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靜
摘要:古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獨有的文學形式,是當今語文教學領域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教師不喜講詩、學生不愛詩等現象,因此,本文針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進行探討,嘗試為初中古詩詞教學提出一些具體途徑,以期能夠幫助教師開展古詩詞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進策略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在古詩詞方面的積累少
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師在古詩詞方面的文化素養并不高。一是教師閱讀量太少,“讀書少,不讀書“現象在初中語文教師中十分常見[1]。一些中學教師只是在不斷重復教學內容,沒有去獲取新知識,導致知識儲備越來越少,對于比較晦澀難懂的古詩詞很難給學生講透徹。二是教師閱讀內容單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閱讀也漸漸“功利化”。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閱讀的主要是教輔材料和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對其他的書籍缺少閱讀地動力。教師的閱讀量少,在古詩詞方面的知識積累就少,沒有辦法去應對解決古詩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
當教師講古詩詞篇目的時候,教師大都先講詩詞的重點字詞、講作者的生平、講詩詞的內容、總結詩詞表達的感情,然后總結詩詞的藝術特點,幾乎所有的詩詞都是這一套路[2]。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些環節之間的聯系,比如作者的生平對詩人表達的感情的影響,詩詞的關鍵字、重點句子對詩詞的風格影響,詩詞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去抒情言志的。教師不把這些教學環節聯系起來,整節課下來,學生對課堂內容都很模糊,更不要說能不能掌握到知識了。
(三)學生缺乏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主動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考個高分上個好大學。教師機械的灌輸知識,加之題海戰術,學生機械的背誦記憶、做題,慢慢的很容易給古詩詞的學習打上枯燥的標簽[3]。久而久之成績提高了,但對古詩詞的興趣也消耗盡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缺少主動性的原因,主要是網絡技術的錯誤使用。網絡時代的發展給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在網絡的幫助下,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遇到問題,一上網搜索就能找到答案,完全不需要他們自發的思考探究,學生主動探究的意愿少了,這就導致了學生缺少古詩詞的學習思維,難以找到學習古詩詞的正確方法。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學習歷史文化知識,增加知識儲備
教師要想教好古詩詞,在古詩詞教學中做到教基礎與講深度兼顧,必須有廣博的專業知識作為支撐。首先,教師應該多去閱讀與古詩詞有關的書籍,熟讀《詩經》、唐詩、宋詞、元曲等詩文典籍,了解古詩詞的創作背景、內容和情感。比如在講解杜甫的《春望》時,教師應講解這首詩歷史創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起兵叛亂,杜甫只身一人前去投奔,深陷淪陷區,杜甫親眼目睹了故都荒涼蕭條的景象,百感交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名作[4]。講解歷史背景會讓學生更容易身臨其境的去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其次,教師應多去了解古詩詞方面的語法知識、古代文化常識和古代文學知識,這些都有助于增強教師對古詩詞的理解把握。教師去多閱讀,多去接收新知識,才能提高對古詩詞的解讀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特別是在導入的過程中,良好的導入是課堂成功的基礎,具備趣味性的導入方式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對這堂課的興趣。比如在講解《木蘭辭》之前,教師可以播放《花木蘭》的動畫,迅速將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然后邊看邊引導學生思考:動畫里的花木蘭和書中描述一樣嗎?動畫中的情節發展符合事實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有探索課文內容的欲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記憶。同時教師也應重視古詩詞的吟誦,以吟誦作為鑰匙,開啟學生對古詩詞的探索之門。吟誦是古詩詞基本的學習方法,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引起學生的興趣。
(三)開展古詩詞相關活動,培養學生興趣
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領略古詩詞文化魅力的載體,可以帶動學生主動的學習古詩詞文化,可以對單調的課堂內容進行補充。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在教室里創設古詩詞的文化氛圍,在班級里張貼勵志的詩詞名句,建設班級文化;制作古詩詞文化黑板報,并進行評比;開設讀書角,號召學生多去閱讀古詩詞。學校可以舉辦詩詞朗讀比賽;組織學生參加古詩詞文化講座等。語文教師也可以在正式講課前安排“每天五分鐘”活動,每天抽取五分鐘組織學生進行讀詩講故事活動,可以演講可以表演,并組織學生點評。將古詩詞教育最大程度的滲透到每一節課當中,從而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目的。通過上述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長久興趣,同時也能夠促進古詩詞融入到語文課程當中。
參考文獻
[1]季永進.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及策略[J].求學,2021(40):63-64.
[2]劉桂玲.中學語文課程育人策略初探——以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例[J].語文天地,2021(09):67-68.
[3]林向榮.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及新路徑探索[J].考試周刊,2021(58):34-35.
[4]吳紅.淺談初中古詩詞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20(Z2):26-28.F67968E4-29FE-4B5C-B3AE-576EE46BED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