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滿銀 陳潔
摘 ?要:體能是個人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更應當重視對學生體能的鍛煉,促進其體能發展。在小學階段,體育課為提升學生體能的重要途徑,其在教授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通過讓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實踐,達到增強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隨著對體育教學的研究深入,發現大密度適宜強度的體育課在發展學生體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通過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促進小學生體能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體能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8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4-0187-02
【Abstract】Physical fitness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personal comprehensive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xercise of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o promote their physical development. At the elementary level,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While teaching students sports skills,it also allows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practice to enhanc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and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it is found that high-density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appropriate intens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high-density and appropriate-inten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Keywords】High density;Suitable intensity;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development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有了好身體,才能夠更好的支撐學習和工作。我國近年來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提倡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由此可見,“體”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從目前的學生狀況來看,很多家長和老師注重學生的學習方面,對學生體能的發展沒有充分的重視。很多學生在日常中缺乏運動,加之生活條件的大幅提升,使得一些學生養成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高糖高脂飲食、暴飲暴食等,造成了我國兒童的肥胖率逐年升高,運動能力、體能卻明顯降低。兒童亞健康問題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如果不能使這種狀況有效解決,不但會對兒童自身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還會影響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建設。“少年強則國強”,而體魄強健則是少年“強”的一個重要標志。為了改變目前我國學生體質不佳的現狀,體育課應當充分發揮出其學科優勢,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體能得到全面發展,使其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的有效落實策略,以使學生的體能能夠在這樣的體育課中得到有效發展。
1.有效備課,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進行教學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即為備課,備課的內容包括確定教學目的,選擇教學內容,了解學生情況,設計教學過程,確定適宜的教學方法等。對于小學體育課來說,與其他文化課程具有較大的區別,對實際教學效果的評價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使得一些體育教師對課程教學不夠重視,課堂教學比較隨意,缺乏精心的備課,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節奏的掌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實際學習效果等的重視程度都遠遠不夠,因此導致小學體育課的一種普遍現象是學生表現懶散,對課堂教學的運動技能掌握不到位,運動密度和強度不足,使得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沒有得到有效培養,體能也未能得到明顯提升。而在提倡開展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教學的大背景之下,要想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改變教學態度,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將備課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認真的對待,精心的準備。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適當取舍,在此基礎上確定適宜的課堂教學比例。如一堂40分鐘的體育課,保證有20分鐘的運動技能學習,10分鐘的“補償性”體能練習,使體育課的運動密度能夠達到75%以上,同時運動強度控制在每分鐘心率125-160次。這就需要教師做好課程中運動比例以及運動強度的掌握,做好教學方案的預設,并對相應教學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合理判斷,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積極且順利的參與學習和運動。另外,教師還應當將各個教學環節熟記于心,準確掌握教學過程,并在課程伊始將本堂課的教學流程告知學生,讓他們做好必要的準備。教師還應當對教學場地、需要用到的運動器材有較好的了解,保證各種運動器材的可用性、安全性。還應當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有預見性,以便課堂進行過程中能夠隨時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案,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2.因材施教,遵循學生發展規律
“促進學生體能發展”是要讓學生在自身基礎上提升體能。一個班級中學生眾多,每一名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身材的胖瘦高矮、膽量、性格、運動興趣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如果教師采取統一的標準開展教學,難以兼顧全體學生,對于那些能力不強、體質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無法完成教師規定的訓練任務,從而減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表現的更為消極懈怠,而對于一些能力強、體質好的學生來說,一般性的鍛煉任務完成的過于容易,對于他們來說缺乏挑戰性,因此也難以讓這些學生的潛能被充分激活,同樣也會降低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施教、因材施教,使教學能夠更具有針對性,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其自身基礎上獲得足夠的、有效的發展。其次,進行教學目標的合理掌握,設置總體目標、階段目標、課次目標,保證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能夠得到有效實現,并循序漸進,進而實現階段目標、總體目標。注意教學目標的設定方式,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置的目標更高一些,對能力一般的學生設置目標為中等級別,對能力較差的學生要降低目標。這樣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目標,從而維持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運動的熱情和信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以及終身體育意識。例如,在相同的運動密度下,運動能力好、耐力強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運動強度,而運動耐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運動強度。這樣既能夠保證學生的運動時間,又能夠防止學生因超負荷運動而產生運動風險。為了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戲。例如教學投擲,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闖關游戲,分設多個投擲目標,在達到最近的目標之后,才可以進入到下一個關卡。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投擲練習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掌握投擲技術,同時提升投擲能力。學生們通過相應的活動,既獲得了有效的鍛煉,又感受到了運動的樂趣,因此能夠使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欲望極大提升,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堅持終身體育的信念以及良好的運動習慣。
3.結合實際,調整講解、示范與練習比例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體育課程的教學改變了自由散漫的狀態,教學越來越規范,以講練結合為主,旨在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體育運動技能,并獲得相應的鍛煉。對于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來說,課程中的講解、示范和練習沒有固定的比例,但是強調縮短講解、示范時間,增加實際練習時間。具體的教學比例,還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實情等進行合理把握。在每堂課學生開始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需要進行動作方法的講解與動作示范、運動技巧及注意事項等內容的指導,教師應當保證講解簡明扼要,既能夠讓學生有透徹的理解掌握,又避免占用過多的時間,以防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增加學習負擔。40分鐘的體育課,大密度體育課倡導學生的運動密度達到75%,即30分鐘,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調整,而講解、示范時間最多不能超過10分鐘。在學生掌握基礎運動要領的前提下能夠更有效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實際練習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運動內容,合理掌握運動強度,保證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相應的運動中。運動強度不能夠過低,以防無法實現運動效果,也不能太高,防止學生因運動耐受力不足出現意外情況。
4.靈活練習,使體育課教學更加人性化
體育運動中,涉及很多不同的運動,其運動強度也不盡相同,因此操練時的標準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教師對不同運動的強度、密度進行靈活調整。例如運動強度較大的項目,運動密度應當適度降低,而運動強度較小的項目,則應適當增加運動密度,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體育課上獲得適宜強度和密度的鍛煉,促使學生的體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另外,為了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練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能水平、運動能力、積極性等,設置各種各樣的練習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任務去進行練習。這種教學形式更具有人性化,更能夠滿意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運動需求,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使學生都能夠在相應的練習中發展體能,提升體質,進而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實踐證明,人性化的體育課教學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讓他們在體育運動中感受到更多樂趣,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積極主動參與到相應的練習活動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運動能力以及身體素質。
總之,提升小學生體質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要求,必須引起重視,而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是發展學生體質的重要落實策略。教師根據學生的狀態和自己的教學經驗,合理掌握相應的體育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使體育課能夠在發展小學生體質方面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使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都能得到有效提升,為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赟.淺談如何設計大密度且適宜強度的高效體育課[J].當代體育科技,2020(07):182-183
[2]葉華富.例談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的設計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7(10):73-74
[3]王志強.對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實施策略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7(10):75
[4]梁躍會.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8):111
[5]陳勇.探究“讓學引思”理論下的小學體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10,12
[6]胡慧.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20(09):39-40
[7]邵子洺.大密度適宜強度3M體育與健康課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以深圳市龍華中心小學為例[J].體育教學,2018(10):47-49
[8]辛艷軍,于友先.大密度適宜強度高中體育教學對學生認知參與的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01):109-110
[9]徐偉偉,丁元江.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教學設計探討——以范芳明執教水平三、五年級《乒乓球》一課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7(33):94-95
[10]劉永利.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的實施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7(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