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鋒
摘 要:初中學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逐步提升,學生也開始逐步關注身邊所處的環境、開始關注社會并將自己置身于社會成員這一角色中對事物進行評判。同時,初中學段的學生對待社會的認知是不成熟的、是不完善的,學生價值觀念的偏頗會讓學生的社會角色意識的發展畸形。在如今社會中,部分學生盲目崇拜歐美國家中所謂的“自由”,卻對我國社會所提供的各類保障視而不見,這一現狀的出現足以體現出初中學段學生家國情懷的缺失。對此,本文就初中生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展開了論述,總結了幾點可行有效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 家國情懷 素養培養
1 引言
在中小學生培養目標中,第一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這是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時的首要要求。家國情懷的培養,是教師對學生開展品德教育的第一要務。而從國家、社會和個人的角度分析來看,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對三者皆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具體來說,家國情懷的培養價值和培養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2 初中生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意義
2.1 家國情懷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當學生具備家國情懷時,學生對國家的信賴感增強,學生能體驗到國家給個人和家庭提供的各項保障策略、感知到國家為自己提供的各項福利政策。此時學生滿懷感激和擁戴,報效國家的情懷也就在此過程中得以有效培養。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家國情懷的培養激勵學生秉承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必然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能為國家的發展培養更多有感恩意識的個體,增強國家未來的發展潛力。
2.2 家國情懷培養能完善學生社會角色意識
每一名學生個體都是社會角色中的重要構成,是書寫文明社會的重要個體。教師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擁有愛與奉獻精神,承擔著責任和使命意識。具備家國情懷素養的學生,其社會角色督促和引領著學生在社會中積極承擔營造文明社會的任務,要求學生秉承著營造文明、和諧社會的使命,維護者社會的和諧與美好。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能讓學生感念國家和社會的美好,能讓學生在享有社會權利和福利的同時,也會主動維護社會的文明行為,因而有效提升社會的角色意識。
2.3 國情懷培養有助于提升學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師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有意識地體驗到國家為人民幸福生活負責、為文明和諧社會的創建負責,此時的學生也就具備了十分強烈的信賴感和安全感。教師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能讓學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更高。
3 初中生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
3.1 屈辱歷史激發學生政治信仰
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承載了成就與屈辱,也容納了成功與失敗。而在屈辱的歷史中,中華民族既遭受了失敗和屈辱所帶來的痛苦,也從中汲取了教訓、吸取了經驗,讓后世不再重蹈覆轍。在現代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正視每一段歷史,從每一段歷史發展中汲取對學生家國情懷培養有推動和促進作用的歷史信息,讓學生從屈辱中為國痛心,更借此及時汲取經驗教訓,從情感中建立起更加濃厚的民族情懷。
例如,在《鴉片戰爭》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中國近代史國家和人民受到的屈辱,教師可以通過影視資源、文字材料等輔助學生了解中國在近代歷史中所遭受的傷害、所受到的恥辱,其中包括:割讓香港島破壞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五口通商便利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共產黨歷經二十八年的艱苦奮斗建立了新中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經過幾代優秀中華兒女的努力拼搏,才讓我國的文化、政治、經濟逐步走向正軌,才能讓如今我們的生活變得富足而安康。以此百年屈辱歷史的變更,促成學生政治信仰的有效建構和培養。
3.2 繁榮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挖掘中國歷史中的文化元素,讓學生在歷史發展演變中感念國家發展歷程中的精湛工藝、匠人精神,輔助學生了解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舉世文明、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歷史中的各類文化資源是不少外國人望塵莫及的。
3.3 歷史史實促成學生愛國情感
不忘歷史,牢記使命。我們身處于幸福和諧的現代社會,更要具備居安思危的意識,要具備超前的隱患意識,才能保障國家的發展更加高效。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歷史發展中所出現的史實案例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并借此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例如,教師可以從中國晚清時期所出現的閉關鎖國政策,分析在此階段中國錯失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盲目自大、自詡我國是“萬國朝拜”的天朝上邦,而導致我國工業水平舉步不前,而這種狀況維持了數百年之久。借此例子,教師引領學生要堅持努力學習,既要建立對我國文化、政治經濟水平的自信,同時也要居安思危、積極汲取他國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所給我國帶來的威脅。借此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4 結語
家國情懷的培養,是現代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家國情懷的培養,于國家、于社會、于學生個人都有重要而深切的價值和作用。對此,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家國情懷培養時,便可以通過利用屈辱歷史激發學生的政治信仰、通過繁榮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利用歷史史實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最終促成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滿滿的正能量。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初中生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研究》課題編號:JCJYC20110933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馮清梅,劉樹娟.淺談農村歷史教育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3):313-314.
[2] 張凱璇.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以“明朝的對外關系”一課為例[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12):51-53.
[3] 張小霞.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J].科技資訊,2020,18(35):80-81+84.
河南省濮陽市第一中學 (河南省濮陽市 4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