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祥
摘 要: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很多管理內容,如水、電、設備、食堂等。后勤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已經成為制約高校穩定運行的關鍵因素。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后勤管理應適應時代發展需要,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現代后勤管理。為此,本文從分析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而提出實現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化建設;后勤管理
引言
在全球經濟形態逐漸變化的過程中,中國也逐漸進入信息經濟時代,“互聯網+”逐漸與各個行業和領域融合。“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教育領域也受到影響,高校后勤管理呈現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依托新媒體平臺,在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獲取、整合和利用信息,可以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促進科研工作的開展,為師生的生活提供優質服務,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1構建智慧后勤管理平臺的意義
面向服務的智慧后勤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數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得到應用,逐步優化了智慧后勤的工作流程。充足的物資和快捷的服務也為智慧后勤提供了保障,智慧后勤管理平臺是高校的“管家”。高校師生的學習生活需要智慧后勤提供服務保障,良好的教學環境也需要后勤來維護,對構建和諧校園、維護校園教學秩序、穩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培養專業人才、開展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基礎。“以人為本,服務管理”是智慧后勤的基本特征,也是高校智慧后勤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理念。
2.構建智慧后勤管理平臺的幾個問題
2.1管理標準不統一
為順利推進智慧后勤建設,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在服務教育體系中的作用。此外,還需要科學統一的智慧后勤管理建設標準。然而,目前國內對智慧后勤建設的相關研究還停留在硬件建設層面,對其建設標準體系的研究很少,僅參考國外高校制定的標準,不符合我國高校實際辦學標準,制度體系存在差異,這些都會影響高校智慧后勤管理平臺的建設和推廣。
2.2重視不夠
在國內各大高校的后勤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員對后勤工作存在不恰當的認識和偏見,認為后勤工作就是為別人服務的,存在低人一等的錯覺。在實際工作中,只要沒有失誤,他們不會考慮工作中的創新和后勤管理的改革。雖然部分高校能夠意識到后勤工作對高校運行的重要性,也重視后勤工作的創新和改革,想在工作中加快后勤管理的智能化建設,但在實際建設推進過程中仍有許多不足,這會影響后勤服務系統的數據對接和后勤管理信息的共享,降低師生使用數據的便捷性和智能性,無法提高后勤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3基于互聯網+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3.1完成互聯網+“明廚亮灶”平臺的接入
為全面提升校園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切實提升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學生食堂全面接入“明廚亮灶”監管體系,建立了“學校自律、群眾參與、家長監督、部門監管”的食品安全監管社會共治新格局。
3.2完善學生出入校信息系統建設
為解決學生離校信息對接不對等、不及時等實際問題,后勤處結合現有系統,完善學生離校網絡平臺建設。輔導員收到學生的離校申請后,需要在網絡平臺上填寫相關信息,學生在門衛處接收保安核對的信息,并在網絡平臺上完成信息登記和上傳,從而實現輔導員、門衛處信息的及時傳遞,確保學生的安全和學校工作的高效開展。節假日期間,后勤部門還利用平臺建立了有效的健康申報流程,方便后勤部門統計和管理。
3.3加快智慧后勤建設,加強后勤保障
高效的教學辦公環境離不開及時高效的后勤保障網絡平臺。目前高效大多采用社會網絡工作小組的形式,由教師、后勤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組成。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設備故障、資源不足、房間使用等問題,可以直接在系統中提出問題,后勤管理人員督促負責人快速響應,開展工作。系統呈現立體化工作模式,需求方與解決方直接溝通,簡化了傳統模式下層層上報的鏈式信息傳遞方式,改善了學校后勤保障時效性普遍較低的問題。
但是,目前的后勤保障網絡平臺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網絡平臺搭建在微信、QQ等社交媒體平臺上,自身信息龐雜,不利于學校后勤保障系統的精簡辦公。其次,相關負責人的反應速度無法得到有效保證,需要后勤管理人員的跟進,消耗更多的辦公成本。原因還是社交平臺信息多,信息提醒容易被忽視。基于以上問題,“互聯網+”智慧后勤建設應著力完善后勤保障信息平臺建設。平臺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與專業的相關技術公司合作,搭建專門的網絡平臺,提高信息提醒效率。網絡平臺應當以計算機軟件、手機APP等形式投入使用,力求方便快捷,申請流程要簡潔、規范、高效,學校后勤部門要制定出簡明的流程體系,合理整合相關資源,做到操作簡便、反應迅速、記錄完整、信息公開。
3.4全面實施校園一卡通
大部分學校都是飯卡、門禁卡、借書證等卡并存,學校重復投入建設資源,學生攜帶多卡不方便,缺乏校內外交流互動平臺。根據學校實際使用需求,校園一卡通將管理、消費、師生信息等數據無縫對接,并做好校園門禁、食堂就餐、食堂消費和圖書館借閱的一卡通工作。此外,打造學校、老師、學生、家長互動的服務平臺,可以通過后臺的大數據分析,為學校提供更多的管理建議。通過校園一卡通平臺,記錄學生出入、宿舍睡覺、食堂消費等各種信息數據,便于學校利用這些信息手段加強學生安全管理,為教學和后勤提供智能化應用和保障。將原來學校傳統的學生證、教師證、借書證、門禁卡、飯卡、等卡整合為一張卡,極大地方便了師生的生活。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以保障為目標、以服務為中心、以奉獻為理念的原則,履行服務責任,推進高校后勤建設進程,找到適合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方向,創造具有高校后勤特色的社會化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為提高高校后勤服務水平、保障健康的教學生活環境、構建和諧校園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慧紅.淺談高校后勤文化建設的意義[A].管理,2012,08:190-191.
[2]韓金池.淺析高校后勤服務育人[J].中國商界,2013年,9期.
[3]周志剛.“互聯網+”時代的高校后勤服務管理初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31):14-15.
[4]張娟娟.“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食堂市場化運作和服務公益的模式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2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