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鋒 王玥琪 韓 蕾 許王菲 劉彥彤(西安財經大學)
為恢復發展經濟、刺激國民消費,2020 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楊寶玲提出恢復發展地攤經濟。2020 年6 月李克強總理在山東考察時指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落一子而全局活,鼓勵地攤經濟政策的出臺不僅使堆積貨物快速出倉,而且使得失業人群取得收入,日銷售額可達100 元至800 元,利潤更是高達30%~40%。地攤經濟的全面發展給消費者帶來巨大便利,刺激市場消費。但是隨著地攤熱的興起帶來了很多問題:大眾擺攤對市容市貌、社會治安與精神面貌產生影響而且攤位分布區域廣泛、分散,管理難度大;攤面有無營業許可證以及商品的質量難以保證;在沒有政策的支持下地攤經濟是否能夠長久的生存發展,以及政府如何解決失業群體的就業問題等都有待解決。2020 年國家鼓勵地攤經濟政策出臺后,本團隊針對西安市雁塔區內地攤經濟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依據調查數據結果并參考相關文獻特寫此報告分析目前地攤經濟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又該如何適應城市兼容發展。
通過對488 份地攤經營者的問卷分析,可以看出:普通擺攤經營者在年齡方面的分布基本上持平。隨著年齡的增加,選擇擺地攤的人數逐步增加。
目前地攤經營者們選擇擺攤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失業在家、出攤時間自由、賺錢生活費。其中大多數18-30 歲的攤主表示,擺地攤是因為失業在家;45 歲以上的地攤經營者則表示:擺攤是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賺取一定的生活費。有16%的地攤經營者每日出攤0-3 小時,61%的地攤經營者表示每日出攤3-12 小時,但仍有23%的地攤經營者表示每天需出攤12 個小時以上。地攤商品的銷售額與季節的更替有一定關系,據實地調查了解到:春夏秋的銷售額基本持平,冬季的銷售額普遍偏低。售賣的貨物不同會造成不同季節的銷售額不同。比如,售賣水果的擺攤營業者在夏季和秋季銷售額會更好一些,在春季冬季的銷售額相對較低。售賣零食小吃的擺攤營業者每日的銷售額會比售賣衣物的營業額高一些,尤其是部分景區附近和學校周邊的零食小吃。
當下的地攤經濟中,地攤經營者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有三個:擔心城管驅逐、受天氣影響較大和收入不穩定。在商品售后問題上,488 份問卷中,有288 位擺攤經營者表示無人尋求售后問題。有168 位地攤經營者表示會對產品問題負責,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退貨退款。但仍有少部分擺攤經營者表示商品一旦離柜就概不負責。
雖然國家出臺支持地攤經濟發展政策,但通過走訪調查,仍有超過60%的地攤經營者表示國家支持地攤經濟對自身并無影響,雖然政府在經濟復蘇時期支持地攤經濟,但是并未落實到各個地區,在最開始支持的時間段里,在部分允許擺攤的區域,擺攤經營者開始逐漸變多,相互之間產生了競爭。但不久之后,各個區域的城管又再次進行驅逐地攤現象。

圖2 擺攤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素
談及攤主目前的需求,數據表明:相比于提供攤位宣傳和信息咨詢來講,地攤經營者們更偏向于希望有定點攤位和合法經營權,這樣可以保障自己的攤位不會被城管驅趕,避免經濟損失(見圖表3)。在當前的市場狀況中,64%地攤經營者表示希望出現一款可以獲得合格經營權和設置定點攤位的小程序,有小部分地攤經營者表示受限于操作難度,自己并不會使用這樣一款小程序。

圖3 地攤經營者希望提供的服務
由于2020 年上半年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快速恢復經濟發展成為政府的一大關注重點。為此通過調查問卷法和實地觀察法兩種市場調研方式,對消費者進行了關于地攤經濟相關問題的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消費主體差異較大,餐飲小吃及水果是地攤消費的主要消費品。經統計調查數據表明,其中男性占比28%,而女性占比72%。18 歲—30 歲年齡段的消費者占比高達91%。且絕大部分消費者平均每月在地攤上消費不足5 次,消費不足5 次的消費者占比重78.6%。經過實地調查發現,目前地攤經營的商品主要以餐飲水果、玩具電子產品、服裝飾品、書籍花卉等為主。問卷調查數據顯示,餐飲小吃以及水果在消費品中占比最大,高達72.19%。13.56%的消費者會選擇購買花卉、飾品、書籍等小物件。僅8%的消費者購買服裝及電子產品等必需品。
商品質量問題與衛生安全缺乏保障成為阻礙消費的主要問題。消費者選擇拒絕購買地攤商品的主要原因包括兩個:一方面,產品質量問題與安全問題無保障、無合格經營權、不適合自身定位等方面導致消費者不愿意購買地攤商品。據問卷調查數據顯示,以質量無保障為緣由拒絕購買地攤商品的消費者高達70%以上。消費者購買地攤商品時出現的質量問題,60%以上的消費者表示自己購買的地攤商品偶爾出現問題,相比于經常出現問題來說,所購買的地攤商品質量從未出現問題占比較小。由此得出,地攤商品質量普遍處于一個中等偏下的水平。另一方面,購物時間不匹配、攤位地理位置偏遠、商品維權過于繁瑣等原因導致消費者無法購買地攤商品。據調查數據顯示,23%左右的消費者表示由于攤位位置偏遠或購物時間限制等客觀因素,從而選擇拒絕購買地攤商品。有50%以上的消費者以商品維權繁瑣的理由拒絕購買地攤商品。當消費者在購買地攤商品時出現了商品質量問題時,65%以上的消費者選擇不追究。導致此現象的絕大部分原因是,商品本身的價格低廉,不值得浪費時間精力追究責任。部分原因是地攤商品流動性過大,無法再次找到自己購買過的攤位。僅極少一部分消費者選擇向相關部門投訴,消費者自身的維權意識較為淡薄。
地攤經濟與實體經濟/網絡經濟相互排斥、缺乏秩序管理,市場秩序混亂阻礙交通是地攤經濟不可忽視的問題。消費者認為地攤經濟與實體經濟/網絡經濟兩者顯而易見是相互排斥的。由于地攤經濟在政府支持下再次發起一陣熱潮,導致實體經濟、網絡經濟客流量減少。沒有規范管理的地攤經濟,擾亂了產品市場。消費者表示地攤經濟缺乏規范化管理,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存在有部分攤位在道路上隨意擺放。阻礙正常的交通運行,甚至部分攤位占用了消防通道和盲道,影響日常生活。為此消費者對于地攤經濟提出了部分改善建議,如圖表4,消費者給予的建議占比較重的是建議給擺攤經營者劃分固定的擺攤地點有序經營占比80%以上。完善相關制度,規范管理,加強市場監控,嚴格把關產品質量,加強對商販的教育、引導,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制定相關懲罰條例等四個建議人均占比達60%左右。

圖4 對于地攤經濟的改善建議
針對地攤經濟出現的各種問題,政府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通過制定法律法規等法律手段,明確規定各個攤主的行為規范,同時,制定合理的擺攤范圍等來約束地攤本身,以便制約著地攤經濟能往更規范合理的方向發展。二是政府應該加大對地攤經濟的管理,及時加強對商販們的宣傳教育,通過劃定合理擺攤范圍和擺攤時間等方式,來維護城市的正常秩序。政府還可以通過加大對城市管理成本的支出,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方式,在保證地攤經濟持續可靠發展的同時,盡可能地保持城市的整潔與衛生。三是優化服務,采取創新的方式,實行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的策略。比如開發一款地攤類小程序來幫助攤主們更好地進行規劃,改善擺攤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使城市更加有序。四是實施申請許可制度,攤主在擺攤之前,需要先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備得到許可,才能夠進入地攤市場擺攤,這樣很好規范了地攤經濟中的人員。同時,政府可以對攤主的進貨渠道進行審查,規范商品的來源,在保障商品質量的同時,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經營者應該規范商品進貨渠道,保證商品質量。作為賣方,攤主們應該盡量擁有正規持久的進貨渠道,建立正規的銷售模式,從商品源頭上保證商品的質量。堅決抵制不合法的進貨途徑,減少質量存在問題的商品流入市場,提高市場上產品的質量,不應該只注重利益而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通過提高商品的質量,建立起良好的商譽,才能吸引源源不斷的顧客,建立起一個正規有序的地攤市場環境。
消費者自身要樹立維權意識,增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完善自己的法律知識儲備,以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遭遇假冒偽劣商品、不公平消費行為時,消費者要勇于與賣家理論,維護自己的利益,也可以通過撥打12315 消費者投訴熱線維權,或者向有關政府部門積極反映,運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合法權益免受侵害。
一直以來,地攤就是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國家的GDP 做出貢獻。尤其是在應對突發事項帶來的經濟發展停滯,地攤經濟有效地拉動了就業,帶動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現諸多問題。通過此次對消費者和攤主的問卷調查,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這些問題,并且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需要政府、攤主、消費者共同努力,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地攤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