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軍


【關鍵詞】科學家精神;道德品質;理想信念;主題班會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41-0068-04
【作者簡介】湯建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河口鎮于港初級中學(江蘇如東,226463)教師,高級教師,南通市德育工作骨干,曾獲南通市班會課優課評比(初中組)一等獎第一名。
一、教育背景
從宏觀層面來講,弘揚科學家精神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障。從中觀層面來看,家鄉振興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社會進步離不開科學家精神的引領。從微觀角度來講,《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里規定初中生要養成自主自立、意志堅強的生活態度,形成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等良好品質,這些與科學家精神不謀而合。然而班級部分學生受到“娛樂至上”觀念的影響,缺乏科學家精神。因此,開展一節主題班會很有必要。
二、教育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制作有關科學家成就的圖文報,感知科學家精神的內涵。
情感目標:從攝影展中找尋科學家精神,形成尊重科學家的思想情感。
行為目標:在榜樣示范引領下,以自身實際行動踐行科學家精神,明確自己的人生使命。
三、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整理學生課前制作的有關科學家精神的圖文報和攝影資料,制成PPT。
學生準備:調查組了解目前本班學生關注的人物;圖文組制作一張有關科學成果的圖文報;網絡組搜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資料;攝影組走進家鄉企業、行政大廳、村委會等場所,記錄一個令自己感動的日常鏡頭。
四、活動對象
八年級學生
五、實施過程
(一)抖音前沿——遙望群星隱耀
教師:老師在抖音里關注了好多人,也被很多人關注。同學們平時都關注哪些人呢?請調查員向我們匯報一下。
學生:同學們目前比較關注的人有張杰、周杰倫、易烊千璽等。
教師:看來,這些人在同學們心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呀。(學生竊笑,教師把兩顆星星貼紙貼在黑板兩邊)老師近期關注了一位超級明星,大家能否從我的提示語中猜出他是誰呢?(課件逐行呈現相關提示語,在前兩行文字出現之后,有學生猜出了這個明星是袁隆平)
教師:是呀,我們一起來讀下袁隆平先生說的這句話。
學生(齊讀):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中才安穩。
教師:從這句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他把糧食和國家安全以及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
教師:是的,這就是一種科學家精神。(板書:科學家精神)“關注”這個東西很神奇,多看看有關科學家的事跡,那些娛樂方面的星星就漸漸黯淡了。(教師拿掉黑板上原來代表娛樂明星的兩顆星星)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借助抖音的關注機制——你關注哪一類,抖音就會給你推送哪一類,從而讓學生了解現在我們要形成正能量的關注,巧妙地引出“科學家精神”這一話題。
(二)鑒往知來——回眸昨夜星辰
教師:鑒往事,知來者。50多年前的原子彈的一聲巨響讓中國人挺直了腰桿,那么大家知道中國的原子彈是在什么背景下研制出來的嗎?(播放視頻)
學生1:當時,蘇聯專家撤走了,我們中國的科學家自主研究出來的。
學生2:在美國的核威懾之下,我國科學家齊心協力研究出來的。
教師:確實如此。同學們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還有哪些了解?
學生3:研制原子彈是一項集體工程,當時全國最頂尖的科學家鄧稼先、錢三強、彭桓武、程開甲等科研人員都參與了。
學生4:錢學森在美國一年的收入折合人民幣有66萬元之多,回國后的月工資僅300元,他卻絲毫不計較這些,毅然回國參與研究。
教師:那大家說說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研制離不開哪些精神?(學生自由回答出艱苦奮斗、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等詞語,并在黑板最左邊板書)
教師:課前同學們完成了科學家重大成果的圖文報并粘貼在了教室四周,有哪些人物故事給你印象最深?用一句話說說他的事跡和品質吧。
學生1:林鳴將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接頭線性誤差由15厘米縮小為0.8毫米,他的精益求精精神令人敬佩。(學生板書:精益求精)
學生2:孫家棟說北斗技術一定要自主研究才能可控,才能保證我們的國家安全,體現了忠心愛國之情。(學生板書:忠心愛國)
學生3:屠呦呦為了確保青蒿素用于臨床的安全性,甘當“小白鼠”,以身試藥,住進了東直門醫院,這是一種舍生忘死的精神。(學生板書:舍生忘死)
學生4:“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體現了一種勇攀高峰的精神。(學生板書:勇攀高峰)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呈現不同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和精神品質,引導學生歸納探究出科學家精神的共性。
(三)聚焦身邊——找尋星辰倒影
教師:這是一組來自南通博物館的照片,請問家鄉的改變僅僅是因為科學家們嗎?(課件呈現南通城的新舊圖片)
學生:不是,還離不開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人。
教師:請看我們攝影組記錄下的這些普通人日常鏡頭,請同學們幫老師挑出最能代表身邊人具有科學家精神的三幅攝影作品,到時送市里參加評比。先請這幾位小攝影師上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攝影作品吧。
學生1:這是我去醫院探望我姑姑時拍下的,是一位老醫生在指導一位年輕的醫生,體現了這位老醫生甘為人梯的精神。
學生2:這張照片是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拍攝的,照片中的這位營業員在檢查每個食品的生產日期,然后她會將過期食品挑出來,這體現的是愛崗敬業的精神。
學生3:這張照片是我在朋友圈發現的,我哥哥正在給一名大一的學生講解競賽知識,體現了一種團結協作的精神。
學生4:照片上的這個人是我爸爸,他正在穩固腳手架,他說這是為了每個工人的安全,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務實求真的精神。
學生5:這是我去村委會找我爺爺的時候無意間拍下的一張照片。這上面的村干部和設計師們正在為村里構建更安全的交通體系忙碌著,而村民們早已進入夢鄉。這體現了服務人民、潛心研究的精神。
…………
教師:可以看出每個攝影者都很用心,同學們的攝影作品遠不止這么多,那些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的照片為什么沒有被推薦呢?
學生:或許是因為他們身上的科學家精神還體現得不夠充分。
教師:科學家精神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些可敬的平凡人身上同樣有著科學家精神,是他們讓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好。希望大家在認真思考之后,挑選一些能真正反映科學家精神的攝影作品放到我們學校的公眾號上,讓全校、全社會都來看一看這些優秀的人和事,到時候我們以公開投票的方式評選出攝影展的前幾名。
【設計意圖】通過開展攝影展作品選拔活動,引領學生發掘身邊的生活資源,在思辨中明晰科學家精神的內涵,感受到科學家精神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四)按下手印——仰望輕攬星河
教師: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我們年輕的一代已經接過科學家的旗幟,創造出了驕人的業績。(播放視頻:21歲申怡飛攻克5G核心技術)我們年輕人有沒有這樣的擔當?
眾生:有!
教師:假如說我國西部大開發后,有一個宏偉的計劃,想把沙漠變成綠洲,我們班有沒有人現在就立志成為這個工程的領銜人?我看到一個女生舉手了,請問你是怎么想的呢?
學生1:我經常看一些新聞,在新聞中得知有一個國家叫以色列,他們能將一片沙漠變成綠洲,我覺得其他國家能做成功的事情我們國家也能做到。
教師:我為你的這種自信鼓掌。但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你一人想要完成還是很有難度的,你最希望誰成為你未來的左膀右臂呢?
學生1:我覺得小洋的數學非常優秀,他可以幫助我們整理一下數據。
教師:小洋愿意過來嗎?(小洋點頭)那還需要邀請誰?
學生1:小欣非常熱愛攝影,她可以過來幫助我們記錄整個實驗過程。
教師:不錯,這樣我們就有一份完整的原始攝影資料。
學生1:靜怡的管理能力很強,我覺得她可以加入我們。
教師:那個地方條件肯定很艱苦,靜怡同學愿意去嗎?
學生2:我愿意,我希望自己能為團隊多做點事。
教師:好的,我們也非常期待你在團隊里展示自己的能力。有沒有同學毛遂自薦加入這個團隊?
學生3:雖然我成績不好,但我廚藝不錯,我愿意給他們燒飯,周末在家我都能做好幾個菜。
教師(詢問學生1):你歡迎這位成員嗎?
學生1:非常歡迎,我們需要后勤保障人員,他平時做事很細心。
教師:這樣的話我們這個團隊就基本形成了,請領銜人把代表你們團隊的手印按在黑板的左下邊。在領銜人寫的時候,同學們想一下怎樣將科學家的精神變成我們現在的小行動,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
學生1:我覺得我們現在要愛自己的家人,愛我們這個集體,這也是一種科學家精神。
學生2:我覺得加強合作也很重要。
學生3:我將來想成為橋梁設計師,從現在開始就把基礎學科學好,攻克難題。
教師:可能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做法,都可以在平時慢慢去實踐,這些都是科學家精神落到實處的小小的做法。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會兢兢業業,甘為人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人成材,這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科學家精神,也是一份誓言。
教師:(課件出示“星空圖”)最后我們再來看一看本次班會的主題,我們究竟要留一片什么給自己仰望呢?
學生:星空!(教師補全課題,并在黑板空白處隨機粘貼幾顆星星)
教師:這片星空就象征了科學家的精神。時刻去仰望他們,腳踏實地,我想未來你一定會成為璀璨星空里最閃亮的星星。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將弘揚科學家精神化為現在可以做到的小行動,實現認知與行為的統一。
六、活動反思
這節班會以“星空”來統領全程:遙望群星隱耀—回眸昨夜星辰—找尋星辰倒影—仰望輕攬星河,環節層層相扣。留什么給自己仰望?一開始我并未直接揭示,在板書上留有懸念,隨著教學環節的層層深入,星星配合文字的圖文板書,本節班會的主題最終揭開。最后每個人力爭成為最亮的那顆星星,使得弘揚科學家精神成為一種自覺追求。
以往班會中所利用的素材大部分都是由教師一手操辦的,而本節班會中我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各種資料,最終發現學生找的都是他本人所熟悉的。學生把自己找到的教育素材布置在墻壁上,讓墻壁說話,形成一種很好的育人環境,這種方式充分激發了他們的成就感。
另外,對于一節只有40分鐘的初中班會來說,教師要考慮每個視頻的時長和必要性,要留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本節班會充分體現了“生本理念”,讓學生去搜集教育資源,開展生生之間的互動和評議。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