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陳真真
(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湖北 荊州 4340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急診重癥監護室是醫院搶救和護理急重癥患者的重要場所,因此,護理要求較高,護理工作繁重,加之護理人員不足,易引發差錯事件。因此,急診重癥監護室的護理質量直接關系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急需探索降低急診重癥監護室差錯事件的護理方法,以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1]。本研究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急診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護理標識對急診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的作用,以期為護理工作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急診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n=53)和常規組(n=54)。實驗組男31例,女22例;年齡28~74歲,平均年齡(55.8±6.1)歲;多發性骨折11例,胸部外傷10例,呼吸系統疾病12例,中毒8例,其他12例。常規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29~75歲,平均年齡(56.9±7.1)歲;多發性骨折12例,胸部外傷11例,呼吸系統疾病11例,中毒9例,其他11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常規體格檢查初診為急危重癥患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可配合完成相關量表調查患者。排除標準:病情嚴重,長期昏迷患者;研究中途轉院、退出研究患者;依從度較差患者。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①嚴格遵照醫囑監護重癥患者,采用多功能監護儀檢測患者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無創血壓等生命體征,根據病情設定檢測時間和報警上下限,每小時記錄1次,如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告知醫師處理,并加以配合。護理記錄需及時登記且清晰正確。②給予患者充足營養。③相關人員需填寫危重患者記錄單、患者家屬告知單、物品交接單等。④護理人員需與患者詳細溝通,介紹重癥監護室環境及不同儀器的作用,為患者講解成功的案例、有關疾病的知識、護理流程等,消除患者對重癥監護室的恐懼,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主動接受治療,增強治療信心。⑤護理人員應注意病房衛生,保持室內通風、整潔干凈,濕度和溫度根據患者的情況而定;同時,不能干擾患者,在病房內可放置與疾病相關的書籍或播放舒適輕松的音樂,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⑥囑患者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定期進行體育運動。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驗組給予護理標識。①患者標識:護理人員在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后,為患者帶上腕帶,標記好患者身份,全面建立患者的年齡、姓名、床號、病情等個人信息檔案。②護理人員標識:護理人員標記燕尾帽顏色、胸卡信息,以便他人分辨,且能配合好相關的護理工作。③管道標識:治療期間,多數重癥患者會留置常規引流管,可用顏色表示不同類型管道,以便區分,包括管道的長度、留置日期、名稱等。④提示標識:在床頭標識患者是否有過敏、感染等嚴重情況。⑤藥物標識:標識治療患者的藥物,包括藥物使用時間、名稱、用途等,以便區分,并用醒目的標簽標識過敏藥物,幫助護理人員正確使用藥物,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采用不同顏色標識外用及內用藥物。⑥環境標識:急診重癥監護室護理工作質量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急診重癥監護室應注重環境標記,相關醫療設備、器械置于合理位置并明確標識。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包括感染、出血、死亡;②比較兩組住院期間護理差錯、工作投訴、護患糾紛事件發生情況;③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參考陳潔等[2]研究問卷,患者根據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工作態度、工作技術、住院環境舒適度、病情改善度等方面綜合評估,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維度,總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護理差錯事件、工作投訴事件、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護理差錯低于常規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工作投訴事件及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差錯事件、工作投訴事件、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嚴重創傷、大手術后及必須對生命指標進行連續嚴密監測和支持者,需心肺復蘇患者,心、腦、肺、肝、腎功能衰竭或多臟器衰竭者,重癥休克、敗血癥及中毒患者,臟器移植前后需監護和加強治療者均為重癥監護室的主要收治對象[3],患者病情有所好轉后轉普通病房。護理標識是指醫院使用的一種提示性標識,防止患者住院期間發生意外事故,或防止發生不必要的風險,對護理質量管理工作至關重要[4]。近年來,急診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工作中廣泛應用護理標識,警示護理工作人員、患者及家屬,不僅能緩解護理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還能減少護理風險和意外事故的發生,促進患者預后恢復,為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治療效果提供保障[5]。常規護理通過對心理、飲食、監測、生活、運動等多方面進行護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在治療方面的消極情緒,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度,但無法有效避免意外事故和風險事故的發生,降低了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6]。
潘琳等[7]研究表明,護理標識結合常規護理能進一步提高急診重癥監護室的護理質量,彌補常規護理中易發生意外事故或風險事件的不足,為重癥患者治療提供必要的保障。護理標識具有以下優點:①藥物標識可避免患者錯誤服用藥物,且護理人員可根據標識使用藥物,提高用藥正確率,減少工作壓力[8]。②護理人員標識能讓急診重癥監護室在繁忙的情況下區分不同工作人員,做好工作交接,提高護理工作效率。③環境標識能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環境,提高治療的舒適度;管道標識可使相關護理人員很好地區分管道長度、名稱等,更好地配合工作。④患者標識能讓護理人員區分不同患者,避免混淆,了解各患者病情變化,更好配合醫師治療工作[9]。⑤提示標識可了解患者是否出現嚴重情況,以便實施針對性治療[10]。重癥監護室建立護理標識能集中護理人員的注意力,規范護理行為、用藥情況,能減少藥物過敏情況的發生,從而有效提高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投訴事件及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與常規護理比較,建立護理標識更能提高護理質量,實驗組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護理差錯事件影響因素較多,不限于標識混淆,使結果與預期出現偏差,后續研究需加大樣本量,排除相關影響因素后進一步探索,對本研究相關論點進行佐證。
綜上所述,護理標識對急診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的作用顯著,能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減少投訴事件及護患糾紛情況,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在重癥監護室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