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強,胡 斌,黃嘉俊,葉發偉,陳聲飛
(廣東省博羅縣人民醫院胃腸肝膽甲狀腺外科 廣東 博羅 516100)
伴隨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不斷推進,老年人結直腸癌發病率在逐漸攀升,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具有微創性、恢復快等優點,近些年正逐年發展為老年人結直腸癌常用外科術式[1]??焖倏祻屠砟钍堑溚饪漆t師Henrik Kehlet提出的,該理念意在完善圍手術期降低手術對患者造成的應激刺激,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2]。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4例腹腔鏡外科手術未聯合快速康復外科治療而行常規以及聯合快速康復外科治療的老年人結直腸癌患者治療效果。
選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64例老年人結直腸癌患者按照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32例:常規開腹治療)與實驗組(32例:腹腔鏡聯合快速康復結直腸外科手術治療),實驗組腹腔鏡外科手術聯合快速康復外科治療患者中男16例,女16例;年齡區間為:61~81歲,平均年齡(75.12±1.52)歲;Dukes分期:A期、B期、C期以及D期例數分別為3例、12例、15例、2例。對照組常規開腹治療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區間為:62~83歲,平均年齡(75.11±1.51)歲;Dukes分期:A期、B期、C期以及D期例數分別為4例、11例、15例、2例。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齡、Dukes分期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參考我國萬學紅和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結直腸癌臨床診斷標準[3],患者年齡均超過六十歲且術前征得患者同意;(2)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肺、腦等臟器疾病者;(2)術前重度營養不良的患者;(3)非首次行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治療者。
1.3.1對照組(常規開腹治療) 術前人員落實術前常規談話后,按照手術方案行術前準備,術中、術后均持續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征。
1.3.2實驗組(腹腔鏡聯合快速康復外科) (1)術前:在手術2~3 d囑患者遵循少渣飲食,在手術前12 h患者進食流食,術前8 h禁食,限制補液,術前6 h禁食、術前2 h患者應用250 mL 36.7℃ 10%葡萄糖后禁食、禁飲。(2)術中: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起效后自臍下緣做一2 cm弧形切口,經該切口置入氣腹針,充入二氧化碳氣體以建立人工氣腹,保證腹腔內氣壓在10 mmHg左右,而后退出氣腹針,置入腹腔鏡,分別于右側髂前上棘內側2 cm處、肚臍左側2 cm處,麥氏點以及左側反麥氏點分別做5 cm手術切口,置入Trocer以及腹腔鏡手術器械,在腹腔鏡下探尋病變部位,分離腸系膜動脈根部同時徹底清除周圍淋巴結,在徹底清除腹腔淋巴結的同時切除腸系膜,結扎腸系膜根部動脈和靜脈,手術當日患者補液量控制在1 500 mL以內。(3)術后:①患者意識未清醒時去枕取半臥位,患者意識恢復后人員告知患者已順利完成手術,并指導患者床上水平活動上下肢,踝關節屈曲運動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并在術后第2 d通過調整床的高度以協助患者自行變換體位、適應坐位,術后第3 d攙扶患者下床活動,根據患者自身耐受能力逐漸延長患者下床活動距離。②在患者麻醉清醒后人員可準許患者適量飲水,每次飲水量約在10 mL內,術后排氣前飲水量控制在50 mL,排氣后準許患者進食米湯、面湯等流食,逐漸向半流食、固態飲食過渡。
(1)比較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中出血量、平均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
(2)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4 h皮質醇、腎上腺素、空腹血糖等生理應激指標變化情況,分別于術前、術后24 h空腹抽取5 mL靜脈血,化學發光法檢測皮質醇、腎上腺素,應用血糖測量儀檢測空腹血糖。
(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系統處理結果中變量資料,計數資料以“n/%”表述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述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比對照組短、平均術中出血量比對照組少、平均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比對照組短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s)
平均住院時間/d實驗組 32 125.43±5.4338.65±4.342.12±0.116.43±0.12對照組 32 153.45±5.4858.64±4.384.65±0.129.32±0.11 t 11.538 13.458 11.465 11.369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平均手術時間/min平均術中出血量/mL平均術后首次排氣時間/d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理應激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理應激指標比較(± s)
腎上腺素/(ng·L-1)術前 24 h后 術前 24 h后實驗組 32 230.68±20.24489.53±20.4398.85±12.14132.46±20.11對照組 32 230.66±20.22584.75±20.4798.88±12.11168.84±20.15 t 0.332 10.285 0.292 10.264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皮質醇/(nmol·L-1)空腹血糖/mmol術前 24 h后實驗組 32 5.13±0.12 5.85±0.11對照組 32 5.18±0.11 7.16±0.13 t 0.685 10.137 P>0.05 <0.05組別 例數
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老年結直腸癌患者手術刺激、術中麻醉藥物的應用均可降低患者術中耐受程度,刺激人體下丘腦反射軸,促使皮質醇、腎上腺激素、糖皮質激素大量分泌,致使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血糖升高,增加手術風險[4]??焖倏祻屯饪评砟罡鼮殛P注手術操作對患者心理、生理造成的影響。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術前負面心理情緒以及長期禁食、禁飲,易加劇患者腸道功能紊亂,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從而增加患者術后切口感染、腸梗阻發生率[5-6]。對此,快速康復外科治療干預在術前醫師開展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同時在術前2 h給予患者葡萄糖,以保證患者術中能量。快速康復外科治療干預術中開展保溫干預、控制補液量,術后早期少量飲水聯合術后早期康復鍛煉可刺激患者胃腸道蠕動,從而縮短患者術后排氣時間,防止患者長期臥床致肺部感染與泌尿系感染切[7]。顧國英和黃麗賢[8]臨床調查顯示應用快速康復外科治療的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79%,顯著低于行常規的參考組31.03%。本次研究與顧國英研究結果一致。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9.39%,顯著低于對照組。此外,本次研究實驗組患者術后恢復快,術后24 h皮質醇、腎上腺素、空腹血糖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老年結直腸癌手術患者腹腔鏡聯合快速康復結直腸外科手術臨床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