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星星
摘要:自古以來,書畫作偽的手法多樣,如摹本、臨本、添畫、添款、臆造、代筆等。在各種作偽手法中,書畫代筆現象比較復雜,總的來說其是隨著書畫鑒藏市場的發展而興盛起來的,后來漸趨于商業化。厘清書畫代筆目的、身份、形式等對書畫鑒定、學術研究、商業價值和保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書畫;代筆;目的;價值;保護;鑒定
書畫代筆現象由來已久,代筆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書畫藝術活動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所謂代筆,指讓代筆人代作書畫,然后署上書畫家本人的名款印章,或者是書畫家和代筆人各作一部分,作品是合作完成。代筆一般是需經藝術家本人同意或授權進行的藝術活動。
一、代筆的原因
(一)書畫家補拙的需要
在書畫藝術創作過程中,藝術家不是每樣題材都會。如有的人不擅長某一類題材,有的擅畫而不擅書或擅書不擅畫等,為了完美,書畫家把不擅長的部分請他人代筆。如清宮畫家郎世寧擅畫人物、花鳥題材,而山水多由其他畫家代筆;明代畫家文徵明擅畫山水,不擅畫人物,在難以推脫下只能讓人代筆,如《湘君湘夫人圖》便是王寵的代筆之作;京江畫派代表人物潘恭壽的作品一般由書法家王文治題字,當時人們稱其作品為“潘畫王題”。
(二)文人間的酬唱應和
古代文人或書畫家在對方作品上互相作畫被視為一種雅事。如惲壽平曾為王翚代筆作《湖山釣艇圖卷》,羅聘為夫人方婉儀代畫花鳥畫,趙孟頫為夫人管道升代筆等,這種代筆現象是文人間或夫妻間的墨戲賞玩,沒有任何功利色彩。
(三)因量大或身體等原因的師生代筆
唐代吳道子每次畫畫勾完墨線后便離開,由其弟子翟琰與張藏布色。清代王原祁的學生很多,他的代筆書畫也很多,如《夏山圖》是王昱為他代筆的。還有些著名書畫家因為精力不濟或者應酬太多就會找人代筆,如現代藝術大師齊白石晚年的作品存在代筆現象。據他的學生婁師白說,齊白石七十歲以后年老眼花,那種細筆的貝葉草蟲比較難掌,就由婁師白或齊子如(齊白石之子)代畫,最后由齊白石在代筆畫上添上幾筆,一則掩蓋可能有的瑕疵,二則增加可信度,這樣的書畫常能以假亂真。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名氣大過老師后,老師又為學生代筆。明代唐寅為周臣學生,周臣作品由唐寅代筆,唐寅出名后應酬不過來又由周臣為唐寅代筆,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唐寅《溪山漁隱圖》即為周臣代筆。
(四)為名聲和應酬的代筆
一些功成名就的書畫家或名人事務繁忙,應酬多,慕名來求字畫的人多,因此,書畫家就會請水平較高的學生代筆。如明代董其昌代筆人眾多的原因之一是他身為松江畫壇的領袖,加上禮部尚書的顯赫官銜,公務十分繁忙,原因之二是董其昌書法負有盛名,但客觀地講,他的繪畫功力不如書法,所以當求畫者多時,為了應酬需要,不得不請他的學生、畫工代筆。徐邦達和啟功曾明確指出,董其昌的代筆人有趙左、沈士充、吳易、昊振、趙洞、葉有年、楊繼鵬、僧常瑩、李流芳、王鑒等十幾個人。還有一種是帝王自己也能寫寫畫畫,但水平有限,為了欣賞或賞賜群臣需要而找書畫名家代筆,如慈禧太后的書畫作品一般均由宮廷畫家繆嘉蕙和屈兆麟代筆,宋徽宗趙佶水平較高的作品多由畫院畫師代筆。
(五)追求商業利潤的代筆
許多書畫家以賣畫為生,書畫作品需求量較大,書畫家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就會請擅長書畫的朋友幫忙。金農弟子羅聘常給他代筆畫梅,作品完成后鈐上金農的落款印章。關于金農的代筆情況,其好友杭世駿寫過《項均畫梅歌》:“偶然耽究作詩旨,屈首金髯稱弟子。髯今愛錢不動筆,均也甘心畫不止。圖成幅幅署髯名,濃墨識字世便驚。”由此可以看出,金農的代筆情況已達到相當規模。現當代一些著名畫家因其作品市場需求量大,雇請學生代筆從而批量生產作品的現象也比較突出。
二、代筆種類
(一)完全代筆
即書畫主體、落款和印章由代筆人全包。如海派名家吳昌碩讓其摯友王震與弟子趙云壑充當其“替身”作畫,宋徽宗趙佶的繪畫幾乎大部分出自畫院高手的代筆,慈禧太后請女畫師繆嘉蕙代筆的大量作品也是如此。在后世書畫名家中,全部代筆的作品也層出不窮。
(二)部分代筆
書畫作品中由代筆人代作部分畫面,再由畫家來添補或作點綴潤飾等。有時畫家本人會在代筆作品上修飾一下,以此掩蓋作品上的瑕疵以增加可信度。如王時敏的《山川草木圖》,即為王翚代筆。近現代張大千的山水樓閣畫多數是何海霞代筆,因為他畫不好樓閣,同時也太費時費工。齊白石晚年作品由婁師白或其兒子齊子如代畫,但不全畫完,留下一條腿或兩條腿不畫,等到別人來取畫時,齊白石再當著別人的面將腿添上,表示該畫是他自己畫的。
(三)交互代畫
一般是同屬某一個群體的水平相當的書畫家為應酬或其他原因相互代作書畫。清代宮廷中的供奉們畫好后先貼在宮殿的墻壁上,誰需要即可題上自己的名字交差。清宮中交互代筆的現象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四)為殘缺書畫補筆
有些書畫作品因為年代久遠,在流傳過程中會破損缺失,后人為了更好地保存,在修裱過程中就需要對原破損字畫進行全色和接筆。在揭裱修復古代書畫作品過程中,許多作品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破損。有些畫面或字跡可進行接筆、添墨處理。此項工作要具備一定的繪畫和書法技藝,接筆、全色時須忠實于原作原意。那些殘缺部分畢竟不可能讓原作者來補筆,所以殘缺的地方就由后人進行代筆修復,這種代筆原作者不知道,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代筆”。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唐代韓滉的《五牛圖》,殘缺的畫面破敗不堪,蒙滿了塵垢,傷痕累累,大小洞蝕數百處,后來由裱畫專家孫承枝先生主持,修復歷時8個月,圖卷在補配處全色及接筆不露絲毫痕跡,與原畫保持了統一,更為美觀。
三、代筆作品的價值
代筆書畫作品歷朝歷代都有,代筆作品的藝術和收藏價值應該具體來分析,既不能全部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藝術作品的優劣取舍不能以真偽來判斷,應主要以作品的藝術水準作為衡量標準。真而優為上選,偽而優也可取,劣而真不可取,既偽又劣的作品最不可取。
(一)等同于真跡甚至超過真跡的代筆
有不少代筆者的書畫技藝在被代者之上,如管道升的許多作品由其夫趙孟頫代筆,由于是趙孟頫的代筆,藝術價值高。周臣為唐伯虎代筆,羅兩峰為金東心代筆,北宋宣和畫院高手代筆趙佶的畫,這些代筆人的書畫水平都不低,甚至超過被代筆人,從收藏意義上講很有藝術價值,雖是代筆也無妨。
(二)略遜于真跡的代筆
這些代筆作品多產生于同門或師生之間,多為半真半代的作品。這些書畫作品雖然也體現了不同書畫家的價值,但不能充分完整展示畫家本人的思想情感和藝術價值,遜于真跡作品的價值。畫家找的代筆人畫藝水平與自己相當,因此作品仍具有相當的藝術水準。如董其昌代筆人趙左、沈士充、葉有年,趙之謙代筆人王庭訓等,這些代筆人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這部分代筆作品仍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
(三)沒有藝術價值的代筆
多為現代的一些代筆作品,具體操作方法是,書畫家請一些“槍手”,按自己的風格制作一批作品,然后藝術家親自添加、修改、蓋章簽名,這些流水線作業的作品就可以進入市場了,這些作品沒有什么藝術價值。另一種情況是有的名人不會寫畫,只靠代筆人,這類作品更沒有任何價值。
不顧藝術質量,批量化生產的書畫作品,沒有融入作者的真實感情,背離了藝術家的創作初衷,這樣的作品最終會被市場和收藏家淘汰,反噬書畫家自身。
四、結語
書畫代筆現象的發生不可片面看待,它是書畫市場繁榮的結果表現,是書畫藝術另類的創作方式,在美術史和收藏史上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對于書畫鑒定者及收藏者來說,對代筆書畫的復雜情況應該有所了解,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書畫研究、鑒賞、收藏等活動中不被蒙蔽雙眼。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同樣適用于書畫藝術鑒定,平時要多看真跡,多進行書畫的研磨練習,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這樣我們再看某件東西是真跡還是代筆,就會很容易。總之,對任何書畫作品,應先辨真偽,確定制作年代、作者,最后才能對作品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作出正確的評價。
參考文獻
[1]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6-7。
[2]趙強.書畫鑒定100講[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3]魯力,魯姍姍.書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4]徐邦達.古書畫鑒定概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5]單國強.古畫鑒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楊仁愷.中國書畫鑒定學稿[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0.
[7]劉九庵.劉九庵書畫鑒定集[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
[8]葉子.中國書畫鑒藏通論[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9]魯姍姍.淺析代筆書畫[J].東南文化,2003(12):43-47.
[10]金銖.大家談收藏[M].北京:中國文物報社,2006.
[11]許德良.書畫造假常見手段管窺[J].中國拍賣,2006(1):39.
[12]孫欣.古書畫作偽手法大觀[J].收藏界,2007(8):73-74.
[13]林水.真偽之間話代筆[J].東方藝術,2007(13):138-141.
[14]薛永年.書畫鑒定與書畫作偽(上)[J].美術觀察,1996(7):68-70.
[15]唐人.藏家應識代筆書畫[J].中國商報,2003(4):30-32.
[16]黃鼎.黃鼎書畫鑒定系列講座之十八名家書畫“代筆”造假法[J].藝術與投資,2007(6):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