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豫清 徐愛生


摘要:目的:評價不同年齡兒童齲病發病率,并調查父母對兒童牙病態度情況。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3~6歲健康保健兒童為研究對象,調查不同年齡段兒童齲病發病率及治療情況,并調查父母對兒童牙病的態度。結果:100例兒童中11例出現齲病,齲病發病率為11.00%,其中6歲兒童齲病發病率最高(P<0.05);對11例齲齒患兒父母對牙病態度進行調查,僅45.45%的父母帶孩子看過牙醫,27.27%的父母認為口腔清潔沒有必要。結論:兒童齲病隨年齡增長而升高,部分家長對兒童齲病關注度不足,需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實現兒童齲病的盡早預防效果。
關鍵詞:兒童齲病;父母態度;預防
齲病為兒童常見口腔病,患兒可出現患齒疼痛、牙周紅腫等癥狀,隨病癥發展可引發牙槽骨炎癥及頜骨炎癥,嚴重的可影響兒童頜面部發育能力,誘發后天畸形,因此需積極預防[1]。6歲以下兒童尚未建立口腔衛生觀念,齲病發病率較高。相關研究發現,6歲以下兒童齲病發病率較高,發病原因與兒童口腔清潔力度不足、甜食攝入量過大、家長對兒童口腔問題重視程度不足等因素相關,影響新萌牙礦化程度,增加牙齒畸形發生風險。因此,需明確兒童齲病發生情況,調查父母對兒童牙病態度,以便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保證兒童口腔健康。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3~6歲健康保健兒童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3~6歲,其中3歲26例(男14例、女12例),4歲23例(男11例、女12例),5歲25例(男13例、女12例),6歲26例(男16例、女10例);陪伴家長為父親29例、母親71例,年齡21~36歲,平均(29.33±2.87)歲。
1.2 方法
檢查兒童口腔情況,統計齲齒情況,包括齲齒發病率、齲齒治療情況;調查兒童父母對牙病態度(口腔有效清潔是否必要、是否知道兒童口腔專業、是否帶孩子看過牙醫)。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兒童齲病發病率;調查兒童父母對牙病態度。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兒童齲病發病率分析
100例兒童中共11例發生齲齒,齲齒發生率為11.00%;其中6歲兒童齲病發病率最高,其次為5歲、4歲、3歲(P<0.05)。見表1。
2.2 父母對兒童牙病態度分析
45.45%的父母帶孩子看過牙醫,27.27%的父母認為口腔清潔無必要。見表2。
3討論
受疼痛影響,齲病可引發患兒食欲下降、咀嚼有效率下降等,影響營養吸收,或因牙齒序列異常影響患兒牙頜系統發育,嚴重者可加重感染程度,誘發頜面部間隙感染、顱內感染。本調查發現,6歲兒童齲病發病率最高,27.27%的父母認為口腔清潔無必要。考慮兒童齲病發病原因與家長對齲病重視程度相關,若家長未能及時預防干預,可影響兒童齲病預后。建議干預方式如下:(1)加強家長相關健康教育:對參加兒童保健的家長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特別是對于3歲以下的兒童,應加強牙齒清潔指導工作,增強家長對兒童口腔清潔的意識;(2)加強社區口腔衛生宣傳:召開以社區為單位的兒童口腔清潔教育會,并在社區宣傳欄等處印貼相關宣傳單,提升家長對兒童口腔清潔重要性的認知;(3)加強學齡前兒童口腔指導:與幼兒園、醫院兒科、保健科協作,展開以幼兒園為單位的口腔指導工作,幫助兒童建立自身口腔清潔意識,提升口腔清潔主動性。
綜上所述,兒童齲齒的發生與兒童口腔清潔習慣、口腔衛生等相關,父母對兒童牙病的態度為預防兒童齲病的重點,需加強兒童父母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兒童齲病預防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怡然,沈紅,仇穎瑩,等.江蘇省3~5歲兒童齲病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口腔醫學,2020,40(4):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