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青
摘 要:在祖國最南邊的海南島上,生活著黎族、苗族、壯族、回族等36個少數民族,各民族至今保留著許多質樸淳厚的生活習慣。海南的旅游業遠近聞名,如何發揮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優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助推海南自貿港建設,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話題。通過對海南民族文化旅游現狀的研究,提出開發對策。現如今保護民族文化的同時,推動高效發展海南民族民俗旅游業勢在必行。
關鍵詞:海南少數民族;民族文化;旅游開發;自貿港
一、海南少數民族人口分布概況
我省是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約145萬多人,其中世居的少數民族中黎族人口約132萬,苗族約7萬,回族1萬多。此外,有300多萬瓊籍華僑、旅居海外,分布在50多個國家和地港,主要聚居于東南亞各國。
二、海南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獨特性
(一)獨特的地域性
海南位于我國的南海之濱,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四面環海,中部為高山,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全方位影響著海南少數民族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響著海南少數民族人民的心理和性格,從而塑造出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鮮明的熱帶特色,不管是黎族、回族、還是苗族,熱帶都成為各民族民俗的共同特點。比如以椰子為代表的熱帶果木成為海南少數民族民俗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在海南的很多黎村苗寨中都種植著椰樹,同時也影響著他們的習俗。二是獨特的海洋特色,海南是一座獨立的海島,孤懸海外,擁有豐富的海產資源,這都時刻影響著島上的居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二)廣闊的交融性
海南是一個移民島,從古到今島外各民族、各地港的文化源源不斷地輸入進來,為海南少數民族民俗的形成提供了新鮮血液。同時,海南島內各民族之間也在長期的同生共居的程中不斷地相互交融,構成了豐富多樣的海南民俗。
三、海南少數民族文化開發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民族文化工作機構發揮作用不夠
據了解,我省直屬民族文化工作事業單位,由于體制機制、經費保障、管理水平、人才因素等原因,沒有更好地發揮其應有作用。市縣的文化館、藝術館、博物館也因相同的原因在少數民族旅游資源開發中作為不大。
(二)對民族文化資源挖掘不多,保護不夠
中國歷史千秋萬代,風云變幻。古人給我們留下太多,但經過時間的磨礪,很多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都被掩蓋,需要我們后人不斷地挖掘和開發。應該挖掘更廣闊的資源,擴大現有的市場。海南少數民族文化旅游項目現在很局限,有很多深層次的資源未能開發出來,這需要我們加大研究的力度,增加旅游設施和旅游景點,擴大旅游市場。
(三)宣傳推介力度不夠
我省近年來對海南的旅游宣傳力度不斷加大,但對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的宣傳缺乏系統性、針對性的規劃策劃,少數民族文化旅游在海南旅游業中占的比重不大,知名度、影響力都較小。
(四)旅游產業發展不平衡,旅游服務設施有待全面完善。
我省旅游產品線路主要集中在東部港域,向中部地區輻射的僅限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五指山市,其他中部和西部地區仍沒有形成競爭力的市場,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
四、海南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的開發對策
(一)共同制定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規劃
一是建立國家級的“海南黎族文化生態保護港”;二是將我省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體把握。在景點布局、表現特色、開發時序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配置,避免各地少數民族風情文化旅游產品一窩蜂,雷同化的低水平重復建設;三是把民族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重點進行策劃。加快民族地區機場、港口、碼頭、高速公路等為重點的交通和通訊建設;四是促進旅游酒店、家庭旅館、民族美食及醫療衛生設施等旅游服務設施建設;五是加強民族地區旅游業經營、管理、宣傳、導游等各類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突出文化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色
突出文化資源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色,是旅游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一是表現形式。現在國內外主要是搞一些民俗村、民族園,如泰國帕塔亞的民俗村、韓國的濟州島、我國西雙版納的傣族園、錦繡中華民俗村等。二是民族文化與其他旅游資源的有機組合。這在民族文化的開發中極為普遍,一般是與山水風光類產品結合一起,但較多的情況是開發深度不夠、表現形式單一,成為觀光類產品的一種點綴或填充,可與山水風光并列的民族文化類產品較少。三是進行深度挖掘,形成民族文化旅游產品的系列。較為成功的案例是云南麗江。上述的三種表現形式,從實際情況出發,無所謂誰高誰低,關鍵是看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也要看民族文化類旅游產品的市場要求。但注意突出特色、提高表現品位、增強吸引力,應是共同追求的主題。
(三)建立國家級“海南黎族文化生態保護港”。“文化生態保護港”是指在一個特定的港域內,通過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修復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與之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互相依存,與人們的生活生產緊密相關,并與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
(四)要認真辦好民俗節慶活動
民俗節慶活動是民族文化集中展示的機會和場合,由于這些活動歷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泛的群眾參與基礎,因此,雖然持續時間一般不長,但由于媒體的關注報道、外地游人商旅的參與,成為促銷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機會。
(五)注重抓好“樹民族魂、做地方特色”工作
一是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和傳播,讓廣大干部群眾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熱愛少數民族文化;二是在城市建設、小城鎮建設、農村村莊建設等方面,在建筑物上表現民族文化元素,彰顯民族風格特色;三是城市景觀樹、綠化樹等要多選擇一些抗風性強、遮蔭面大的本地樹種,如椰子樹、樟樹、酸豆樹、重陽樹等,也可以選種一些熱帶果樹作為街景樹。
總之,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已拉開了序目,海南民俗文化旅游面臨著新的挑戰,應把握機遇,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海南文化旅游產業,參與旅游市場的競爭中,營造良好的旅游文化環境,為海南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開發與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娟娟.淺析民俗風情旅游的現狀與發展[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
[2]蔡家瑤.簡論海南民俗文化旅游資源與開發[J].中國證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