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調查結果顯示,受經濟科技、文化思潮等因素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消費理念仍具有不科學、不理性的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勞動教育的視角,幫助大學生厘清消費與勞動的關系,深層次理解和尊重勞動,探究高校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消費觀念,養成良好消費行為的新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現存問題
2021年,我們對南京師范大學的學生展開了關于消費問題的問卷調查,共
計回收到問卷1366份。針對受查者的生活費來源、支取方式、是否存在超前消費、消費心理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中較為突出的三個問題。
(一)消費行為缺少理性規劃
我們發現有60.8%的受查者因對生活費的使用缺乏規劃,月末出現結余不足,從而轉向使用借貸軟件進行超前消費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了月月支出不足的惡性循環,對借貸軟件的依賴度不斷加深。
(二)消費結構趨向單一低級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每月消費內容的占比從大到小依次為伙食、日用品、衣物、娛樂、學習及其他,對學習以及其他精神層面需求較小,消費內容的層次較低,結構單一。
(三)消費習慣偏向盲目跟風
問卷設置情境式問題,對大學生是否會參與購物節以及參加的頻率展開調查。調查表明,九成大學生會選擇參與囤積促銷商品(包含非必需品),其中仍存在一成的受查者存在盲目購買的行為,消費超出預算。對于為什么會購買非必需品,他們直言:“身邊朋友都買了,我也想買。”盲目跟風的消費習慣有待改善。
二、勞動教育視角下新的引導路徑
(一)實施勞動教育,培育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改革開放之后,西方消費主義思潮傳入中國,沖擊了大學生原有的消費觀念。一是不斷增長的消費欲望與自身消費能力的沖突,使得大學生在面對消費主義思潮時往往缺乏應有的抵抗力,不利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隨著制造業技術的革新,蘋果手機的風靡一時,大學生的消費欲望不斷被激發,成為其主要受眾之一。為追趕蘋果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尚未擁有穩定收入的大學生甚至通過借貸軟件“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成為網絡經濟下的“卡奴”、“負翁”;二是符號消費和虛假的消費需要往往刺激著他們的消費欲望,從眾性、攀比性、沖動性消費行為逐漸增多,影響學生自身的正常發展。當前,大學生消費的選擇注重的并不全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更多的是商品的符號價值即商品本身所代表的社會價值。他們欲通過符號消費展現出自己的時尚品味,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滿足作祟的虛榮心,以獲得社會認同感。
勞動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大學生成長成人、融入社會的必由之路。源于勞動教育經歷的缺失,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勞動意識不高,急功近利,貪圖享樂,甚至不勞而獲的特點,不利于其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高校始終承擔著立德樹人的使命,這也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契機。高校應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基本觀點,重視勞動教育課堂的構建,灌輸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學生領悟勞動是實現個人價值的根本途徑。
(二)建設校園文化,涵養深厚的勞動情懷
大學生群體常常受到各種“偽愿望”的驅使而盲目攀比,造成超前消費、
過度消費等不利后果。所謂的“偽愿望”是指未從自身的需求出發,而是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形成的非自發愿望。而當偽愿望實現后,會帶來短暫的快樂但轉瞬即逝,大學生因此獲得心理落差感。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幸福雖是一種主觀感受,但要以人的存在和勞動滿足人的需求為前提,表明勞動是幸福的來源。因此高校教育要積極建設充滿勞動氛圍的校園文化環境,努力發揮朋輩作用,廣泛利用有效的傳播媒介,破除大學生的虛空欲望,引導其找到物質消費與精神滿足的平衡點。例如,舉辦文明宿舍評比等校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注重宿舍的環境衛生,激發學生的勞動認知,厚植學生的勞動情懷,弘揚勤儉奮斗的勞動精神。
(三)開展勞動實踐,塑造科學的消費觀
實踐教育是勞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主張讓學生投身到真實生動的社會實踐中,摒棄異化的消費觀,淬煉學生自律自強的品質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如高校應積極開設勤工儉學的崗位,鼓勵學生利用課程閑暇之余,通過勞動實踐體會生活的艱辛不易,拓寬自己的收入途徑,珍惜好、規劃好、利用好每一筆收入,獲得更高層次的滿足感,提升更高級別的幸福感。實踐雖然在一定程度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但現實中仍存在實踐教育表面化、淺顯化等問題。要讓學生真正感悟勞動最光榮的價值真諦,形成科學理性的勞動價值觀,必須重視勞動思想教育的重要地位,設定勞動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目標,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實踐資源,完善好鼓勵與懲罰機制,讓學生在勞動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財富觀,建立起多樣化的社會聯系,從而豐富人生閱歷,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結語
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以勞樹德”,是高校進行勞動教育的價值之一。勞動教育既塑造了大學生努力奮斗的優良品德,培育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大學生扭轉攀比、盲目等不良的消費心理,矯正不科學、不理性的消費行為,抵制享樂主義、不勞而獲思想侵蝕新的引導路徑,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董焱,張思穎.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04):88-90.
[2]任小琴.機械趨同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表現和擺脫途徑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9(17):203-204.
[3]施桂紅,馮江英.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04):48-50.DOI:10.19865/j.cnki.xxdj.2022.04.014.
[4]張亮,丁德智.新時代高校立體化勞動教育體系建設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04):45-47.DOI:10.19865/j.cnki.xxdj.2022.04.013.
[5]劉小英.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理論邏輯和實踐向度[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30(06):76-80.DOI:10.13887/j.cnki.jccee.2021(6).17.
作者簡介: 張心怡,性別: 女,籍貫 :江蘇省 揚州市,民族:漢,出生年月:2000年10月,學歷:本科在讀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職稱;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