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倩倩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學,天津 300200)
本文以快速收縮復合訓練對中學生靈敏素質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通過中國知網,搜索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專家訪談法根據研究需要,向體能方向專家進行咨詢,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依據和實踐指導。
1.2.3 實驗法根據實驗需要選取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學40 名中學生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快速收縮復合訓練,對照組采用傳統力量訓練方式。
1.2.4 數理統計法對實驗獲得數據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快速收縮復合訓練是“plyometrics”一詞翻譯而來。根據現有研究發現,快速收縮復合訓練是一種提高運動員肌肉爆發力的訓練方法。在短時間內使肌肉達到最大力量,實現速度與力量的最佳結合,即為爆發力。快速收縮復合訓練是通過被動拉長肌肉后快速收縮肌肉進行的。這種訓練動作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肌肉與肌腱的彈性勢能與牽張反射,增加技術動作的功率輸出。
田麥久教授的運動訓練理論將靈敏素質定義為:“在各種突然變換的條件下,運動員能夠迅速、準確、協調的改變身體運動的空間位置和運動方向,以適應變化著的外界環境的能力”。靈敏素質是在快速移動中運動者機體能夠實現運動方向的快速轉變和再次加速的能力。專項靈敏素質則是在進行專項活動中能準確、迅速、協調地完成專項動作的能力。
2.3.1 實驗條件控制在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了干擾變量的控制。對2組中學生的基本情況與身體素質情況進行數理統計,運用配對樣本t檢驗。通過對比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的中學生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均無顯著差異,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2 組學生的訓練進度和時間相同,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場地器材均等同,訓練后不再做任何輔導,實驗后取測試成績的平均值,以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3.2 實驗設計(1)實驗組訓練方案:實驗組采取快速收縮復合訓練方式,進行為期8 周的訓練,每次訓練45 min,訓練方案見表1。對照組則采用一般的力量訓練方式。(2)靈敏素質測試方案:學生在進行了8 周的快速收縮復合訓練后采用相關靈敏測試方式進行靈敏素質評價。測試內容和方法見表2。
實驗前,通過靈敏素質的測試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學生的靈敏素質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表3)。實驗后,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學生進行了靈敏素質測試,實驗結果對比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測試數據均有一定的提升(表4)。實驗后組間測試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各項指標上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實驗前后米字跑、六邊形跳躍、左折返沖刺跑、右折返沖刺跑、左側滑步急轉沖刺跑、右側滑步急轉沖刺跑6 項測試顯示,P<0.01,2 組之間差異性十分顯著;而前沖后退折返沖刺跑測試顯示,P<0.05,2 組之間存在差異,但差異并不十分顯著。

表1 實驗組訓練方案表

表2 靈敏素質測試內容及要求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靈敏素質指標對比統計表

表4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后靈敏素質指標對比統計表
經過8 周的實驗,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實驗組中學生的靈敏素質得到了有效提升,表明快速收縮復合訓練對提高中學生靈敏素質有較顯著的效果。
“米”字跑作為快速移動能力的主要評價方式,經過快速收縮復合訓練后,實驗組學生的速度提升了近2 s。在快速反應和移動能力提升的影響下,中學生靈敏素質的改善對提高短跑水平有較好的幫助。
通過8 周實驗,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學生的靈敏素質均較實驗前有一定的提升。采用快速收縮復合訓練的實驗組中學生在“米”字跑、六邊形跳躍、左折返沖刺跑、右折返沖刺跑、左側滑步急轉急沖刺跑、右側滑步轉沖刺跑6 項測試中與對照組學生的差異性十分顯著。而前沖后退折返沖刺跑測試顯示,2 組之間存在差異,但差異并不顯著。快速收縮復合訓練對提升中學生靈敏素質有較好的效果。
不同運動水平的中學生在進行一般靈敏素質訓練的同時引入快速收縮復合訓練,能實現體能和靈敏素質的提升。靈敏素質對中學生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要重視中學生靈敏素質的訓練。結合教學需求制訂不同的快速收縮復合訓練方案,能有效提升靈敏素質水平。快速收縮復合訓練是一種提升靈敏素質、下肢爆發力的有效訓練手段,應積極應用于同一項群的不同項目,結合專項采用相應的訓練手段,探究其在不同項目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