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從幼兒的認知和發展規律來看,幼兒時期是其開始探索世界、領略世界美感、應用語言表述自己思想、逐步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初始階段。所以,受到“首因效應”的影響,幼兒教師在培養幼兒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幼兒的綜合素質培養,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促使幼兒健康行為和良好認知成效的達成。對此,本文就幼兒教育中,教師如何強化幼兒的綜合素質展開了論述,總結了幾點有效可行的教學經驗。
關鍵詞:幼兒教育;綜合素質;教學策略
一、幼兒綜合素質培養問題
在如今的幼兒教育中,幼兒的綜合素養培養效果并不理想,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短板效應。具體來說,其存在的不足和缺憾主要凸顯于如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社會意識缺失
步入幼兒園,幼兒也就開始了更大范圍的社會交往,也標志著幼兒開始逐步成長為社會個體,應當逐步具備融入社會的能力、適應社會的素養、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體。但是,在社會生活中,幼兒被教師和家長的保護過于嚴密嚴苛,同時也缺乏了對幼兒社會責任承擔意識的培養。所以,部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以自我為中心,較為自私的現象,但是對于社會環境、社會公正、社會正義的維護心向缺失。
(二)科學探究能力不強
幼兒的思維跳躍性強,缺乏邏輯性和縝密性,初期開始認識科學規律時,幼兒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希望通過主動的觸碰、眼觀、操作等方式探究自然世界中的各類現象。所以,該階段是教師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教師在本階段中組織幼兒開展的科學探索活動多是參照教材中約定俗成的教學實驗展開的,導致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幼兒的自由活動受到了限制,對于科學世界的探索也喪失了興趣,認知成效大打折扣。
(三)文化鑒賞能力不足
在我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恢弘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現代生活帶來了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在時間的長河中,沉淀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蘊,也為現代教育帶來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但是,從如今的幼兒教育中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弘揚現狀來看,對于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利用度并不高,其原因無非是語言文化的更迭給幼兒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如今的幼兒教育缺乏對幼兒文化鑒賞能力的培養,幼兒對富有哲理、充滿智慧的傳統文化資源的鑒賞力和發揚能力不足,這也是導致我國傳統文化資源在歷史的傳承中出現斷代危機的重要原因。
二、強化幼兒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的分析,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依然存在較大的缺口和不足,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促使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需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如下策略展開培養。
(一)開展創新活動,培養社會意識
活動教學法是幼兒教育工作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由其具有允許幼兒主動參與體驗等優勢而受到幼兒的歡迎與喜愛。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是新課改教學理念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培養幼兒的社會意識中,社會環境保護意識可以作為開啟幼兒社會意識的開端,讓幼兒具備社會環境保護責任感,從而逐步筑牢幼兒的社會意識。對此,在幼兒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中,教師可以引入低結構環保材料作為教學資源,將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果殼、紙片、塑料袋、廢舊的瓶蓋等作為低結構環保材料開展活動教學。
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既幫助幼兒建立了生態環境維護意識,培養了幼兒不隨意丟棄垃圾的習慣,同時也將幼兒生活中可能會被丟棄的垃圾開展廢物利用,發現這些廢物的獨到的美,將之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設計并制作手工藝品來豐富幼兒生活學習的環境。但材料的選擇方面,教師應遵循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活動的設計也應不斷的完善,以此讓幼兒的動手實踐能有所增強,幼兒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也在個人的設計和制作中得到培養提升,最終在幼兒關于美的認知中,逐步建立社會責任意識、用于擔當社會責任。
(二)組織科學實踐,提升探究能力
從生命的萌發,到宇宙的奧秘,人類歷史上不斷開展著科學探索,也逐步解開了科學的奧秘。科學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為人類的便捷生活帶來了諸多便捷,也為人類的社會生活及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推動力。所以,科學探索意識和科學探究能力是幼兒發展中的重要的、必備的素養,應當自小培養。但是,科學探索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是一個從感知到發現的過程,所以周期相對較長。對此,展開科學探索能力的培養,可以從生命的起源出發,讓幼兒經歷整個完整的生命過程,揭開生命面紗的過程中,也讓幼兒學會認識科學、探索科學。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發現式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并通過區域活動的方式展開,讓幼兒在活動中自主發現規律。
幼兒在這樣的科學活動過程中,能自主發現、自主觀察、自主探究,真正的參與到整個科學活動中,在此,作為教師,我們則更需要將每一次的科學課程結合區域活動做到細化,從幼兒角度幫幼兒解決“為什么”、“怎么辦”和“怎么做”的問題。讓幼兒的科學素養可以在實踐中獲得逐步提升。
(三)弘揚傳統文化,鑄就文化意識
中華文化中的傳統文化資源是我國文化中的精髓。教育工作作為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社會經驗的重要活動,教師應當自幼兒開始接受系統教育時便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滲透給幼兒,幫助幼兒認識我國傳統文化、領略傳統文化的風采、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對此,教可以挖掘了《弟子規》等傳統文化資源,其中收錄入簡單易懂但文化內涵深厚的教學資源。教師幫助幼兒認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從而培養幼兒善于學習的意識;教師引導幼兒背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幫助幼兒學會尊重他人、學會換位思考;教師闡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內涵,引導幼兒要學會善待他人,秉承著善意對待周圍的人。
幼兒綜合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周期長的歷程,且在培養過程中要克服幼兒培養中的短板效應,促使幼兒的均衡發展。針對當前幼兒教育中對幼兒社會意識、科學探索能力和文化藝術鑒賞力的培養不足,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創新活動、組織科學實踐、弘揚傳統文化,讓幼兒在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資源和采用的多樣化教學方法中,逐步建立社會意識、獲得探究能力、具備藝術鑒賞力,從而保障幼兒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茹.淺析游戲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策略[J].才智,2018(23):95.
[2]孟原超.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幾點方法[J].學周刊,2015(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