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冉 馬靜
目前居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家庭收入越來越高,因此很多家庭將目光投向了金融市場,希望通過理財、股票、基金等獲取更多利益,但金融市場時時刻刻都伴隨著風險,尤其是理財,因為多數家庭對理財都不是特別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在投資過程中做好風險防控,進而導致近年發生了多起理財風險事件?;诖耍P者對家庭理財做了簡要分析,為我國家庭規避理財風險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控制家庭理財風險有所幫助。
金融理財目前已經十分普遍,各種規模和類型的金融理財企業不斷出現,由此也引發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金融理財風險事件頻發,例如2015年的e租寶、大大集團、三農資本等,令很多家庭遭受了嚴重經濟損失。家庭資產類來之不易,因此應在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保持謹慎,學會分析理財產品背后的風險,這樣才能真正獲得利益。
一、合理家庭理財的重要性
金融理財是家庭獲取更多財富的有效方式,尤其近年通貨膨脹現象越發嚴重,銀行存款已經難以滿足財富保值和增值的需求,甚至還會造成財富縮水,因此選擇收益稿且可靠的金融理財產品是十分必要的。另外金融理財也是提升生存安全性的有效方式,因為的雖然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疾病、意外等的風險必然會使一個家庭遭受嚴重經濟損失,此時合理理財也可幫助一個家庭順利渡過難關。由此得知,合理理財不只是保全財富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提升安全性的必要手段,但這建立在合理基礎上,如果不能合理財則會進一步加劇風險,這一點還需得到重視。
二、家庭理財風險
第一,理財風險客觀存在。其建立在社會和事物變化基礎上,我們的主觀意志無法對其進行干預,但可在合理分析之后加以規避,進而將風險發生率控制到最低。第二,理財風險具有相對性和可變性。和理財風險具有直接關系的是人,而每個人的思想不同、財富基礎不同,對風險認識也不同,因此面對的風險有著很大差別,也就是說即使同樣的風險對不同人也有著不同影響,就像不同身高的人過河,個子高的人面對風險要比個子小的人更小。第三,理財風險具有可預見性。這一點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其一,在發生理財風險之前一般都會出現一些預兆,以p2p企業為例,通常當這類企業突然出現頻繁更換辦公場地、突然推出收益巨大的理財產品時就有很大概率發生風險,如果購買相關產品可將此作為參考。其二,積極學習理財知識并保持理性可有效規避風險。積極學習理財知識過程中還可以積累經驗數據,這樣在理財過程中可參考各種數據,保持理性指的就是在面對高收益理財產品時不能盲目加入,要知道通常風險和收益是并存的,且收益越高風險就越大。其三,風險是可測量的。這一點指的是人們可以對理財風險的不利影響采取控制手段,從而主動降低風險影響,但這一點建立在已經遭受風險的基礎上,而且具體能夠將風險影響控制到什么程度無法預制。第四,理財風險和收益成正比。發生理財風險的根本原因是不確定性,我們可以這樣看待金融理財,其本身同時具備正面和負面影響,正面影響指的就是我們能夠在理財過程中不損失本金且獲得收益,負面影響就是不能獲得收益,而且本金也會遭受損失。對一個家庭而言,其在投資金融理財過程中需同時面對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正確認識各種的影響才能不遭受損失。
三、導致家庭理財風險的根本原因
第一,缺乏防控理財風險意識是誘因。多數家庭在接觸金融理財時通常只會關注收益,并沒有意識到收益和風險是共存的,通常高收益也代表著高風險,因此會盲目購買一些收益非常高的理財產品,或者將資金投入到股票市場。這類型家庭一旦發現將要發生風險時已經無法及時撤回資金,以至于通常都會遭受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第二,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很多家庭在購買金融理財產品時通常都不會考慮自身的承受能力,都認為投入更多收獲也就更多,會將大部分繼續都投入到高風險理財產品當中,并沒有認識到均攤風險的重要性。對任何一個家庭而言,養育子女、治療疾病、日常開銷等都會消耗大量資金,因此在考慮金融理財產品之前首先要保證這些資金能夠正常使用,而不是將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上。另外承受風險能力差還表現在風險發生以后許多家庭的處理方式都存在錯誤,比如首先家庭內部會發生嚴重矛盾,而不是積極聯系相關專業人員尋求解決辦法。第三,理財能力較差。多數家庭都缺乏金融理財的專業知識,而這一點也是影響理財風險的關鍵因素,因為如果想接觸金融理財,那么就必須學會利用專業知識控制其中的風險。但多數家庭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購買金融理財產品時表現得特別盲目。當前學習專業金融理財知識對大部分家庭而言都比較困難,因此筆者覺得如果自己不能學習相關知識,那么一定要提前向相關人員請教,這樣才能為資金安全提供保障。金融理財專業知識只是一方面,同時還要學會分析所接觸的金融理財產品是否合理,以p2p理財為例,有些企業會推出一些收益率特別高的產品,有的年化收益率甚至會超過10%,已經遠遠高于銀行存款利率,而這也是其最不合理之處,因為這類型企業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或者集中兌付的情況,不僅很多用戶無法獲得收益,而且本金也會遭受損失。還有一點特別重要,那就是在接觸金融理財之前應了解目前我國對金融理財制定的政策及法律法規,這樣在真正接觸時也可以憑借這些內容辨別目標產品是否合理。
四、家庭理財的風險控制對策
(一)合理自我評估
這一點指的是一個家庭應對自身承受理財風險的能力有一個正確認知,然后以此為基礎開展金融理財嗎,這一點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將家庭收入作為評估的風險承受能力的參考標準。如果家庭年收入在10萬以下,那么最好將無風險類型的金融理財產品作為目標,比如銀行存款。銀行存款雖然是一種收益最低的理財產品,但其風險也最低,而且可保證家庭的日常開支,如果在日常開支之外有剩余,那么可以考慮國債、保險等。對于一些年收入較低的家庭,可以將疾病險、意外傷害險等當作理財產品,以此減輕疾病和意外等帶來的經濟壓力,同時低收入家庭不易選擇高收益理財產品,這是因為不僅會對家庭的正常開支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帶來家庭難以承受的風險。對于一些年收入較高的家庭,可以同時選擇不同的理財產品,可以將一部分資金投入在銀行存款、國債、保險等產品上,同時將在承受能力范圍內的資金投入在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上,比如股票、基金等,但要慎重考慮p2p以及一些互聯網理財產品,因為可承受風險不等于必須承受過大風險,在具備更加投資范圍的同時仍然要保持理性。第二,將心態作為評估風險承受能力的標準。這里的心態有很多方面,首先是選擇理財產品時的心態,人們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首先都會關注收益,這就要求在面對高收益產品時必須保持理性,不能出現“腦子一熱”的情況。其次是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后的心態,要知道收益和風險并存,不能在選擇完畢后只想著收獲,同時也不能為擔心風險寢食難安。最后是面對理財風險時的心態,這一點指的是在發生無收益且損失本金等風險后一定要保持正常心態,積極尋求減輕風險的方法,而不是被負面心態左右。
綜上,從收入和心態兩方面考慮,如果不能滿足就要謹慎選擇或者不選擇高風險理財產品,否則將造成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積極學習理論知識
學習金融理財理論知識是規避風險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學習理論知識的渠道較多,比如可以在線下購買相關書籍,也可以在互聯網觀看教學視頻,或者也可利用一些虛擬理財軟件進行鍛煉。筆者覺得,一個家庭若想考慮購買理財產品,那么最少應有一個家庭成員具備學習金融理財理論的能力,或者周圍親友等能夠清晰分析金融理財風險,切不可只因為理財產品收益高就貿然投入資金。另外在購買金融理財產品過程中也要注意,客戶經理在介紹理財產品時一般都會著重介紹收益,忽略或者簡單介紹風險,因此在選擇過程中一定要先看風險,待客戶經理將風險介紹詳細后再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綜合考慮,避免陷入投資理財的收益陷阱。
(三)科學分析理財產品
當前在市場上有很多種類型的理財產品,在選擇時難免會出現“眼花繚亂”的感覺,此時應對目標產品展開詳細分析,確定風險后再選擇,這樣可達到有效控制理財風險的目的。目前銀行存款、基金、股票、債券等理財產品比較普遍,不同類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也不同,比如前文提到的銀行存款,其風險最低但同時收益也最低,真正選擇之前可結合家庭整體的承受能力,家庭成員的建議等進行選擇,如果風險在家庭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那么可以投入少量資金,然后考察一段時間,接下來才能適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但一定要適度,不能出現前期投入有所回報就滿目投入大量資金的情況。理財產品購買完畢之后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并不是購買完畢就坐等回報,應時刻關注該理財產品的動向,同時持續學習的金融理財知識,如果發現風險預警就要立即撤回資金。選擇理財產品更不能只選一種,結合前文分析可以得知,可以將日常開銷以外的資金大部分分配到低風險理財產品上,然后將的將少部分資金分配到高收益產品上,而如果家庭積蓄有限,那么可暫時只考慮銀行存款等的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不能看他人獲利自己就盲目加入。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經濟建設狀況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因此就在思考如何才能讓財富最大化。金融理財是實現財富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大部分家庭也或多或少購買了一種或多種理財產品,但在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謹慎,要知道收益和風險并存,如果只考慮收益很容易遭受經濟損失。本文對此作了簡要分析,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合理理財,使人們既能獲得利益,又能不受風險的影響。
(作者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