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對幼兒的認知發展、能力提升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立足中班幼兒的生活學習實際,闡述了豐富班級環境、利用環境資源開展師幼互動、同伴互動,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探索過程。
關鍵詞:幼兒;環境;互動
在環境創設中,只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創設活動中來。才能有效地發揮環境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教育影響作用。在環境創設中,要為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成為環境創設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在一日活動中,孩子們喜歡把自己的美術作品、小制作、記錄的故事兒歌等帶來分享,我們就將這些作品和班級活動的作品展示出來,展覽著各種作品的墻面、置物柜就成為了大家日常談論的好去處。幼兒時常自己來看看作品,或者和同伴一塊兒來,看看說說,還會開心地向我們反饋自己對曾經的成果的滿意。這讓我們感到,由孩子們日常生活學習生成的環境,在活動結束之后繼續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影響,因此,環境的創設是一個非常符合幼兒現實經驗和發展需要的教育資源,應與生活、課程、游戲相結合,吸引幼兒去欣賞、交流、探究。
一、放下焦急,走進幼兒的生活
要使環境發揮教育影響,就要了解幼兒生活的環境是什么樣的?又是什么樣的環境會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需要我們把自己的預設目標暫且放下,走進幼兒的生活里看一看。
(一)放下目標,學會觀察
生活中,我們會制定各類教育目標,環境創設也是如此。不妨仔細看看幼兒的生活,他們的環境是怎樣的。在幼兒提供的家庭照片里,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兒童房,房間里的色彩或豐富或簡潔,但都有幾個可愛的毛絨玩具,也有隨手可拿到的塑膠玩具、小車等,還有圖書,那些圖書大的很有視覺沖擊力,小的則很可愛。再看看班級,孩子們也喜歡把作品一股腦地呈現出來,爭先恐后地待在活動室里的展示墻上,成為大家閑時最熱鬧的去處。
(二)暫停教導,陪伴同行
我們意識到,我們一直裝飾得整齊的墻面、美麗的作品是呈現給誰看呢?這是幼兒生活的環境,自然應由孩子來欣賞和創造于是,我們停下關于環境設置的主導,鼓勵幼兒自己思考:盥洗室里貼上干凈的小手,午睡室有可愛、閉上眼睛的小仙女圖片,此間我們不再是教導者,而是幼兒的陪伴者。
二、學會欣賞,錘煉童趣的眼睛
(一)充實材料,鼓勵創造
我們的教育思路改變了,回歸到幼兒身上,體會到孩子們需要利用豐富、多元化的材料來支持環境的創設。根據課程內容,我們準備了適宜幼兒操作、交流的材料。如語言活動《逃家小兔》中運用兔子、月亮等道具進行表演;音樂活動《摘果子》、《蝴蝶采花》進行角色游戲舞蹈,隨后,將道具材料的復制品、幼兒活動時的照片,和故事里人物的對話,以及幼兒根據活動情節創作的《花園》、《果園》、《折紙兔子》等美術作品呈現在展示墻,并根據幼兒的設想布置成“兔媽媽和小兔子在花園、果園里生活玩耍”的景象,營造出一片全新的、具有拓展教育意義的環境。
(二)回歸自然,感受童真
有時候,幼兒的想法十分簡單、直接,如在紙盒上畫上幾個圓圈、幾根線條就是“微波爐”,用樹葉和花瓣簡單拼貼一下就完成創作,孩子們十分喜悅,沉浸在自主創作得成功里。我們應當看到這份童真,是最自然、最真實的藝術展現,它將促使幼兒有動力利用更多材料、進行更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創造屬于自己的環境。
三、適時協力,成為成長的朋友
優質的環境是幼兒展開互動的第一步,沒有幼兒會對著不美、不豐富的環境流連忘返。在幼兒初創后,應進行有效價值的提煉,生成新的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并展開積極的交流,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
(一)與藝術的互動
環境里的作品都是幼兒喜歡的,往往具有延伸教育價值。如油畫棒畫《春天》,它是詩歌教學的后續作品,幼兒柔柔在欣賞時說:“我在美術館看見過油畫的春天!太好看了!”油畫是什么?孩子們很好奇,于是我們開展了油畫欣賞、水粉畫欣賞,并選擇水粉畫作為新的創作途徑;孩子們還扮演起了花仙子,跳起美麗的舞蹈;扮演小樹葉,唱起秋天的歌曲;有效拓展了課程廣度和深度。
(二)與社會的互動
在社會活動《打電話》后,幼兒還用環境里布置的紙杯電話通話,發展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這個場景成為了孩子們和想象中的“外界”溝通的地方,我們在這里看見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究渴望,對自己成長的憧憬。
(三)與科學的互動
孩子們大膽地把科學實驗班上了展示墻,營造出一個極具科學精神和趣味性的環境。如能讓小球滾動下來的貼在游戲區域墻面的“吸管迷宮”,放置在花盆下方的透明的“螞蟻箱”,都是幼兒樂于前往交流和探索的地方。
(四)與健康的互動
幼小的孩子難擋零食的誘惑,孩子們說:糖吃多了牙疼!漢堡吃多了會胖!于是,“小餐廳”游戲打出了“低卡漢堡”、“無糖飲料”等“健康飲食”,大家把健康知識繪制成海報,張貼在餐廳,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生活環境賦予了幼兒豐富的視野,也打開了他們自由的想象。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我們深感有限的班級空間無法束縛幼兒活躍的思維。在這里,幼兒的精神與情感是自由的,他們能夠創造新環境,也能從環境里延續和發現新的經驗、興趣,與環境互動,是幼兒成長的自發動力,也是幫助他們聯接世界的新通道。
參考文獻
[1]《幼兒園環境創設——為幼兒營造會說話的環境》秦旭芳 張羅斌 科學教育出版社 2017.3
[2]《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周洪宇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1
[3]《幼兒與幼兒園環境對話》夏宇虹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4.2
[4]《幼兒園全環境支持系統課程》姚藝 霍力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