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時,不僅需要保證相應教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還應強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力度,提升學生在高中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遵循教師指導學習各項體育知識。針對高中體育教學展開研究,首先闡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之后闡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和高中體育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高中體育教學;應用策略
對于高中體育教學而言,在開展相應教學時可能會因為學生實際學習興趣低和綜合素養不高而出現問題。這就應考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表現和現實作用,對高中體育教學實施優化處理,針對性調整高中體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彰顯高中體育實際教學優勢。同時還應保證學生和教師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及該項模式的現實作用有所了解,保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發揮最大作用。
一、轉變教師固有教學觀念
就當前階段我國高中教學水平來說,翻轉課堂的應用僅停留在中考和高考考試科目上,教學模式相對而言比較落后,這對高中教學的良性發展有極大影響。因此,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時,必須促使教師按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轉變自身固有教學模式,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維差距,確保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心理要求開展高中體育教學,確保高中體育科目教學水平有所提高。比如,在學習各項基礎體育知識時,首先應保證教師對自身固有教學模式和綜合學習能力有所了解,增強高中體育教學效果,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和現實作用全面表現出來。避免教師因自身固有思想束縛而出現實際教學水平低的問題。
二、彰顯學生自身主體地位
從新課標角度出發展開研究,明確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可以強化翻轉課堂的應用力度,嚴防翻轉課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受到阻礙。逐步提升高中體育科目教學效率,確保學生可以在各項體育運動條件下強化自身素質修養,使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綜合思維和身體素質具體表現學習各項體育知識,這對于提升學生在高中體育教學以及各項體育活動中的參與力度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支持下可以保證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體育科目的教學理念,同時強化相關教學與學生實際之間的關聯效果,嚴防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和各項體育活動中產生排斥感。逐步提升學生與教師互動交流的力度,促使高中體育教學順利開展。比如,在學習各項基礎體育知識時,應借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在相應科目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嚴防學生因自身思維出現綜合學習能力和體育參與力度下降等問題,確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全面體現出來。
三、保證體育課堂互動多樣化
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采用小組互動學習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打破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零互動零交流的局面。同時,教師還應抓住教學重難點,在此基礎上細分教學小組,在學習小組中安排有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長要肩負起責任,起到帶動組員整體高效合作的作用。如果教學內容中涉及的問題有難度,則可以讓學生分工合作,各自探討研究不同的課題,有效提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參與力度,體現體育課堂互動教學和翻轉課堂的現實作用。比如,在開展室外體育項目訓練時,必須促使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支持下與教師展開有效互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各項體育動作的運動技巧,避免學生因身體素質不達標而出現體育項目參與力度低的問題,使學生可以在各項體育運動中增強身體素質。
四、優化更新體育教學評價
完成體育科目教學后教師要借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實際表現和素質修養展開有效評價,加深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和素質修養的了解,并在各項基礎條件支持下及時調整學生的錯誤思想和活動意識,繼而彰顯翻轉課堂的作用和現實意義。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應涵蓋測驗分數、日常表現、課堂學習態度等多個基礎因素,評判學生整體學習過程的表現。此外,教師還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在高中體育活動中放松身心,與學生進行體育互動,為師生互評的準確性提供良好的基礎。比如,在完成某一體育運動教學之后,可以借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高中體育運動項目教學展開有力評價,及時調整高中體育教學中不合理的地方,推進高中體育教學穩步開展。
五、結語
就高中體育教學而言,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外在因素干擾,這就應強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力度,避免高中體育教學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出現問題。上文通過多個方面介紹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充分發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和現實作用,保證學生與教師在高中體育課堂上的互動力度,彰顯學生在高中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促使高中體育教學良性開展。
參考文獻:
[1]孫傳武,姚萬春,趙世娟.淺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9(S1).
[2]張利芳,龔涵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3).
[3]王慧.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應用研究[J].高考,2019(31).
作者簡介:田愛玲(1988—),女,漢族,福建漳州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