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杰
摘 要:數學是高中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堂教學由各種教學活動所組成,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各種教學行為相互配合,還需要結合教師的教學模式開展,因此,數學課堂中的教學行為對于學生受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想要提升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則需要重視教師的教學行為。主要針對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課堂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課堂教學;數學;自主學習
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多數課堂都以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則是被動接受信息的一方,課堂氛圍較為嚴肅。同時由于當前教育競爭不斷加劇,學校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標準的任務和要求,學生和教師在高強度的教學壓力下面臨著多重問題,如數學課堂教學進度緊過快,教師對于學生個體的關注度不夠,學生課業負擔不斷加劇,教師課后任務繁重等。想要優化高中數學課堂,則需要針對現狀進行分析并且逐步解決。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在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在開始講課時會向學生表明學習目標,能夠看出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目的性較為明確。明確的學習目標有助于學生在上課開始后集中于教學內容,同時提升注意力,進而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多數教師能夠將教學內容明確傳達給學生,教師的知識體系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深度直接影響課堂質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效果很大部分取決于教師講課質量。但在實際課堂中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是學生在課堂中對教師講述內容缺乏專注度,這主要由于數學教師語言感染力較差,在課堂中表述單一,同時大部分教師對于教材內容講解較為枯燥,在教學中與學生缺乏共鳴,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高中數學課堂行為分析
(一)教師課堂行為分析
教師的課堂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應當意識到自身行為的影響,優化課堂教學需要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開始,首先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運用新課改所建議的教學觀念,不斷發掘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方法,改進教學思維以及教學行為。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調整教學模式,對于個體給予更高的關注度,同時在課堂上采取更容易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教育行為,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生課堂反饋分析
教師應當定期對學生課堂學習反饋進行分析,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觀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常常將自己定位成被動接受知識者,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逐漸轉變其觀念,發掘學生主觀能動性。新課程理念對于學生的要求是明確自身地位,在課堂教育中成為主動學習知識的主體,由依賴性學習思維轉變成獨立性學習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重視學生的反饋,課堂提問應當采用多種類型,同時降低對記憶型問題的使用頻率,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從而設置課后練習以及總體規劃。
三、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改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觀念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用簡單的語言講述數學知識,增加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速度,理解后能夠積極回應,由此能夠將教學過程由教師為主導轉變為師生交流。教師應當更新課堂教學理念,將課堂變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平臺,通過各種活動來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數學建模的相關理念,針對教材內容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相關內容時,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同時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在解題過程中不斷完善知識體系,通過活動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獲得經驗到學習知識,以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興趣需要等為基礎開展課堂教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二)采用高效數學教學模式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需要更新教學理念還需要采用高效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興趣以及參與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針對解答過程以及問題難度為學生預留一定的回答時間,同時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且相互交流。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問題有助于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防止思維定勢。教師在設計題目時還應當注重對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訓,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訓練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掌握分析數據的技能,調動各個層次的學生參與課堂回答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促進教與學的同步運行。
四、結束語
綜上,通過高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能夠發現,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教師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學習心態方面,教師在提升自身教育思想理念的同時改進教育行為,應在課堂中設置分層問題幫助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海鋒.開展合作學習,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9(1):54-54.
[2]曹丹育.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途徑探討[J]. 高中數理化,201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