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超,王先亮
(濟南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2019 年8 月10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在未來青少年體育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身體素養顯著提升,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將促進青少年提高身體素養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是新綱要的明確要求。但近些年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出現了普遍下降趨勢。青少年正值發育期,其身體和心理都在不斷變化,為了解青少年的體育素養現狀及學校開展定向運動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濟南市七賢中學進行調查,探究定向運動對提高青少年體育素養、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積極作用,以期為今后學校開展定向運動提供理論參考。
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探討定向運動課程實施前后對青少年體育素養的影響。
2.1.1 體育素養本文采用Whitehead關于體育素養的定義,認為體育素養是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信念、身體能力、知識和理解力。
2.1.2 定向運動在規定時間內,利用定向地圖和指北針按圖紙上的順序到達預先設定好的各個檢查點,整個過程中所用時間最短到達終點且所有檢查點成績均有效者為勝。定向運動起源于瑞典,由軍事體育活動演變而來。
2.1.3 青少年的年齡界定2006 年WHO 全球官網發布的《關于青少年健康管理手冊》中,明確表明WHO將青少年(adolescents)年齡界定為10~19 歲。同時,為了提高研究的針對性,本文在上述界定的基礎上,以濟南市七賢初中一年級201 名青少年為具體研究對象進行相關研究。
隨著對體育課程重視程度的增加,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狀況相較之前有較大改善,但仍存在青少年肺活量水平下降,身體爆發力、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等問題。定向運動在本質上屬于耐力項目,該運動的疲勞與恢復特點與其他耐力項目存在較大差異。由于長時間的有氧運動,使個體的攝氧能力和氧運輸系統得到提高,因此通過定向運動可有效鍛煉青少年的心肺功能。
在定向運動開展前,對濟南市七賢中學初一年級學生進行身體素質測試,測試項目包括耐力素質(男1000 m 跑/女800 m 跑)、靈敏素質(立臥撐)、速度素質(100 m 跑)、力量素質(跳遠),在體質測試前后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歸納。
表1 顯示,在耐力素質、速度素質、力量素質、靈敏素質方面,運動前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運動能力較弱。

表1 開展定向運動前初一年級基本情況統計 N=201
參考2018 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展定向運動前,初一年級學生耐力素質測試達到及格標準的為50 人,占總人數的25%;力量素質測試達到及格標準的為36 人,占總人數的18%;速度素質測試達到及格標準的為32 人,占總人數的16%;靈敏素質測試達到及格標準的為28 人,占總人數的14%。8 周定向運動課后,對初一年級學生分別進行耐力素質、速度素質、力量素質、靈敏素質測試。
由圖1 可知,開展定向運動前后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顯著。定向運動課的耐力素質,開展后的及格人數所占比例是38%,開展前及格人數所占比例是25%,兩者之間有顯著差異性,開展后速度素質的及格人數所占比例為23%,開展前及格人數所占比例為16%,就開展定向運動前后,關于力量素質方面及格人數所占比例為25%存在顯著差異。在耐力素質和力量素質方面,定向運動的項目特點對青少年耐力幫助較大,力量發展具有明顯效果。4項數值表明在教學過程中,定向運動可以有效發展青少年身體機能,對青少年身體素質各方面具有明顯提升。

圖1 經過定向運動后身體素質表現調查比較統計
分析發現,運用定向運動教學在以下方面得到了改善。(1)定向運動提前使青少年進入課堂狀態,合理的定向運動強度安排可以有效地避免過度疲勞,使身體素質得到鍛煉,能讓青少年更加健康安全參與定向運動課上,更好地保護青少年的身體與健康。(2)定向運動能讓青少年學習到的知識與體育運動結合,社會生活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得到鍛煉的機會,這對于體育素養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
定向運動影響青少年一般心理素質的主要原因表現在,跑步運動壓力下進行認真觀看圖紙,思考并做出選擇的能力,在這種壓力情境下進行正確決策判斷。要做到這些,青少年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主要體現在個體的穩定心理品質和強大的心理認知能力。
定向運動作為一種高度緊張下的有氧練習,獨立進行路線選擇能使大腦皮層保持興奮,也能夠很好的發展青少年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同時,定向運動在開展過程中,對青少年的心理與身體有著雙重的刺激。青少年必須在身體素質方面進行鍛煉,要做到身體素質與環境的協調、心理活動與身體機能的配合、個人與團隊的配合、個人在自然環境中的靈活應變。在與他人進行交際和溝通的過程中,可以較好地緩解青少年緊張的學習壓力,舒緩青少年內心焦慮不安的情緒,可以起到較好的改善和調適作用,所以定向運動可以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本文開展8 周定向運動課程后,對青少年的心理素質變化進行量表測試,結果表明,65 人認為按照計劃進行鍛煉后自身心理素質顯著提高,占總人數的32.3%;58 人認為按照計劃進行鍛煉后自身心理素質有所提高,占總人數的29%;29 人認為按照計劃進行鍛煉后自身心理素質基本沒變化,占總人數的14.4%;27人認為按照計劃進行鍛煉后自身心理素質有所下降,占總人數的13.4%;22 人認為按照計劃進行鍛煉后對自身心理素質變化不清楚,占總人數的11%。
在全面發展青少年綜合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對定向運動項目的學習,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提高自身體育運動能力,養成堅持體育運動的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面對挑戰的積極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同時,定向運動幫助青少年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促進體育道德文化的養成。定向運動教學可以對初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表現在無人監督情況下,對比賽規則的遵守,對場地器材的保護等方面。定向運動除了依靠智力和體力因素,也是對堅持、不放棄等意志品質的考驗。
通過對教師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到濟南市七賢中學通過開展定向運動課后青少年在益智、育德、團結協作等方面有顯著提高。(表2)

表2 文化素質效果統計表 N=30
由表2 中的數據計算顯示,益智類指標達到優為16.7%,達到良為33.3%,指標不及格為50% ;育德指標達到優為16.7%,達到良為53.3%,指標不及格為30% ;團結協作類指標達到優為26.7%,達到良為50%,指標不及格為23.3%。
通過定向運動的學習,增長定向運動與其他相關學科融合實踐的機會,鍛煉發展青少年思維反應能力,所以定向運動對初中學生的文化素質具有促進作用。
3.1.1 定向運動由于比賽場地和比賽規則的特殊性,要求青少年對賽事規則、身體素質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對培養青少年的道德品質具有其獨到的作用。青少年判定方向和選擇行進路線以及尋找每一個點標,都是體能與知識的結合。
3.1.2 青少年通過定向運動,能增加與別人交流的機會,賽后與別人探討跑步路線選擇、行進路線的過程中,可以增進與他人溝通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3.1.3 定向運動作為體能與知識結合的體育運動項目,可以有效地激發青少年的潛能,以達到體能和知識的融合,打破了體育課程長期的枯燥單一,使多個學科融合,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3.1.4 定向運動教學是培養青少年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來培養青少年體育素養的有效手段。
3.1.5 定向運動在身體素質、文化、心理素質等方面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定向運動對青少年體育素養的培養具有良好作用。
3.2.1 學校開展定向課程,一方面加強青少年在體育課中學習過程中的運動積極性,通過定向運動實現體育教學內容的知識化,為其他學科的知識運動提供實踐平臺。
3.2.2 理論教學和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幫助青少年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加強運動能力鍛煉,從而全面促進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
3.2.3 開展定向運動校園比賽,更好地利用校園場地資源,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讓更多的青少年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