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曉露(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眾所周知,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基礎產業是當地的物流產業,因其能快速提升區域的經濟發展而備受推崇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如果從學術理論和往年的經驗來看,縮短某個城市群內之間的時空與地域的隔閡,就要依靠物流產業的發展來促進城市區域群內的形成與進步,而降低物流成本就會更進一步加強城市內部各城市之間的聯系。在物流發展的初期,就能明顯感受到城市群空間結構因物流的發展變化而改變,較為明顯的是空間結構的演化從開始的單一到網格化,這也直接影響并證明了物流發展對城市區域的改變與促進。
在進行城市系統的連接中,提高城市中資金的利用率,這樣才能像織毛衣一樣將交通通信這些基礎設施網絡連接,讓這些跨越不同地域與時空的城市相對緊湊地聯系在一起,進而促進城市群的經濟發展與提高人民的生活便利。為實現城市群體的同城化與高度一體化,不斷協調城市群內部的發展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才能將這兩者之間進行完美的整合。一體化的交通網絡體系、政府給予的相關政策、市場所表現出的經濟態勢等因素才能構建一體化的城市群物流系統,將互相靠近的幾個經濟高度一體化的城市通過物流系統相對緊密地聯合在一起,也讓城市群綜合物流網絡變得更加發展快速與緊密,相鄰幾個城市之間將物流、人流、資金流、商流甚至是信息流都可以互相傳遞,且傳遞的效率會越來越高。一個城市區域的發展靠多種因素才能不斷提高,因此相鄰城市之間有利因素的互相傳遞,則會讓這些城市之間的關系進入相互依賴與相互協調的動態關聯關鍵階段,這種促進的形式讓城市群經濟的規模與結構變化越來越快。
在統計2018 年全國物流基礎設施條件中,發現貨物運輸量總達515.24 億噸,其中長三角區域的城市群總貨物的運輸量就已達到60.26 億噸,此區域的貨物運輸總量在全國物流運輸總量中占比達11.7%,總數都在40016 億噸公里,物流業實現增加值同2017年相比較增加11.93%,增加值為5901.66億元。
觀察2017 年與2018 年的長三角區域城市群的GDP 時,發現2018 年比2017 年GDP 增長幅度為8.14%,2018 年GDP 約為178642 億元占全國GDP 總量的19.8%。,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與2017 年的貨物運輸量、貨運周轉量、物流業實現增加值發現,物流需求越是旺盛,此地區的經濟發展就越是興盛,而這個城市區域的經濟發展越來越趨于高水平,那么它的物流發展與物流需求也會越來越高,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且成正比關系的正向發展態勢。
為更好地看出長江區域城市群物流與其經濟發展的動態關系,采用動態耦合模型來描述出兩者彼此影響的現象與客觀表征。耦合作用與其協調程度決定了2 個或2 個以上的系統在到達臨界區時,面對各種各樣的序與結構時會發生何種走向,而這種走向也決定了系統由無序走向有序的趨勢,但若要形成這種趨勢的關鍵在于系統內部之間序參量的互助共協作用,它決定著系統相互變化的特征與規律。假設長江流域城市群經濟系統為E,物流系統則用L 來代替,兩者都是非線性的,在進行動態耦合模型的設定過程中,對城市群中的物流狀態與數據進行整合,計算城市群中經濟動態中的各個規律,進而促進城市物流群與經濟動態之間的融合發展,假設f(E)和f(L)是大系統的主導子系統,則演化方程為:

然后就可根據這種求導公式得到2 個子系統的演化速度,進而計算出受到經濟系統影響的物流系統的發展機制,從取值大小判斷整個系統的演化狀態,看出長江流域城市經濟發展與物流產業發展的聯系程度與耦合程度。在分析數百個計算結果后,可以觀察總結到,在相鄰城市之間只有高水平的物流能力才能高效率流動,這不但能使生產成本在保持原有的經濟效益基礎上,效益比以往更加快速地擴散與流動,這也讓地區之間的勞動力與資本比以往更加容易。在高水平發展的城市區域中,人們在此中心城市工作,及中心城市周邊生活,這也是為能讓自己個人GDP 達到最大化的有利選擇,而這種選擇也進一步推動了區域物流能力的區位分工,在進一步推動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的過程中,使得資源配置也更加有效,而相關生產基地設在城市周邊,不但能讓企業成本降低也能讓生產資源在相鄰城市之間快速流動。
從長三角區城市群的經濟發展與物流能力的熵值可以看出,符合核心城市的是上海市,它在物流能力和經濟發展速度上都處在領先位置,而其余的城市則憑自身政府出臺的經濟政策與物流發展便利的相關文件、區域位置的優勢、交通運輸是否便利的優勢、勞動力充足與否的優勢等各種條件,而決定了是否在都市圈的中心區域。在觀察幾百個數據結果后,分析出物流能力的不斷提升,會讓相鄰城市之間的社會資源得到更為合理的有效配置,而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程度越高,則會讓此區域城市的物流效率越高,這種正向的發展結果會讓成本不斷下降,進而會讓中間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大。長江區域城市群體物流業的升級與發展,顯而易見的會帶動經濟的健康發展,只有保持穩定且鮮活有力的發展經濟態勢,則會刺激每個城市群體中的個體固定效應表現出進一步發展的動態。其實在長江區域物流能力一般時,就明顯觀察到各個城市的區域物流能力和其他綜合因素對促進經濟發展相對不是很明顯,而反之則會發現區域物流能力對于不同城市間的經濟發展有著相當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會帶來不同的表現,這種現象在上海市物流區域與其他都市圈中心的幾個城市較為明顯。
世界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曾說過,若要實現城市群體之間的協同發展,就要不斷加強城市區域間的聯系與交流,讓都市圈城市中心發揮其帶頭作用,這樣才能夠實現協同發展。因此若要加強長江區域城市群體間的聯系與交流,就要發揮好以上海為中心的帶頭作用,將整個服務輻射區域面積擴散到整個長三角城市群,合理配置區域之間的物流布局。而且也要將城市群物流系統的規劃與協調機制做到位,真正解決相鄰城市間的物流規劃與建設管理,摒棄城市群內部各自為政的現象,將城市之間的資源與信息整合,互相分享,共同促進城市群經濟一體化。在提升城市群物流系統與水平時,要避免城市之間不銜接、不配套的制約因素,為能使城市之間高效合理的流動生產要素,要重視長江區域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能夠最大化的降低生產利潤與提高物流系統的利益與效率,避免人員之間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物流運輸過程出現不合理的現象。然后通過建立長江區域中合理的物流布局以形成物流聚集效應,進而促進空港物流、電子物流與商物流、制造業物流等大力發展,讓相鄰城市的發展逐漸均衡。
要想富,先修路。因此若要促進長江區域城市群的物流系統,就要加強物流硬件的供給水平與基礎投資,將長三角區域城市群之間的交通運輸網打通,讓線與線之間的區域性物流節點能夠高效完成物流配送。同時在構建長三角城市群的物流信息化建設時,可引入有規模且服務一流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取眾人之長促自身發展,不斷降低相鄰城市物流之間的生產成本,在提高效率的道路上積極創新。當今社會,物流行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發展的流行趨勢,因此,完善物流中的基礎建設,能夠促進長江流域貨物的運輸,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最佳的準備。
長三角區域城市群的經濟與物流系統在發展過程中處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關系,因此若要發展長三角區城市群,就要統籌兼顧經濟發展與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從注重中心城市的經濟建設轉到周邊城市的功能分工,合理引導過程中互相分享信息與資源,這樣既能減少生產成本過高又能不斷擴大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