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明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升,科學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小學科學教師應當把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融入到日常教學中,著重提高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深刻理解科學的內涵,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的世界。教師應當加強科學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將教學與生活切實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科學的樂趣,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從而提高學習科學的自覺性,增強科學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科學的學習是讓學生理解物質世界中各種現象的有效途徑,開展生活化教學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貫徹落實的策略。將生活化教學融入課堂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本中的知識,減少學生學習的理解負擔,加深其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應當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科學的學習。
一:善于將生活現象積極融入科學課堂
1.1運用生活實例開展教學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將生活中的現象融入到教學中,在課堂上將生活中的實例穿插到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科學知識。就如在小學科學2019教科版三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我們關心天氣”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讓學生舉手回答生活中有幾種天氣情況,每種天氣的特點是什么,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側重的展開本節課的教學工作。讓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能讓其更好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1.2運用生活情景深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將生活現象與課本理論結合起來,生活與學習是相輔相成的,要將學習深入生活。在小學科學2018教科版二年級下冊課本“觀察我們的身體”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仔細的觀察自己的身體,探索自己的身體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向學生闡述在寒冷的環境中我們會被凍得瑟瑟發抖,而在炎熱的環境下我們又會流汗等,通過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身體,向學生解釋為什么人的身體會有這樣的變化,能加深學生對此現象的深入理解程度。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讓學生學會合理的應對不同的自然環境。深化了教學內容,也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教師應當把生活情景與教學緊密的結合起來。
二.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科學現象的興趣
2.1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興趣是支撐學生不斷學習的動力,并且學生在學習中占據重要的主體地位,學習是學生自身的根本責任。而教師是學生的指路人,告訴學生學習的方向,讓學生在自身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中更好的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出來,盡可能地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教師不能用滿堂灌的學習形式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更不能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而教學。扮演好指路人的角色,更多指引學生探尋科學知識,設置具體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參與學習。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作用,有利于學生積極的學習科學,促使學生運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學會創新,讓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2.2增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能力
探索能力也是學生學好科學乃至各學科必不可少的條件,更是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基礎。學生掌握了探索能力就能更好地增強學習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布置課后實踐作業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就如在小學科學2018教科版二年級上冊課本“做一頂帽子”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想象力做一頂自己喜歡的帽子,在下次課上讓學生把自己做的帽子帶到課堂上讓他人欣賞,在欣賞學生帽子的時候教師應當夸獎學生做的很棒,給予學生正能量的反饋。在做帽子的過程中學生能開發想象力,運用探索能力,在被夸獎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能得到提高,這種形式可以激勵學生更努力的學習知識。
三.在科學課堂中利用生活中的實際物品
3.1將實物融入課堂
在教學中只靠教師的解釋并不能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所學習的知識,只有親身體會了才能加深對知識和現象的理解程度。這就要求教師應當把有關課程學習的物品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就如在小學科學2018教科版二年級上冊“不同材料的餐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塑料餐具,鐵制餐具,木制餐具等不同材料的餐具拿到課堂上讓學生直觀的觀察不同材料做成餐具的區別。通過親身感受,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材料的異同點。
3.2讓科學知識生活化
讓科學知識生活化是教師應當運用的教學方法,把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出來,將科學理論同生活結合起來,能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師要把科學知識深入生活,課堂學習是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而生活中處處是學問,處處都能學習,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不理解的現象時教師應當積極的為學生解答,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是學問。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積極的學習,更好的生活,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結束語:
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主動探索將科學學科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并通過適當的生活實例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師應當把理論知識同生活實例聯系起來,讓學生能靈活的運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達到讓學生能更牢固掌握知識的目的。通過生活化教學能讓學生主動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教師創設更多的科學實驗,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知識,得到鍛煉,從而向全能型人才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鳳.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9(34):1.
[2]胡曉紅.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 2018, 000(0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