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靜華
摘 要:讀寫結合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教師開展的讀寫結合教學效果好,使得學到的語言能力都有所提高,但也有因各種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一般,沒有真正的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本文就針對小學語文結合讀寫訓練進行探究,根據目前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癥下藥提出策略,切實提高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有效實施;教學策略
在當前小學生當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讀寫分離。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小學生語文不久對于詞匯量掌握的并不是很多,詞匯積累的比較少,在表達時不是找不到詞匯來形容就是詞匯運用不當;另一方面則是缺少適當的讀寫結合訓練。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筆者就教學當中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分析,發現開展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訓練能夠提升寫作興趣、增加詞匯量、強化詞語的運用能力。接下來,筆者就對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具體分析。
一、圍繞主題,整合資源加深學生理解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教師要結合主題,加深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小學語文課本中,大多都以單元為一組,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多角度地增加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在進行讀寫教學時,可以圍繞單元主題來進行挖掘,將主題進行多元化的拓展和延伸,豐富小學生的見聞,拓寬小學生的視野。教師備課容易忽視單元相關性,只是根據課文進行寫作練習,沒有和單元內的其他課文形成緊密聯系,使得閱讀課和寫作割裂開來,沒有提高學生對閱讀和寫作關系的認識。教師通過對相關的拓展閱讀課文進行整體把握,引導學生對課內文章加深理解,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拓展閱讀的文章進行概括,說出中心思想和主題,小組成員要各抒己見,彼此分享閱讀的見解,并要求學生在討論后寫下自己的理解進行讀寫結合訓練。
例如,在人教版語文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中,便是以自然奇觀為主題,展現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壯觀、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魅力、鳥的天堂的南國風光、火燒云的多姿多彩,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風光。為了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自然奇觀,教師可以選取《五彩池》《迷人的張家界》等文章,讓學生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由閱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在閱讀后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結合課內文章來把握大自然奇觀的特點,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感受到的寫下來。
二、把握文章內在關聯,找到讀寫結合點
當前,讀寫結合訓練雖是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之一,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卻沒有達到,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讓學生找到讀寫結合點,學生對閱讀到的內容、積累到的素材不會運用,也無法和寫作的主題形成關聯,進而導致寫作內容空泛或偏離主體。習作教學要求教師要對文章的主題有一個準確的把握,要在選材、組合等方面把握好文章之間的內在關聯,再把主題作為寫作練習的中心。合理的文章選材不僅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閱讀和寫作的聯系,讓學生明白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閱讀的選材可以參考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讀本,也可以從著名作家的文章中選取,例如《魯濱遜漂流記》、《老人與海》、《伊索寓言》等等,教師根據教學主題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文學作品進行讀寫訓練,不僅能夠吸引小學生的目光、從中學到知識,還為寫作積累下了豐富的題材。
例如,在人教版語文四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中,便是以科技發展為主題,讓學生認識到科技發展帶給人類社會的巨大改變,也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探索之路的艱辛。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教師可以選取《逝世前的科學記錄》、《只有科學家才能做研究嗎》、《宇宙生命之謎》、《自由落體實驗》等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科學家每次取得科學成果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引導學生對讀到的文章進行人物、事跡和其精神品質的概括。同時,教師也從選材中,尋找切入點,鼓勵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可以立足于課堂內容,也可以自行搜集資料閱讀后在進行寫作。
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學生讀寫訓練水平
小學生寫作的特點是情感豐富,但文章結構、表達還有所欠缺。學生容易把閱讀和寫作割裂開來,在教師的引導下雖然加強了課外閱讀量,積累了一些素材,但如何把這些素材運用到寫作當中,卻缺少方法。教師在寫作中也容易忽視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為學生講解讀寫結合的方法。教師要做的就是進行針對性的讀寫指導,讓小學生的讀寫訓練水平穩步提高。在經過閱讀后,小學生會有初步的感悟和體會,再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才會將所想寫下來。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性的來開拓學生思維,強化學生的讀寫能力。在寫作前,教師要對縮寫的內容和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一是要讓學生有感而發,產生想寫的欲望,而是要做好寫前鋪墊,引導學生如何寫,三是要做好寫后評價,點評學生寫作的優缺點,提出改正意見。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的讀寫結合訓練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觀看一下地震災難救援視頻,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災害下,人類的無助與渺小,卻藏滿大愛。然后,再讓學生認真的閱讀文章,相信學生會有更大的感觸。之后提出問題并討論,“文中的父親經歷了什么”“文中所寫的8個小時、12個小時、24個小時、36個小時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不直接寫38個小時”,通過這些問題的解答,引導學生寫作的方向和方法。在學生寫作完成后,對學生所寫內容進行當堂評價,幫每個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彌補學生的寫作不足,再讓學生進行鞏固改正,這樣一來,學生的讀寫結合訓練效果更佳。
總之,教師應提高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重要性的認識,在立足課本的基礎上,適當拓展閱讀,并引導找尋文章之間的內在關聯,找到讀寫結合點,真正的做到讀寫結合,同時,教師要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的評價,指導學生不斷提高讀寫能力。作為教師我們也有義務不斷探索讀寫結合訓練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訓練中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莫崇芬;楊屹立.讀寫有機結合:彰顯小學童話教育教學價值的有效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12(3):4.
[2]李松.論構建主義對民族院校預科數學教學的啟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