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紅

摘要:目的:評價舒適護理在痔瘡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以及對患者心理情緒改善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痔瘡患者6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與觀察組(3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心理情緒及舒適度。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AS、SDS評分低更,舒適度評分更高,P<0.05。結論:在痔瘡患者圍手術期給予舒適護理,能促進患者心理情緒的改善,提高舒適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舒適護理;痔瘡;圍手術期;心理情緒
痔瘡為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類疾病,主要采用手術進行治療,能減輕患者不適感及疼痛感[1]。但是肛門血管豐富,分布著大量神經,手術會對肛門造成較大損傷,導致患者出現疼痛等應激反應,影響心理情緒。因此,需采用有效的護理方法緩解不適,促進術后恢復。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痔瘡患者64例,觀察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痔瘡患者6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與觀察組(32例).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1~67歲,平均(44.28±3.61)歲。觀察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22~68歲,平均(45.71±3.48)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告知注意事項、講解手術相關內容、給予飲食指導等。
觀察組:(1)術前向患者介紹手術相關事宜,帶領患者了解周圍環境,告訴患者不必過度緊張,使其認識到痔瘡手術的有效性,增強治療及康復信心,提高配合度。調節室內溫度及濕度,調整體位,增強舒適度。術前進行肛門清潔,指導練習床上大小便,如果患者存在相應臨床癥狀,需進行相應處理,調整心態。術前1天進行灌腸,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注意保護患者隱私。(2)術后患者換藥時,需使用布簾進行遮掩,動作輕柔,注意觀察患者心理變化;患者術后疼痛會引起各種不良情緒,護士需根據患者疼痛程度給予護理干預,通過聊天、看電視等方式緩解疼痛,還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患者不能進食刺激性食物,保證飲食清淡、易消化,術后第2天給予流質、半流質飲食,并且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胃腸道蠕動;觀察切口情況,查看是否存在腫脹、皮膚狀態變化等,及時處理傷口問題;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1天1次,熱敷及按摩腹部,排便后可涂抹馬應龍痔瘡膏;術后第1天開始進行肛門收縮訓練,收縮5 s,放松5 s,訓練5 min,1天3次;術后第2天鼓勵下床活動;術后第3天進行提肛運動,1天3~5次。
1.3 觀察指標
(1)心理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評分低表示心理情緒好。(2)舒適度:評分高表示舒適度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情緒對比
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舒適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痔瘡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發的疾病,如不良生活習慣、久坐、不健康飲食等,對患者正常生活影響較大,常通過手術治療緩解疼痛,控制病情。但是肛門解剖結構存在特殊性,且手術是一種應激源,患者圍手術期容易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因此,需加強痔瘡手術患者護理指導,獲得良好的預后效果。
舒適護理將患者作為護理中心,圍繞患者生理、心理狀態開展護理服務,對患者身心狀態進行有效調節,促進機體恢復,大大降低手術應激反應。將舒適護理應用于痔瘡患者中,術前積極緩解不良情緒,增強患者認知,取得配合及信任,創建良好的氛圍,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工作,為手術進行及術后恢復奠定基礎。術后護理期間注意尊重患者隱私,保證各項操作細致溫柔,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真心及關懷,減少患者排斥感,及時講出自身感受及不適感,醫護人員可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緩解患者不適。術后積極進行疼痛干預,能促進睡眠質量的改善,緩解不良情緒。合理飲食能防止便秘,盡早下床活動能促進胃腸道蠕動。術后積極進行肛門功能鍛煉,能促進肛門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痔瘡患者圍手術期給予舒適護理,能促進患者心理情緒的改善,提高舒適度,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譚媛萍.舒適護理在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z1):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