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晶晶
摘 ?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當前教學工作中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信息技術可以替代傳統教學中很多繁瑣的工作,比如板書、畫圖等等,甚至還可以將一系列與知識相關的情境引入其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教師指導學生理解數學語言和數字,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方法和理論來解答問題,如果能夠將問題的情境、問題的解答思路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對提高教學效率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本次研究探索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各階段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3-0077-02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work. It can replace a lot of tedious work in traditional teaching,such as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drawing and so on. It can even introduce a series of knowledge related situations into it to cultivate students'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 Tak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s an example,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language and numbers,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use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theories to solve problems. If the situation of problems and the idea of solving problems can be clearly presented to students,it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t all stag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Mathematics teach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傳遞和交流非常的頻繁和迅速,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式非常多,教學也是屬于一種信息交流的方式,要讓知識信息高效率地在課堂上傳遞開來,教師首先要讓信息能夠吸引學生,隨后要引入適當的教學情境將知識和生活和實際物體相聯系,最后通過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來引導學生理解知識。信息技術在其中可以扮演教學工具的角色,可以轉變知識呈現的形式,詳細的展現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結合其他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對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1.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環節中的實踐研究
課堂導入環節只有短短的十分鐘時間,因此很多教師都忽視了這十分鐘的作用,有的教師一上課直接進入新課,忽視導入環節在其中的作用。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導入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很多教師都會專門對課堂導入展開實踐研究,但是要設計好一次優質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還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既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要能夠將本節課的主題和方向體現在其中。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課堂導入的工具對提高課堂導入的效果非常大。
例如在講授小學數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時,在課堂導入環節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一組,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樂高模型制作的機器人。學生看到后非常的感興趣,在座位上和其他學生議論紛紛,教師提問,請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個機器人,它是由什么圖形組合而成的呢?隨即教師將圖片放大,學生回答:是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多個長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試圖將這些圖形拼接成一個機器人,學生發現所拼接出來的機器人與之前教師所展示的相差太大。隨即教師將立體圖形引入課堂,點擊鼠標將多個長方形、正方形拼接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就可以拼接成和之前一樣的機器人模型了。學生提出疑問,這些長方形、正方形所拼接出來的是什么圖形呢?有什么特點呢?在導入環節中教師將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數學圖形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學生之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知識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在學生腦海中構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概念,初步認識立體圖形是由平面圖形組成的,再通過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疑問,將新課內容導入課堂中。
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導入的作用較大,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足,注意力集中起來比較慢,課堂前一段時間很多學生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導入環節中,教師要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要和數學知識相聯系,這樣才不至于和知識相脫離。最后再結合教師的提問在導入環節中引發學生思考,并將新課主題引入課堂之中。
2.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重難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小學數學知識雖然非常的多,但是一堂優質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一定能夠聚焦一整堂課的重難點。傳統教學中,教師大都是通過口頭敘述的形式,或者板書的形式告訴學生本堂課有哪些知識點值得重視,哪些知識點學習起來非常的困難。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并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很多學生并沒有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重難點上。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各具特色的電腦字體、圖片和音頻等方式來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難點上。
例如在講授小學數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這節課時,本節課表面上是一節練習課,培養學生將分數的乘法和分數的除法運算法則結合起來應用的能力。但是本節課也有重難點,重點是引導學生復習不同的運算符號在分數運算中的應用。比如分數的除法和分數的乘法不同的是,分數的除法計算法則是,利用被除數乘以除數的倒數。分數的加減法必須要是在同分母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相加減,這里又涉及到了分數的通分問題。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復習分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加減法中通分的知識。新課伊始,教師可以利用PPT將其中一頁作為展示重難點的一頁,告訴學生這是重難點知識。在授課的過程中,講到重點知識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音頻,或者溫馨提示告訴學生要集中注意力,這種非常人性化的設計對教學來講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教師還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將分數的四則運算融入到一則動畫片中,視頻的最后要求學生,利用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知識來解決問題,因為小學生對動畫一類的素材始終是比較感興趣的,經常會因為看電視而忘記寫作業,將知識和動畫融合在一起,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注意其中的重難點知識,對激發學生的思維有重要幫助。
小學數學知識雖然非常的多,信息量也非常的大,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重難點,因為只有抓住了重難點,學生才能夠有所收獲,才不會出現學習完一堂課下來感覺什么收獲都沒有。信息技術有很多素材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知識更加感興趣,信息化資源讓重難點知識更好地映襯在學生的腦海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信息化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游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件事物,當前信息化時代游戲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消遣娛樂的產品。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因此在課外活動時間,他們難免會接觸到一些游戲,沉迷于游戲最終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以往的教學方法是嚴格管制學生的行為,要求學生不可以接觸一切電子產品,這種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對電子游戲更加好奇。因此教師可以試著探索,是否能夠將知識和游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也學習到了數學知識。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的乘法》這節課時,本節課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是分數的乘法運算法則,僅掌握運算法則是不夠的,必須要讓學生對分數的乘法運算熟練于心,將整個形式完全融入到心中,這樣在練習的過程中才能夠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為了擺脫學生對計算的抵觸情緒,加送設計了一款“警察抓小偷”的電腦游戲,游戲的界面上有兩個人,一個警察一個小偷,警察帽子上有一道分數的乘法計算題,小偷的身上也有一道分數的乘法計算題。讓班上兩位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們的任務是將各自所控制的角色身上的計算題計算出來,當計算正確時角色會向前走一步,并且出現下一道計算題,如果計算錯誤角色不會向前走,但是也會出現下一道計算題。警察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抓到小偷,這就要求控制警察的學生必須要算得又快又好。該游戲在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在游戲的過程中都想戰勝對方,因此大家計算的都非常仔細,游戲的過程也非常的刺激,沒有參與游戲的學生都對游戲情節非常感興趣,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非常嚴肅的過程,要求學生不僅僅要聽講、理解、做筆記,同時大量的聯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拿計算來說,缺少一定量的練習就無法提高計算能力。本階段研究主要是將游戲和計算相融合,在游戲的過程中完成計算任務,驚險刺激的游戲情節有效的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計算不再枯燥無味。
4.信息化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是為了學生日后生活做準備,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認識世界,了解生活能夠更好地完成生活事物,這是教學的最終目標。特別是小學數學知識,這些知識所研究的都是最簡單、最表層的生活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忽視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不能夠一昧地傳授科學理論,而忽視了知識對解決生活問題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生活化情境和知識相融合。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這節課時,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比例的概念和組成比例的各要素。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比例并不是非常的熟悉,但是在生活中他們見過一些非常具有立體感、非常逼真的美術作品,這些作品為什么能夠吸引人呢?這就是因為這些作品注重了對比例的應用。因此教師首先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了一些國內外知名的美術作品,隨后以其中一個美術作品為例,告訴學生該作品的長和寬的比例與實物的長和寬的比例相同。教師還展示了中國地圖以及比例尺,引導學生通過直尺和比例尺來計算出地圖上兩點的距離。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對比例這個概念非常好奇,這也是生活中人類對比例這個數學知識應用,體現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
小學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密切,很多基本的簡單的數學問題都可以通過小學數學知識來進行解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忽視生活和教學的聯系把握住生活對教學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問題來學習數學知識。本階段研究正是利用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展示,知識和生活的聯系,通過視覺上和空間感上的享受,懂得比例這個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5.結語
小學數學知識雖然簡單,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仍然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實地進行學習,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價值體現。將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相結合,挖掘與小學數學相關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組織形式,聯系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學習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楊炎輝.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發展策略[J].考試周刊,2020(70):76-77
[2]黃彩捷.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132
[3]王蕓.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3):92-94
[4]王超.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20(13):170
[5]歐陽婷婷.淺談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項目學習的影響[J].小學教學研究,2020(18):87-89
[6]蔡坤.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3):244+246
[7]徐為民.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導入新課的方法探究[J].中小學電教,2020(06):34-35
[8]程建成.淺議信息技術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促進[J].新課程,202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