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雖以初中地理為基礎,但難度跨度比初中地理大得多,很多學生一進入高中,地理學科就成了他們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結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擬從中高考政策、初高中地理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和要求、初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等方面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學脫節的原因,并提出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師;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
高中地理以初中地理為基礎,但又比初中地理難度提高很多。因此,對廣大地理教師來說,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學嚴重脫節的原因
(一)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試政策的差異
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試政策的差異是導致初高中地理教學出現嚴重脫節的最根本的原因。
長期以來,很多地方中考不考地理或者地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數太少,導致初中地理不被重視,地理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初中地理課程的設置時間在初一、初二,初三不學地理。很多學生一進入高中,地理學科就成了他們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
(二)初高中地理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的差異
1.課程理念
初高中的地理課程標準理念都包括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等幾個方面,二者在指導思想上具有統一性。不同的是,前者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作為首個理念,而后者則把“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首個理念,其他理念都是圍繞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設計的。
2.課程目標
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能夠了解地理的基本知識,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高中則重點強調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知識的內在聯系,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探究的方法,通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初高中地理課程內容及要求的差異
1.課程內容
初中地理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
高中地理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必修課程包括兩個模塊:地理1、地理2。選擇性必修課程包括3個模塊:自然地理基礎,區域發展,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選修課程包括9個模塊:天文學基礎、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旅游地理、城鄉規劃等。
2.課程要求
初中地理課程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地理問題,高中地理課程要求學生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規律等。因此,初中地理學習側重“現象”,而高中地理側重“原理”。初中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一般要求知道“是什么、在哪里”就可以了;高中教學內容相對于初中教學內容更加抽象、更注重邏輯性和理論分析,不僅要知道“是什么、在哪里”,還得搞清“為什么、何時形成、將來怎么變化”。
(四)初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差異
初中地理教材受到青少年認知水平及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學習心理完全是“經驗記憶型”。因此,教學上多采用傳統的講解法和談話法。高中地理注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讀圖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心理轉變為“探索理解型”,因此在教學方式上多采取啟發式、探究式。
(五)初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差異
初中學生學習受中考制度、教學方式及思維方式的影響,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結業考試,所以大部分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就是記憶;而高中地理則研究地理知識的本質,強調地理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所以學生的學習方法以理解分析為主。
二、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策略
(一)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試政策的銜接
要從根本上改變初高中地理教學嚴重脫節的現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工作,就必須首先做好初高中地理考試政策的銜接。目前,高考正在由“3+X”轉向“3+3”,那么中考就應該適應這種轉變,把地理納入中考科目計入中考總分,而且分值不能太低,這樣才能引起社會各界包括學校、學生和家長的重視。否則,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就是一句空話。
(二)初高中地理教學理念的銜接
作為初中地理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透徹理解初高中地理的教學理念。目前,高中地理課標的一個首要理念就是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我們的一切教學行為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理念。
(三)初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銜接
初中地理目前的教學方式多采用講解法和談話法。而高中地理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地理空間思維、讀圖分析、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需要經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才能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識。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當主動適應這種變化,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提倡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逐步掌握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
(四)初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生學習地理的主要方法就是記憶,而高中生學習地理的方法則以理解分析為主。學生如果要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就必須主動改變傳統的過分注重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學習方式,轉變為新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學會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知識,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運用電腦、手機、平板等查閱資料、進行學習。
(五)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高中地理教學需要銜接的內容包括地球的運動與氣候、經緯線和經緯網、地圖、區域地理。其中,地球的運動與氣候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內容,而經緯線和經緯網、地圖、區域地理則是初中有而高中沒有的內容。
1.對初高中共有的教學內容的銜接
(1)地球的運動
講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教具、多媒體或其他辦法,具體銜接如下:①在講自轉與公轉的區別時,可以用三球儀展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從圍繞的中心、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進行比較學習;②在講自轉時,老師用一只手撥動地球儀,讓地球儀自西向東轉動;另一只手用手電筒(相當于太陽)從一個固定的方向照射地球,讓學生觀察地球儀上光亮部分(白天)和黑暗部分(黑夜)的更替情況;③在講公轉時,可以用計算機動畫技術演示公轉的過程,用多媒體展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同時觀察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2)氣候
初中教材在介紹氣候知識時,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區即可。而高中教材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主要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地區,還要根據相關氣候資料來分析和判斷是什么氣候類型、如何形成、怎樣分布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對這部分內容做適當的調整、延伸、拓展、補充,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識有機銜接起來。特別對于世界氣候類型,在高中不會再講解,所以我們要盡量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講全面、講透徹一些。
2.對初中有但高中沒有的教學內容的銜接
這些內容包括經緯線和經緯網、地圖、區域地理。
(1)經緯線、經緯網
在初中,只要求學生能從地球儀上看出經緯線、經緯度的劃分就行,但高中在學習地球運動、地方時和區時計算、判斷晝夜長短變化等內容時,必須以經緯線和經緯網的知識為基礎。這部分知識,可以通過列表比較的方法來講解,而且還應該要求學生掌握經緯線及經緯度如何劃分。
(2)地圖
地圖部分,主要是地圖三要素的教學。地圖教學的重點,就是要教會學生怎樣看圖、識圖,怎樣從圖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地理信息。
地圖教學中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和判讀。老師可以運用計算機動畫技術或者利用微課等,讓學生知道等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怎樣得到和識別各種等高線地形圖,怎樣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山峰、山脊、山谷等,怎樣在等高線圖上識別陸地上的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3)區域地理
初中區域地理包括初一下冊的世界地理和初二的中國地理。區域地理的教學,要注意抓住影響各區域的主導因素,同時突出各區域的特色。比如,在教學亞洲時,要抓住亞洲面積廣大這個主導因素。正是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導致經緯度跨度大,亞洲氣候類型多、大陸性氣候顯著;地形復雜,各種地形都有大面積分布,導致大江、大河多,人口、國家多。
區域地理的另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就是狠抓區域地圖識圖能力的培養。區域地理中的很多地理要素,不只要求學生記住名稱,更重要的是把這些地理要素落實到地圖上。
(六)初高中地理能力的銜接
根據初高中地理教學目標的要求,初高中地理應主要培養學生三個方面的地理能力:地圖識圖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地理實踐能力。
1.地圖識圖能力
初中地理只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地圖識別基本的地理事物和基本的地理信息即可。高中地理還要求學生能從地圖中提煉出隱含信息,根據圖中信息讀出地理事物的特點,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規律。
所以,我們平時在教學中,就要強化學生的用圖、讀圖意識,讓學生逐漸養成用圖、識圖的好習慣;要求學生不但要能“看圖說話”,還要能在圖中提煉出相關的地理信息,再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推理。
2.地理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課標只提到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倡探究式學習;而在高中地理課標中有一條基本理念,就是要創新培育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就是探究式學習。可見,學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已經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生活中提取地理案例,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平臺。此外,還要主動改變以往“填鴨式”的灌輸模式,最好不直接告訴學生知識,要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使教學過程成為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地理實踐能力
初中地理課標中提到,地理課程要著眼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高中地理課標的核心理念就是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地理實踐能力。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呢?一方面,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和校園,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多創造實踐活動,并善于運用教材的活動部分進行教學。比如,用乒乓球制作經緯網地球儀、畫校園平面圖等教學內容都可以設計成這種實踐活動課。另一方面,應盡可能地帶領或鼓勵學生開展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進入社會,使他們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孟憲杰.淺談如何進行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J].中學教學參考,2016(3).
作者簡介:朱競成(1974—),男,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畢業,理學學士學位;在重慶市榮昌初級中學擔任初中地理教學工作,擅長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