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浪
(常州市天寧區司法局,江蘇 常州 213000)
自2003年開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以來,我國社區矯正工作從無到有、由點到面,發展迅速。截至2019年11月,全國累計接收社區矯正對象478萬,累計解除411萬人,每年列管120多萬人。[1]社區矯正對象數量增多的同時,社區矯正期限短期化趨勢明顯,大量矯正對象矯正期限在六個月以下。社區矯正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其中緩刑類別矯正對象占比最大,比如某市2018年至2020年緩刑類別的矯正對象占矯正對象總數達到了95.3%。《刑法》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有關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由此可知,緩刑考驗期限為二個月至五年。目前,社區矯正期限沒有統一分類標準,筆者認為,按社區矯正期限長短,可以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矯正期限在六個月以下為短期,六個月以上兩年以下為中期,兩年以上為長期。①注:此處“以下”包括本數,“以上”不包括本數。筆者在調研時發現,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普遍反映短期矯正對象管理難度大,矯正效果不明顯。比如有些短期矯正對象經常說假話,虛構居住地址,欺騙工作人員,不如實向工作人員匯報活動情況等,甚至有些短期矯正對象違反社區矯正管理規定,被給予警告處分。某區2020年因違反管理規定被給予警告的短期矯正對象占到被給予警告總數的76.9%,嚴重超出了短期矯正對象人數占比。本文以某區八年社區矯正對象數據為樣本,分析短期矯正對象特點,并提出促進短期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的具體措施。
表1為2014年至2020年入矯人員中短期矯正對象占入矯人數比例。由表1可知,近年來入矯短期矯正對象占比有上升趨勢,特別是近四年,入矯短期矯正對象占比達到了35.0%。另外,在短期入矯人員中,基本上都是被判處緩刑的矯正對象,暫予監外執行人數很少,2014年至2017年為0人,2018年有2人,2019年和2020年各有1人,管制和假釋短期矯正對象人數為0。

表1 2014年至2020年入矯短期矯正對象占入矯人數比例
表2為2014年至2020年短期矯正對象占總矯正人數比例。由表2可知,近年來短期矯正對象比例增大,特別是近四年,短期矯正對象占比達到了11.7%。

表2 2014年至2020年短期矯正對象占總矯正人數比例
表3為2020年入矯短期矯正對象犯罪罪名,由表3可以看出,涉及危險駕駛罪、盜竊罪最多,分別占到了犯罪總數的73.1%、19.4%。危險駕駛罪和盜竊罪矯正對象占到了入矯總數的92.5%。

表3 2020年入矯短期矯正對象犯罪罪名
部分短期矯正對象法制觀念淡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有些矯正對象不懂法,對法律存在模糊認識。比如個別矯正對象因為別人欠自己錢就私自拿別人的物品以抵債,其行為構成了盜竊罪。還有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公司上班時間不長,就觸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詐騙罪被判刑。部分矯正對象對自己犯罪事實避而不談,總是強調自己犯罪理由,認為自己是無辜的,犯罪情有可原,這些都是不懂法的表現。二是知道法律法規,但不去遵守。比如從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駕駛機動車輛作為危險駕駛罪追究刑事責任,絕大部分被判處危險駕駛罪的矯正對象都知道法律規定,卻總是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酒喝得少開車沒關系,或者自己酒后開車不會被發現,明知故犯。三是有些矯正對象對“緩刑”“社區矯正”概念不知曉,以為法院判決后就沒有什么事了,問工作人員“為什么還有這些規定啊?”“法院都判了,你們還想讓我怎么樣啊?”等問題。甚至有個別矯正對象不按時到社區矯正機構報到,矯正機構多次催促或聯系法院通知才報到。
部分短期矯正對象悔罪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認為自己被宣告緩刑,且矯正期限較短,對自己的罪行和社會危害性認識不深刻,因為造成社會危害性不大就很容易原諒自己;二是有些矯正對象對法院的判決不服、不悔罪,對自己的罪行從內心里感覺無所謂,但是為了被宣告緩刑,在法庭上認罪伏法態度較好,在矯正期間談話交流、日常表現等顯示出悔罪態度實際上并不好;三是還有些矯正對象感覺自己“運氣”不好,如果“運氣”好一點,自己的違法行為就不會被發現,也就不會成為矯正對象,此類矯正對象不反思自己的罪行,反而因為犯罪行為被發現而懊悔;四是涉毒類暫予監外執行短期矯正對象悔罪意識尤為不強,時常違反規定,甚至在矯正期間內復吸。
短期矯正對象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難度比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短期緩刑威懾力有限,矯正對象自身感覺壓力不大,接受社區矯正積極性不高,有明顯熬日子想法,難以達到社區矯正目的;二是短期內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很難掌握矯正對象特點,有時候教育管理抓不住重點,因人施矯效果不明顯;三是矯正期限較短,時間有限,社區矯正工作人員與矯正對象見面次數少,交流有限,無法進一步深層次對矯正對象矯正;四是幫扶政策難以落實,比如《社區矯正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社區矯正機構可以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法對就業困難的社區矯正對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指導。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需要一定時間,在短期內完成此項工作有一定難度。
筆者認為做好短期矯正對象矯正工作,應把握好“快”“細”“嚴”“實”“新”五個方面。
及時入矯,早日接受矯正,有利于矯正對象盡早進入矯正狀態。首先,入矯時間期限等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社區矯正法》中規定社區矯正對象應當自判決、裁定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到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報到。另外,《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中規定社區矯正決定機關應當在判決、裁定或者決定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有關法律文書送達執行地社區矯正機構。其次,矯正機構接到執行文書后應與矯正對象聯系,或者在矯正對象來機構報到時與決定機關聯系核查法律文書交接情況,及時接收矯正對象。在接收矯正對象后及時向接受委托的司法所移交法律文書,并要求矯正對象在一定時間內到受委托的司法所接受監督管理教育。再次,司法所及時接收矯正對象、成立矯正小組并制定矯正方案,落實相關矯正工作。最后,對于個別故意延期入矯矯正對象,社區矯正機構應視情節聯系社區矯正決定機關、公安機關等部門處置,責令其入矯,并按有關規定給予處理。
分類管理和個別化矯正不僅能提高矯正效果,也能節約矯正資源。對于短期矯正對象要在分類管理的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矯正方案。1.矯正方案的制定應科學合理,根據《社區矯正法》第二十四條的內容進一步細化標準,每個因素應進行量化,根據數值結果確定矯正方案,從矯正對象特點到矯正方案的形成應有一套具體的標準。2.運用計算機技術,提高“智慧矯正”水平,矯正對象基本情況輸入系統后,系統自動生成相應的矯正方案,保證矯正方案全面、客觀。另外,入矯后矯正方案還要根據矯正對象的日常表現等情況進行修改。3.針對短期重點矯正對象,比如吸毒類暫予監外執行人員,要進一步細化矯正方案,實際工作中也要做好預想預測工作。
目前,各省市社區矯正對象管理方式一般分為寬松管理、普通管理和嚴格管理。筆者認為所有短期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內都應納入嚴格管理,在報告、會客、外出等事項上要嚴格遵守規定,之所以要嚴格管理,主要由于以下三個方面原因。首先,矯正初期矯正對象對各項規章制度不熟悉,嚴格管理有利于矯正對象盡快掌握相關規定,盡早進入矯正狀態;其次,短期矯正對象接受矯正時間不長,在矯正期內嚴格管理有利于矯正對象取得受教育實效,增強法制意識,提高矯正效果;最后,嚴格管理嚴格要求,有利于矯正對象遵守相關規定,確保安全穩定。需要說明的是,矯正工作人員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能發生違法違規現象而侵犯矯正對象基本權利。
《社區矯正法》第五章教育幫扶包括第三十五條至第四十三條,內容豐富。然而,在針對短期矯正對象教育幫扶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應重點做好下面幾項工作:1.在法治教育實效上下功夫。法制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刑法》《社區矯正法》等基本法律規定,使矯正對象做到心中有法,另外,要以案例為內容多進行警示教育,這些案例包括矯正對象身邊的案例和有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例等,并注意以案釋法等授課方法。2.豐富幫扶內容和形式。充分利用社會、網絡資源,創建多種類多樣式幫扶內容供短期矯正對象自主選擇,適應不同矯正對象需求。3.教育幫扶應具有延續性。比如心理輔導、職業技能培訓等,可以根據矯正對象個人意愿,在解矯后的安置幫教期內繼續為矯正對象提供服務,解決矯正期限短導致的教育幫扶不到位問題。
根據短期矯正對象出現的新特點,工作方法也要不斷創新。首先,要分析短期矯正對象特點,歸納短期矯正對象存在的共性,不斷總結短期矯正對象管理經驗,為后續短期矯正對象管理提供指導,做到有章可循。比如危險駕駛罪屬于故意犯罪,矯正對象僥幸心理嚴重,應把克服僥幸心理作為此類矯正對象心理矯正內容的重要方面,盜竊類矯正對象多具有好逸惡勞的思想,應該組織此類矯正對象多參加公益勞動。其次,要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采用軌跡跟蹤、數據共享和數字畫像等技術解決短期矯正對象監管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為社區矯正監管工作提供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指導。[2]最后,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比如換位思考教育,讓矯正對象體驗被害人感受,增強悔罪意識,又如情景教育,組織矯正對象參觀監獄,讓矯正對象感受到自由的可貴,增強身份意識,再如在矯正對象中開展“傳幫帶”“一對一”活動,安排某些熱心中長期矯正對象把在矯正對象中形成的關愛他人、回饋社會等良好傳統傳給短期矯正對象,又或鼓勵有能力的矯正對象為就業困難的短期矯正對象提供就業崗位等。
社區矯正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近年來,短期矯正對象占比不斷增大,且因其具有自身特點,管理難度大,融入社會也存在一定困難。目前,還未見到有關對短期矯正對象進行研究的相關報道。社區矯正部門應重視短期矯正對象矯正狀況,研究短期矯正對象特點,采取相應措施,消除短期矯正對象再犯罪因素,使得短期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內取得良好矯正效果,促進其順利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