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靜



摘要:目的:探究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0例,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干預后的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能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糖尿病腎病;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我國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2位原因,僅次于各種腎小球腎炎[1]。本研究旨在觀察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0例,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3~72歲、平均(48.40±2.90)歲;觀察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42~71歲、平均(47.70±3.1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如給藥、補液、飲食等指導。出院后均進行門診隨訪,包括健康宣教、血糖控制、自我護理等。觀察組采用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1)成立多學科合作團隊:抽選醫生、護理人員、藥劑科、膳食科工作人員等組成合作小組,討論制定延續性護理方案。(2)建立個性化健康檔案:記錄患者一般資料、既往史、 住院情況等;患者出院時修正延續護理方案。(3)出院隨訪:定期為患者提供健康咨詢和血糖監測,每周1次電話隨訪,1個月后變為每月1次電話隨訪。(4)打造全方位的延續護理方案:搭建網絡宣傳平臺,如建立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每日推送血糖監測、疾病預防、糖尿病腎病常見藥物用藥知識、營養等內容。
1.3 觀察指標
(1)運用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評價兩組患者出院時和出院后6個月的自我護理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和健康知識水平4個維度,共43個條目,分值越高提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好。(2)采用生活質量核心問卷(QLQ-C30)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以及社會功能,共5個方面,各個項目滿分均為1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3)采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延續性護理是通過一系列行動設計,確?;颊咴诓煌】嫡兆o場所(如從醫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如醫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協作性與連續性照護,通常是指從醫院到家庭的延續,包括經由醫院制定的出院計劃、轉診、患者回歸家庭或社區后的持續性隨訪和指導。實施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可感受醫院式全方位個性化醫療服務以及家庭式的溫馨服務。患者愿意主動與醫護人員溝通,有問題及時反映,雙方協調一致,有利于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SDSCA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能明顯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護理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多學科合作的延續護理能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何京京,方翰英,王文婷.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0,18(1):9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