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招君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開展,股份經濟合作社這一新的經濟主體誕生,給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財務風險。通過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面臨會計核算制度不完善、投資活動、融資活動、經營活動、內部控制薄弱的主要財務風險及原因分析,提出應對股份經濟合作社各類財務風險的措施,為股份經濟合作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保障,為農民增收,為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開展,對村集體各類資金資產資源清理,明晰產權歸屬,為更好的開拓經營性資產的運營能力,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對有經營性資產的村成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股份經濟合作社這一新的經濟主體誕生,給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財務風險。
一、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及原因分析
(一)會計核算制度不完善帶來的財務風險
會計主體混淆的風險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業務不多,資金來源較少,財務人員大多由村委會的報賬員兼任,這樣很容易混淆兩個會計主體的賬務。有的時候為了方便,可能導致合作社的賬沒錢由村集體墊付,村集體的賬沒錢由合作社付;由于合作社作為獨立的經營主體,賬務審核相對寬松,導致村委會有些不方便開支的賬拿到合作社來報,以此來歸避監管風險;松散的管理容易造成集體資產的流失;票據的來源管理不規范。
(二)投資活動帶來的財務風險
農業投資項目受天氣、土壤、氣候、資源等因素的影響,需要考慮的方面較多,很多合作社對投資項目的投入、營利周期以及面臨的風險評估不足,不加以調研,憑著一股沖勁,盲目上馬,比如種黃姜、種葡萄、種吊瓜,項目啟動時感覺很容易成功,可是當投入實施,總是碰到各種問題。例如,病蟲害防治、種植品質不達標或者是銷不出去,投資項目往往虧錢而終,嚴重的甚至負債累累;固定資產及基礎設施的投入預算粗枝大葉。等真正實施的時候超出預算很多,這種沒有節制沒有計劃的投入,破壞了合作社的現金流,嚴重的導致合作社現金流斷裂,甚至背負沉重的債務。
(三)融資活動帶來的財務風險
盤活“沉睡”資產帶來的風險。合作社運營涉及到各類資產的重組、處置、投資。很多資產特別是農業資產在市場上都沒有公允價值,也沒有市場價格參考,大多數靠主觀評估作價,產生主觀決策的風險和集體資產流失的風險;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經營項目多為農業相關項目,投入大,投資回收期長,見效慢,融資成本高,財務壓力大;金融機構對農村產權的抵押發展不成熟,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產權的抵押,還處于空白階段,嚴重的制約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融資,增加了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四)經營活動帶來的財務風險
1.盲目決策帶來的經營風險
股份經濟合作社下雖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由于股東主要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更不懂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很多農民喜歡跟風而上,在股東會的經營決策上無法提供理性的可行性的意見;董事會的成員集中在村兩委成員上,村兩委成員又以村支書為核心,容易形成一言堂,有的唯董事長說了算,很多決策容易造成私人利益輸送;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主要是由村兩委成員擔任,搞行政的來管理合作社,大多數村干部缺乏市場判斷能力,盲目的決策為合作社經營帶來風險。
2.缺乏專業人才帶來的經營風險
股份合作社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主體,大多數的成員都是農民,而為了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合作社的經營既要有懂技術的專業人才,也要有懂管理的通用人才。而在農村,年輕的有才能的人才基本上都在外地打工,據統計,農村的大學生人才的流失率接近100%,人才的匱乏是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的最大瓶頸。
3.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缺少資金是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常態,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資產大多為土地經營權、林權,這類資產流動性比較差,變現比較難,沒有好的發展契機,無法像房產那樣容易抵押、變現,如果發展不理想,容易形成流動性不足的經營風險。
(五)內部控制薄弱的財務風險
1.控制環境
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初期,人員、資金都非常短缺,加上在農村這個人情味比較濃的環境下,管理層對內控不太重視,處理問題還是以村規民約為主,控制環境比較薄弱。
2.風險評估
對于合同的可行性、盈虧平衡點、市場的空間,供應商的信用評估,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等經濟事務缺少風險評估,是把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置于風控近似為零的環境下,合作社很難生存下去。
3.控制活動
股份經濟合作社由于缺少人手,一人身兼數職,發貨、開票 、收款可能都是一個人完成,不相容職務未分離,控制環節比較薄弱,容易滋生腐敗。
4.信息與溝通
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股東由于外出務工、求學等原因比較分散,開股東會都很難到齊,導致有些信息不能及時溝通,影響決策效率。在外部溝通上,合作社的管理層缺少走出去的勇氣,格局和視野還是小農思維,比較保守,和上級溝通缺少闖勁。
5.內部監督
合作社雖然成立了監事會,很多監事會成員由村民監督小組擔任,但審核流于形式,很少認真的審核每一項支出,形式主義,并沒有起到真正的內部監督作用。
二、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針對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面臨的會計風險、投資風險、融資風險、經營風險以及內部控制的各種財務風險及原因分析,我們應采取如下措施應對,使各類風險降至最低。
(一)聘請專業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1.內部推選、培訓優秀人才
從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挑選一批愿意致力于鄉村振興的人才進行業務培訓,一方面通過參加縣里、市里的各類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利用 “一村一大學生”的政策有針對性的培養董事長或監事長的儲備人才。
2.從外面引進先進的人才管理經營
建立好的招商環境,引進有成功經驗和實踐經驗的人才加入股份經濟合作社,使合作社發展步入正規,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和農業一體化產業體系,走農業專業化道路,使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得到長足、有序的發展。
3.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
要培訓優秀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必須建立優厚的薪酬制度,建立賞罰分明的分配體系,這樣更有利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能激勵合作社的成員學習、提高。
(二)完善監督機制,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
任何一個經營主體的建立都必須建立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票據審批制度,每一份票據經手人、審批人、證明人、購買事由、監事審批等程序都應當完整;建立崗位職責說明書,建立不相融職位分離制度等可以有效避免各類財務漏洞;嚴格執行預算制度,所有的投入應該嚴格按照執行預算制度,對于超過預算的應查明原因,并且集體決策是否可行;完善監事會內部控制機制,避免監事會流于形式,聘請正直、懂審計且有獨立性的人員擔任監事;引入群眾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外部監督,可以設立舉報箱,鼓勵群眾發現問題及時舉報,每年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總之只有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才能更高效的管理人、財、物等各類資源。運用“法治”,把"人治"關進制度的籠子,可以避免人為決策帶來的主觀財務風險。
(三)實行科學決策制度
在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各類融資、經營、投資決策中,應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科學決策制度,避免“一言堂”。在喚醒“沉睡”資本過程中,應反復論證其可行性、可持續性、可盈利性;在利用合作社的土地使用權、林權及集體資產進行流轉、抵押融資過程中,應與評估機構、金融機構溝通,對這類特殊資產的新型抵押的風險和效益進行評估,要有長遠的發展思路,避免集體資產的流失。
(四)實行走出去的策略
走出去多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博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在山東、浙江、江蘇,有的農村集體的經濟效益比鄉鎮還多,只有不斷的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開闊視野,不斷研究,才能找到水土相服、適合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的項目,進而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五)挖掘本土地理環境和文化等優勢
因地制宜的發展股份經濟合作社產業。每個村的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資源都不同,不能盲目的跟風模仿別人發展的好的產業,要因地制宜的根據所處的區位、自身擁有的資源及獨特的文化等各類優勢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
三、結語
總之,站在十四五規劃起跑線上,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借著農村產權改革的春風,迎來了發展、壯大的契機,同時要警惕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各類財務風險點,避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走彎路,通過內部培訓、外部引進人才策略、完善內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制度、民主科學的決策制度、走出去借鑒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揮本土優勢等應對措施,防范應對股份經濟合作社各類財務風險,使各類財務風險降至最低,為股份經濟合作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保障,為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江西省武寧縣新寧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