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許 斌
“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領域新產品。職業教育需要根據當前的發展環境,培養專業領域真正需要的人才。為了提高學生在未來就業市場中的知名度,采用“1+x”證書制度是高校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有效途徑。職業技能水平證書和學歷證書應合并,并建立相應的教學與培訓平臺。通過對“1+x”證書制度進行長期研究,可以從實證效果中得出:職業教育與社會機制的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在目前階段的“1+x”證書制度中,應在基礎架構清晰的基礎上,創建更加完備、科學的管理框架,以確保高校人才培養機制的有效展開。
從微觀層面分析“1+x”證書系統,就需要從辯證法的角度出發,考慮“1+x”證書制度在高校試點單位的績效及其對專業建設的積極指導和消極影響。部分高校認為,有必要與社會評估組織建立聯系,通過深入高校與社會企業的交流合作,將“1+x”證書制度的使用范圍進行合理的擴大和改進,并積極采用社會評估制度提升公眾滿意度,保證“1+x”證書制度切實發揮預期作用。學生通過參加專業技術的培訓與考核,獲取職業技能登記證書,提高社會工作崗位對等級證書的認可度[1]。
高校教學水平是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大多數針對高校的培訓計劃都只考慮到了學校自身的客觀條件,而缺少對企業和行業的客觀需求的考量。隨著高校的發展,學生對知識的多樣化需求和知識水平的多樣化導致一些高校衍生出就業前景不理想的專業。“1+x”證書制度項目的出發點就是高校的人才培養應與企業和行業的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若專業教學與職業技能教學標準閉一只,那么新時期的人才質量將會與社會發展要求脫節。因此。高校專業教學必須明確當前社會發展方向,確定以服務社會發展為己任的出發點。如果高校將專業教學與職業技能標準進行統一整合,將嚴重降低高校的社會服務屬性與功能。
高校專業教學標準的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有一定的聯系。為了迎合人才培養的高水平標準,高校會尋求有關人才培養的資料,使教學標準表現出高端、專業的現象。高校中的專業教學標準有時會超過企業對人才專業技能水平的要求,這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是,當前條件下,高校不能很好地支持相關專業的培訓規模。高校專業教學內容空泛的現象,對高校的人才培養產生極大干擾。首先,高校專業教學活動會在干擾因素的影響下,轉向錯誤的發展方向,學生的適用度大大降低,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將進一步下降。其次,難以達成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在空泛化教學內容影響下,學生受到的教學與技能培訓水平與社會發展不相符,嚴重降低學生培養成效;最后,高校專業教學標準的空泛化,導致教師與學生產生浮躁心理,直接阻礙正常教學任務的有序進行[2]。
首先,要遵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則。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為更好服務于經濟社會,高校理論知識的教學標準應與職業技能的訓練標準同步改進。高校應充分調查新時代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創新職業技術,創立共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針。
其次,要遵從為社會創造效益的重要原則。在“1+x”證書制度下,企業在向高校專業知識教學內容中添加職業技能訓練的過程中,起著中樞作用。實際上大多數企業都將此過程看作是企業的工作,以盈利為目的,對有合作關系的高校學生進行培訓。企業是社會職業技能標準的主要參與制定者與評價者,將職業技術能力標準與高校專業教學標準相融合,必然對企業的經濟收益有一定的影響。但是,“1+x”證書制度的目標是為社會、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儲備,這是為了更長遠的社會效益。因此,高校應提高對社會效益的重視程度,促進專業教學與職業技能的標準化統一。
最后,要貫徹執行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準則。學生作為“1+x”證書制度試點對象,高校專業教學標準需要參考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結合專業理論知識,科學合理地設置實踐課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并以科學的方式使專業教學與學生學習興趣融為一體。“1+x”證書制度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術能力為重任,但也不能疏忽學生精神層次的成長。因此,高校有必要探索人文領域融合關鍵點,全面促進學生精神與能力的良好發展。
1.思想融合
首先,高校應提高對“1+x”證書制度的重視程度,建立良好的專業與職業技術標準化統一的基礎。高校應積極鼓勵教師梯隊學習并接受現代化教學理念,深入了解“1+x”證書制度實施要求,并掌握教學中不同層次的教學特征。企業用人標準與職業等級標準聯系非常緊密,高校應積極與社會企業建立合作關系。“1+x”認證體系的成功,不僅是高校自身教育改革的成效,也是企業和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此,高等院校、企業、政府部門及相關社會團體都應成型思想上的統一,這也是開展專業教學與職業技能標準統一的基礎。
2.完善高校內部條件
我國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標準》中規范了人才培養策略,主要包括人才培養規范、專業課程設置、教學質量和水平保證體系。
首先,應根據社會發展趨勢,調整人才培訓方向與標準。人才培養標準是人才培養的總體綱要,它決定了學生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術能力。因此,高校應制定科學、合理、全面的人才培養方案。高校應主動調研人才市場的需求大方向,仔細分析調查數據總結出的人才需求水平,并在人才培養規劃中有效體現;另外,高校應積極探索相應的“1+x”證書管理模式,通過對“1+x”證書制度的分析,建立符合標準職業技能水平的教學規劃。同時,高校各專業都要以此標教學規劃為準,設定各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考慮當前社會經濟實習和社會發展需求,制定專業人才培訓規范,向專業人才培訓計劃提供準確的框架條目。
其次,在“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高校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的統一,要求教師具備與企業技術人員相同的技術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因此,高校應積極投入人力資源,培養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教師,并通過臨時崗位教學培訓的方式完成職業教師技能訓練的任務。教學設施的配置應與企業技能培訓標準大致相同,并應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的實際工作環境在校園內設置相應的培訓環境。
最后,高校應進一步完善自身綜合治理能力,建設科學合理的治理體系。“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高等職業教學與專業技能水平標準的融合過程,其實質是教師、教材、教學方法的實現達到同等水平。因此,高等職業院校要針對性地提出建設要求。結合“三教”改革要求,梳理高校現行規章制度,加快完善管理體制,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與質量。
在“1+x”證書制度下,專業教學目的與職業技術的結合是未來高校和企業共同人才發展主要趨勢。但是,實現二者的強強聯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要從思想、制度和政策等多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專業教學與職業技能標準的統一會受到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但是,對于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的影響是清晰可見的。為了充分發揮二者標準統一的最佳作用,高校、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都需要共同努力,以實現“1+x”證書體系的初衷和使命。同時,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的統一應充分考慮各參與者的收益,即激發各方爭相參與的興趣,調動各方行動積極性,來推進人才專業水平與技術能力的提高。此外,高校應重點關注企業相關科技的進步和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注重產學結合,將職業技能標準的要求納入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促進課堂教學結構的完善與升級[3]。
綜上所述,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有必要重新設定教學標準,完善教學基礎,優化“1+x”證書制度的教學體系。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推進新型教育體系中的“1+x”證書,專業教學標準以及職業技能標準的統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校與企業應遵循整合原則,以促進“1+x”制度的順利實施,推動高校教育與職業技能的聯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