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利 原繼軍
葉老曾說過:“閱讀得其法,寫作能力也隨之增長?!笨梢姡喿x之法是寫作之法的基礎。如果學生只是盲目地閱讀,不懂得從文章中學習有效的作文方法,如構思、選材、布局等,即使讀再多的書,也是徒勞無功的。因此,這就需要老師經常指導和慢慢培養。我在多年的閱讀教學中,總結了一套自己的作文教學模式,以教材中的范文為拐杖,用每一篇范文的特色作墊腳石,幫助學生走出了作文難寫的困境。
一、在閱讀中豐富語言積累,奠定寫作基礎
豐富的語言材料是寫作的基礎,而材料來源于積累。課堂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場”,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方面指導學生誦讀,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葉圣陶先生曾經強調:“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漸能駕馭文字。”我們的教材所選課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在教學時,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朗讀中訓練語感。學生讀的越多,語感越強,在運用語言時就可以不假思索地達意,寫出得體的話。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時,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再加上想象的發揮,體會到了語言的節奏美、意境美,有了身臨其境之感,大部分同學通過朗讀、背誦等方式積累了自己喜歡的優美文字。這個時候我會讓學生寫《龍源湖公園》的湖水時,同學們就如此寫道:“龍源湖的湖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湖里的游魚;龍源湖的湖水真靜啊,靜得像一面鏡子?!苯又诌\用《頤和園》中所學“小船在湖面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二、在閱讀中拓展延伸,提高寫作能力
有些課文雖然結尾了,但意猶未盡,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空白”,教師可指導學生續寫、擴寫,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原文的終點作為習作的起點。學生可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的感性材料的內在聯系,對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做出推理和假設。這類訓練可以促使學生對生活做出合理的想象,加強對故事的整體認識,強化集中思維。如:在學完《狐貍媽媽》一課后,可讓學生推測:小狐貍在家里等不到媽媽后,會怎么做,當它發現那棵葡萄樹后,會想些什么……
還有很多詩歌也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延伸的機會,仿照詩歌續編內容。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可謂一舉兩得。如《大地的話》一課,學完課文后,可讓學生想象:大地母親還會對誰說什么?請仿照課文前四節,試著再寫一段。
三、在閱讀中練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從課文語境中體會、訓練、理解詞語的含義,體會詞語的用法,把課文當成語言交際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觀察、思維表達的方式,領悟文章的遣詞造句,在練說中由詞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以便為寫作服務。在練習時,我們可以根據積累中對詞語的分類進行有目的的練說。不過,練說的素材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把生活中的事情用優美的詞語鏈接起來,就成了一篇有意義的文章。另外,在練習說話熟練時不妨提高要求,用上一些修辭手法,再用上一些名言警句。這樣學生積累的詞句不但得到了訓練,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學習一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練說訓練:首先,練說課文主要內容;其次,練說詞語、句式的理解;再次,練說學習感悟。這樣經過三個層次的訓練,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也為寫作時流暢的表達奠定了基礎。
四、在閱讀中巧抓文章空白,填補想象空間
在進行文章閱讀的時候,其中會存在一些空白的地方,這就是讓學生進行想想的空間。有的學生本身沒有想象力,而且自身的語言功底比較差,所以寫作起來不但文辭較差,而且沒有寫作的語言。因此在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不要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閱讀思考的積累,提升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有充分的詞匯和思維。對于閱讀教學中的留白內容,需要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通過這樣的留白思考,能夠逐漸提升學生對于語言文章脈絡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對于學生寫作來說,就是將詞語連成句子,將句子連成文章。但是這樣的連接,需要有文章的脈絡和內容在其中。學生的思維就是文章的脈絡,只有提升學生閱讀中對文章的思考,才能夠逐漸實現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通過閱讀教學,融入習作教學,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留白的思考能力,逐漸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五、在閱讀中讓學生寫假想性命題作文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體驗生活中可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并與之發生感情上的聯系。這樣,學生在學完課文后,便會感觸頓生,不僅僅把自己當作讀者,更多的時候,把自己融入到事件中去,于是便有了“情動于中,不吐不快”的感覺。這時,就可讓學生寫假想性命題作文了。如:在教學完《虎門銷煙》以后,學生紛紛被林則徐那種愛國精神所折服,此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片段練習——《我來到林則徐的塑像前》,這種訓練帶有想象的性質,很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
只要心中有了讀寫結合的理念,閱讀教學中處處都是這樣的機會。我會在“讀寫結合”這條道路上繼續努力,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