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建筑學院文化創意產業學院 姜可欣 張春麗
公益廣告是不以營利為目的而為社會提供免費服務的廣告活動。我國建國以后,公益性的廣告活動日益增多,對全社會進行道德和思想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希望公益廣告的傳播能夠對青少年有積極的影響[1],讓青少年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感知到公益廣告所帶來的正能量,也帶給其他人正能量,讓社會變得友愛和諧。公益廣告的特征是樸素,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很象征意義,作用是激發人民群眾的情感共鳴[2],向大眾傳達積極的價值觀,進而開展有益的行動。
(1)公益廣告的社會性。公益廣告往往側重的不是個人,而是是關注大眾比較會去關心的社會現象[3],如節約能源、環保等特征。
(2)公益廣告的公益性。這是公益廣告最重要、最本質的特征,由于公益廣告并不直接產生利潤,但確是企業最好的廣告,間接給企業帶來了良好的口碑,在為企業獲取利潤的同時,也為社會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
(3)公益廣告的通俗性。在我們平常所接觸到的公益廣告中,其受眾群體并非是單一的,而是面對普羅大眾,由于他們受教育程度不一樣,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樣,所以公益廣告的表現方式要大眾化,通俗易懂[4]。
(1)媒體自己制作的公益廣告,如電視臺,報紙等。
(2)特定領域的社會機構所宣傳的公益廣告,通常這類廣告大多宣傳的某種社會責任。
(3)公司發布制作的公益廣告。參與相關慈善活動,樹立了品牌公益的形象,具有積極方面影響。

圖1 保護環境公益廣告
現在青少年普及愛國主義的價值觀,通常表現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為了保衛國家和努力爭取國家的富強,而有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先是體現在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意識形態和整個上層建筑中,后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就成為影響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5-6]。
一些公益廣告起到安全提醒的作用,如過馬路時,要文明禮讓,遵循交通規則,不要在馬路上嬉笑打鬧,注意來往行車,提高安全意識。
重視責任感,公德教育,教導青年做對社會有責任擔當的人,隨之增強公德意識,自身也會有所成長。如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如果垃圾有分類就要分開放到指定垃圾箱內,這樣也會減少垃圾分揀工作量,減輕社會負擔。
營造良好的氛圍,讓青少年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中成長,接受文化的熏陶,讓其以后向好的方向發展,多多學習那些優良的品質,摒棄不良習慣,讓自己身上多出一些閃光點,在將來可以一展身手,展現自己的才華,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設計具有趣味性與教育性兼顧的主題廣告,激發青少年學習積極性,增強愛國主義。開展多元渠道播放,如學校展廳、互聯網媒介、家庭電視等,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實現耳濡目染的傳播效果[7],以此增強少年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
研究表明,公益廣告可以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也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一定的影響,在當今時代,我們會發現國家很重視青少年群體,還重視其青年自身發展教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方針政策,就可以很好的體現。無論是什么樣的公益廣告都是對社會有著積極影響的,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積極進取的精神文化[8]。

圖2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