架教學策略,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去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永軍.關于深度學習的再認識[J].課程·教材·教法,2019(2):56,55
[2]許明貴.談對“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觀念”的理解[J].素質教育論壇,2017
[3]王海英.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提供適宜支架的策略探究[J].幼兒100(教師版),2013(06):29-32
[4]王蓉.“問題探究式”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探究[J].教育評論,2015(6):130-132
[5]趙成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4(0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