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新課改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國家對此也做出了很多努力。高考對于每一位莘莘學子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當然它也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這關乎努力學習十幾年的學生能否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而高考也一直在這種關注中不斷地進行改革。英語高考即將改為一年考兩次,只有最終分數較好的一次才會計入成績。改革之后的英語考試更加凸顯英語的交際能力,但是教師的業務能力也要隨之提高,教師需要針對改革制度適當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新高考制度;影響;應對措施
傳統的高考英語考試就是“一考定終身”,學生的成績就由高考這次決定,無論你是否發揮失常。但高考制度改革之后,這個情況就會得到一定的改善,而且高考的主科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考慮到新高考制度對英語的影響以及應對的措施。
一、改革后的制度對英語的影響
1.打破了傳統的英語高考制度
高考英語進行一年兩考并非是不重視英語,想要降低英語的影響力。相反,對英語進行改革是凸顯了英語的地位。一年兩考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能夠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刷新自己的分數,相對來說,分散了學生學習的壓力,能讓學生意識到平時積累的重要性,可以全面提升其英語水平。
2.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
英語高考改革之后,計分的規則也相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單純地采用卷面分數,而是采用等級的方式來評定學生的英語成績。而且也會更加重視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凸顯英語的語言性。在高校錄取學生的時候,也會根據學生的最好成績錄取,不同層次的學校對學生的等級有不同的要求。理論知識與實踐性共同發展,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
高考制度做了改變,那么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手段也需要相應地發生變化。大部分教師開始嘗試分層教學,強調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高考英語的改革更加重視學生的口語能力,在教學中也相應增加口語教學,這也能間接地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二、適應改革制度的英語教學策略
1.加強英語教學理念
英語高考制度提出之后,很多人不是特別理解,認為這是在降低英語學科的地位;學生認為,終于可以擺脫令人討厭的英語。這些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我國之所以對英語考試制度進行改革,就是因為英語的地位非常重要。現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開國際會議時,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使用英語。英語高考制度的改革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讓英語成為可以應用的語言。教師需要注意,在教學的時候不能單純地強調英語是工具,更需要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人文性,感受到英語國家的文化。
2.加寬學生的考查內容
改革以后的高考制度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縱觀英語高考試題,更加偏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考核,語法填空題取代了傳統的單項選擇題,這更加符合英語的語言學習規律。部分省市提升了英語閱讀的難度,而且還增加了作文的分數,這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現實教學中需要創新考查學生的手段,對考查的內容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新,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英語教學的內容要重視體系化、生活化,具有時代意義、趣味性,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考慮到班級的整體性,教師在采用教學方式的時候會按照中等程度學生的水平開展教學,這種方式對于成績特別好和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是不適合的。因此,就會有大量的學生參加英語培訓班。即使高考制度改革以后,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也會有較大的差異,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校本教材,制定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教學方式,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
4.科學地準備教材
高中階段的教材都是教材編輯者費盡心思提煉的精華,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教師能否準備好教材、能否講好教材是一個教師最基礎的能力。所謂的備教材,就是教師提前將課文的內容、要義進行總結,然后為學生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精準地把握課程的重點以及難點,還要將課程標準融入講解中,在適當的時候查閱資料,延伸教材,這樣學生會獲得更多的知識,超越課文的內容有時候會對學生有莫名的吸引力。但是,值得教師注意的是,不能為了刻意延伸教材而忽略了教材本身,最重要的還是課本上的知識。英語高考制度改革以后,英語的初次教學時間被縮短了,所以教師在上課時需要注意自己的節奏。
三、結語
簡言之,英語高考制度的改革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高考制度改革之后,教師也需要針對改革做出相應的改變,需要增加口語教育比例,強調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嘗試融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才可以順應制度的改革,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紀德奎,朱聰.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訴求與問題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