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千,張春雨
(1.綿陽師范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2.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體育作為伴隨人類勞動而產生的社會活動,具有健身、健心的功能,能夠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逐漸成為人類生存的重要生活方式。在幼兒教育中,體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體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型文獻較多,主要包括體育游戲、動作方式、體育活動、感統訓練、幼兒體能、身體素質(或單項的身體素質,如靈敏、協調等)、體育項目等。本文研究將所有形式的體育存在方式稱為體育形態。幼兒體育形態的復雜化、多樣化,容易導致幼兒園片面化發展。
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內容要依據教育目標選擇和制定。幼兒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生理、心理、社會適應3 個方面的健康發展。每個目標下又有具體的子目標體系,心理目標包含認知、注意、意志力、情感、性格、創造力等;生理目標包含靈敏性、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性、速度、耐力、力量等(按照身體素質分類);社會適應目標包含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領導力、創造力等。幼兒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形態設計時,首先,要確定教育目標;其次,從教育目標出發并依據身體素質設計體育動作,確定體育動作的表現形式,包括走、跑、跳、爬、攀、鉆、投、跳、懸等;最后,在完成體育動作的表現形式設計后,再根據教育目標融入心理和社會適應目標。
幼兒體育教師進行體育形態設計,必須具備一定的系統理論知識體系。首先,幼兒體育教師要具有生理、心理系統知識體系。幼兒生理、心理特點是體育形態設計的基礎,幼兒體育教師必須對幼兒生理、幼兒心理有一個系統的學習過程,全面了解掌握幼兒生理心理理論知識。其次,幼兒體育教師必須掌握體育專業知識,如運動訓練、體能訓練等系統的理論知識基礎,才能夠進行體育動作的編排、體育游戲內容的設計、體育項目的選擇等。最后,幼兒體育教師要具有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幼兒體育首先是教育,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教育基本原則,按照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培養幼兒行為。
3.1.1 幼兒體育形態心理學基礎幼兒階段的主要學習任務是認識世界,尤其是認識形象具體的物質世界。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應用幼兒理解世界的方式方法,只有理解和接受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1.2 幼兒認知體育形態設計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性思維。具體形象性思維是指幼兒在認識事物的時候,要依靠五官對事物的樣子、聲音、氣味、味道、觸覺等具體特征的感覺,而不能像成年人進行抽象概括。這一理論基礎決定幼兒體育必須以參與、體驗豐富的活動為主要教育形式。情景體育教學應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教學模式,讓幼兒在情景中學會認識事物、學會思維事物之間的聯系。依據體育與幼兒認知特點進行創編,結合體育和幼兒認知特點,可以將體育與數學、語文知識結合創編體育活動。例如,可以將寫有數字的圖片放在一個區域內,讓幼兒在該區域外指定地點聽口令后,跑到該區域尋找相應的數字。為了不同的目標,可以對體育活動情景進行改變,如鍛煉幼兒爬的能力,可以在“尋寶”過程中設置爬的體育器材;如對沒有數的概念的小班幼兒,可以將數字圖片替換成帶有顏色的小球等。
3.1.3 幼兒想象力體育形態設計想象和創造發明緊密相連,在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馬克思也曾稱想象力為“十分強烈地促進人類發展的偉大天賦”。因此,幼兒體育教師可以針對幼兒想象力體育形態設計游戲,以提高幼兒的想象力。例如,幼兒體育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作為游戲器材,讓幼兒自己做手影,根據教師的語言提示,做出各種投影,將手指靈活性和創造力鍛煉結合起來設計體育游戲。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可以進行難度不同的手影要求。
3.1.4 幼兒注意力體育形態設計幼兒注意力有年齡階段性,相比成人的注意力,幼兒注意力具有穩定性差、注意范圍較小、不易轉移注意力等特點。注意力的穩定性是將來幼兒從事學習的重要素質,為了鍛煉幼兒注意力的穩定性,幼兒體育教師可以結合體育進行設計。例如,幼兒體育教師可以將幼兒熟悉的人的照片放到一個設計好的區域,照片中有很多人,便于幼兒集中注意力尋找。在幼兒出發點到放照片的區域設置需要幼兒跑、爬、平衡走等身體素質的器材。幼兒在到達照片區域后必須找出熟悉的人,然后回來交到老師手上,才算成功。幼兒體育教師也可以根據鍛煉幼兒不同的身體素質和注意力的不同特點,修改整個體育活動的內容。
3.1.5 幼兒創造力體育形態設計經過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右腦負責人的創造力。有研究表明,右腦是處理表象、進行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的中樞,主管人的視知覺、形象、記憶、想象做夢、模仿、音樂、節奏、舞蹈以及態度、情感等。因此,為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幼兒體育教師可以在各類體育運動中有意地設計以左側肢體練習為主的方法來刺激幼兒右腦,如左手搖跳繩、左腿起跳、左手接傳球、左手投籃等。
3.2.1 幼兒生理特征幼兒的生理特征具有獨特性。幼兒的生理特性具有以下特點:(1)幼兒的軟骨組織較多,骨組織內的水分和有機物較多、無機鹽較少,因此幼兒的骨骼富有彈性、硬度較差、受壓易變形;(2)肌肉水分較多,蛋白質和無機鹽較少,富有彈性,但肌肉纖維細弱、耐力差、易疲勞;(3)大肌肉群發育較早,小肌肉群發育不完善;(4)幼兒的心臟、血管都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心肌纖維較弱,彈力纖維分布較少,心瓣膜發育較差,心肌收縮力較差;(5)幼兒胸廓狹小,呼吸力弱,肺泡發育較差,呼吸表淺。幼兒的生理特點決定了進行體育形態設計必須堅持體育練習原則,運動形式主要包含基本的爬、跑、跳、攀、拋等形式;身體素質主要以發展幼兒的協調性、靈敏性、平衡性、短距離速度等內容為主。在身體素質發展中,幼兒階段是靈敏、協調、柔韌發展的敏感期,可以結合幼兒的心理和身體素質特征設計體育動作。
3.2.2 協調性體育形態設計協調性練習可以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空間感,并在練習過程中使其認識身體部位。進行協調性練習時,可以配上靈活歡快的音樂,讓幼兒跟著幼兒體育教師的口令,設計摸頭部、耳朵、下巴、腳尖等身體部位的動作。此體育形態設計除了能讓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部位外,還能鍛煉幼兒的動作思維、空間感、協調性等。根據目標、幼兒年齡段的不同,體育形態設計內容要有所差異。
3.2.3 靈敏性體育形態設計靈敏素質的提高能更好地使幼兒發揮力量、速度和耐力的潛在能力。幼兒階段是靈敏性發展的敏感期,這個階段進行科學的練習,可以為幼兒后期的靈敏性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例如,幼兒體育教師可以設計“動物模仿”體育游戲。首先,幼兒體育教師確定幾個動物,給每個動物設計不同的體育動作,由幼兒體育教師說出動物名字,讓幼兒快速模仿動物。此游戲既能鍛煉幼兒的走跑跳、爬的能力,又可以鍛煉幼兒的靈敏性。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和教學目標,幼兒體育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難度的動作。
3.2.4 柔韌性體育形態設計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柔韌素質是身體運動范圍和肌肉放松程度的量度,取決于關節的活動范圍、關節周圍組織的大小,以及韌帶、肌腱、肌肉皮膚的伸展性。幼兒是柔韌性練習的最佳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加大柔韌性練習的難度。柔韌性的動作設計主要以蹲、懸、伸展、踢等形式為主,配合不同的外在規則要求,增加動作完成的趣味性,結合幼兒心理、目標完成體育形態設計。
3.3.1 幼兒社會適應特點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包括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領導力、創造力。為了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應從幼兒園階段培養其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3.3.2 語言能力語言是溝通能力的基礎,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順暢交流溝通的關鍵。0~6 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幼兒語言的學習和發展會受到遺傳、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規則泛化、錯誤遷移和模仿等邏輯性錯誤。因此,幼兒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特點,設計與語言能力相關的體育形態。例如,幼兒體育教師可以安排語言接力游戲,使幼兒分組比賽,告訴第一名的幼兒一句話,讓這名幼兒跑到對面區域告訴第二個幼兒,以此往復,直到最后一個幼兒跑到教師面前,將最開始傳遞的句子明確地說出來,視為完成。該游戲結合了運動與語言表達能力,在過程中為了防止幼兒出現大聲說暗號的情況,幼兒體育教師可以簡化接力形式變成直線接力。
3.3.3 合作能力3~6 歲幼兒已經具有助人為樂的意識,通過體育游戲和動作設計,融入合作意識于體育形態,能促進幼兒合作意識發展。例如,幼兒體育教師可以在平衡木行走過程中,要求其他幼兒保護行走在平衡木上的幼兒;或通過兒童車騎車比賽,鍛煉幼兒的配合能力。在具體執行體育形態過程中,幼兒體育教師的組織和要求是達到目標的關鍵。
3.3.4 創造力幼兒體育教師可以在籃球投籃練習中,不進行籃球投籃示范和指導,讓幼兒自行投籃,并引導、鼓勵幼兒思考是否有其他投籃方式,鍛煉幼兒多嘗試、多思考,在嘗試中激發思維的創造性。
幼兒體育形態的設計屬于創造性工作。豐富多彩的體育形態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幼兒體育教師需要掌握多學科知識,為體育形態創造提供理論基礎,掌握創造體育形態的方法才是體育形態可持續的重要動力。幼兒體育教師通過設計多樣的體育形態,激發幼兒練習積極性,提高幼兒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