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燕
摘 要:眾所周知,學習是一種經歷。在學習過程中,只有通過經歷獲取經驗,才可以實現學習的價值。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大部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會學習。要想解決此問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認知、自主判斷學習,將學習經歷轉化為學習經驗。實現如此教學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發展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能力。文章以小學數學科學為例,就如何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能力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培養途徑
學習是一種經歷,在不斷的經歷過程中,學生方可獲得經驗,實現真正學習。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不知道如何自主學習,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造成如此問題的原因是,教師在課堂上,盲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忽視教給學生思維方法。要想真正地引導學生學習,在實施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是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便于學生對自己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判斷和推理,從中發現學習問題,及時地彌補,并將此過程表達出來,順其自然地實現經歷向經驗的轉變,提升思維能力。基于此,筆者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為了實現有效教學,立足傳統教學不足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從以下途徑入手,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能力。
一、 營造教學氛圍,加強評價、反思體驗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受到新課改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會圍繞教學所需,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活動,指導學生合作交流。在合作的過程中,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師生合作。且合作學習的實現,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便有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對此,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筆者也會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營造出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同時以小組為載體,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
(一)學生合作中自我評價與反思
在小學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為了保證合作學習任務的有效完成,部分教師會根據小組成員的發展情況,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在完成這些學習任務的時候,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表現,有的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討論活動,有的學生則以消極的態度應對討論活動。如此不同的合作學習表現,就是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的主要內容。因此,筆者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會圍繞合作學習任務,設定詳細的合作學習評價表,引導學生自主反思自己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如是否對所提出的任務進行了思考,是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否與小組成員進行了交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獲取了哪些知識等,借此為學生清晰地反思自我,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建立對自我學習的正確認知,同時發現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揚長補短,提升自我。
(二)師生合作中的自我評價與反思
教師和學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雙主體,二者的互動,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影響著課堂教學情況。同時,師生互動情況,也為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提供了依據。比如,筆者在組織數學教學的時候,會要求學生根據筆者對他們的評價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具體地,在實施“時分秒”教學的時候,一名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制訂了時間計劃表,這是筆者沒有預想到的。于是,筆者在課堂上對這個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鼓勵。然后,要求其他學生立足筆者給出的評價,評價自我,分析自己的數學學習情況和應用情況,同時反思自己可以如何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如此通過師生合作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評價和反思的主動權,還使學生有效地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實現有針對性的發展。
二、 搭建平臺,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習慣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學生在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養成了良好的自我評價和反思習慣,自然而然地可以發展其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能力,同時也可以借助能力的發展,實現多方面的繼續發展。對此,筆者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會為學生搭建自我評價和反思平臺,輔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評價和反思習慣。
(一)預習后的評價和反思
預習,在小學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提出,要求著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建立感性的認知。所謂的預習,是指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學生對課堂上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閱讀,能夠了解到這節課要學習哪些知識就可以了。在當前的小學生數學預習過程中,存在著如此問題:學生機械地閱讀教材,很少進行數學思考。如此問題的產生,是因為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的邊讀邊思,離不開自我評價和反思。簡單地說,自我評價和反思,為學生指出預習方向。
以“圓柱”為例,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評價和反思習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先圍繞這節課的內容,為學生設定了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帶著任務,走進新知,有針對性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學生完成基礎任務之后,筆者還設定了評價、反思內容,要求學生思考:在此次預習過程中,自己學習到了哪些知識,存在哪些疑惑,還有哪些問題是沒有解決的。如此,不僅使學生對自己的自主學習行為進行了評價和反思,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地掌握預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參與課堂教學,便于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二)課堂學習后的評價和反思
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數學知識。針對所掌握的知識,學生需要及時地進行復習和鞏固,如此才能增強記憶。也就是說,在學習了新知之后,學生需要對自己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反思,通過再一次地學習課堂內容,及時地發現學習不足,彌補學習不足,提升學習質量。由此,在實施新知教學活動之后,筆者會立足新知內容,引導學生評價、反思。
具體地,在課堂學習后的評價和反思活動實施過程中,筆者會要求學生按照發放的自我評價表,分析自己的課堂學習表現,是否認真聽課,是否思考問題,思考了哪些問題,思考結果如何?就所填表內容進行反思,發現自己的課堂學習不足,建立繼續學習計劃表。同時,筆者還立足新知內容為學生設計了練習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并反思,這些問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解決這些方法使用到的方法有哪些,進而使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所學,提升課堂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