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華素 馬曉俞 王平



摘要:目的:探討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行腹橫肌平面阻滯對全麻剖宮產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方法:選擇醫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全麻剖宮產手術產婦作為研究資料,隨機數字抽簽分為3組,對照組、觀察Ⅰ組和觀察Ⅱ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行單純靜脈自控鎮痛,觀察Ⅰ組和Ⅱ組在此基礎上增加超聲引導下行雙側腹橫肌平面阻滯,觀察Ⅰ組給予羅哌卡因,觀察Ⅱ組給予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評價鎮痛、鎮靜效果及鎮痛滿意度,觀察鎮痛泵按壓次數及不良反應率。結果:三組T2、T3、T4、T5時VAS評分持續降低,Ramsay評分持續升高,與T1時比較差異顯著,P < 0.05;T2、T3、T4、T5時觀察Ⅱ組VAS評分顯著低于觀察Ⅰ組、對照組,Ramsay評分顯著高于觀察Ⅰ組、對照組,P < 0.05。觀察Ⅱ組與觀察Ⅰ組、對照組相比鎮痛泵按壓次數減少、術后鎮痛滿意度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觀察Ⅱ組與觀察Ⅰ組、對照組相比并發癥發生率10.00 %、10.00 %、13.33 %無明顯差異,P > 0.05。結論:全麻剖宮產患者在靜脈自控鎮痛基礎上應用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行腹橫肌平面阻滯可減少鎮痛泵按壓次數,進一步提高術后鎮痛鎮靜效果,而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關鍵詞:腹橫肌平面阻滯;右美托咪定;羅哌卡因;全麻;剖宮產
由于剖宮產手術具有創傷大、刺激性大及并發癥多的問題,術中可采取全麻以保持良好的肌松,但術后單純靜脈自控鎮痛方式效果有限,難以有效降低患者全身應激反應,影響術后恢復[1]。超聲引導下羅哌卡因腹橫肌平面阻滯存在藥效短的弊端,不僅鎮痛效果不佳,而且時間延長增加靜脈自控鎮痛藥物劑量,不良反應風險較高[2]。右美托咪定鎮痛作用強,而且聯合羅哌卡因可延長感覺和運動阻滯時間,提高術后鎮痛效果。為此,本次研究對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行腹橫肌平面阻滯對全麻剖宮產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全麻剖宮產手術產婦作為研究資料,隨機數字抽簽分為3組,對照組、觀察Ⅰ組和觀察Ⅱ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9.45±2.21) 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42±1.06) 周;觀察Ⅰ組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9.55±2.26) 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45±1.03) 周;觀察Ⅱ組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9.52±2.20) 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2±1.08) 周。三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具有全麻剖宮產手術指征,ASA分級[3]為Ⅰ-Ⅱ級,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及免疫系統疾病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存在阿片類或其他麻醉藥物過敏史者,婦科惡性腫瘤者等。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全麻剖宮產術后,連接SG-4型鎮痛泵進行靜脈自控鎮痛,將100 μ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2 mL:100μg) 利用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L,濃度10 μg/mL,輸注速度2 mL/h,單次按壓劑量0.5 mL,鎖定時間7 min。
1.2.2 觀察Ⅰ組
上述靜脈自控鎮痛基礎上,增加超聲引導下行雙側腹橫肌平面阻滯。即手術切口縫合后,經腹壁髂嵴與肋緣間置入超聲探頭,探頭頻率4~12 Hz,確定入路途徑,控制20 G局麻針針尖處于腹內斜肌及腹橫肌間隙,回抽無血后,推注4 mL生理鹽水分離腹內斜肌與腹橫筋膜,注入0.33 %羅哌卡因(廣東華潤順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25,75 mg) 30 mL。
1.2.3 觀察Ⅱ組
方法基本同觀察Ⅰ組,注入用藥為0.33 %羅哌卡因30 mL聯合右美托咪定(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97,2 mL:0.2 mg) 1 μg/kg。
1.3 觀察指標
評價三組產婦術后1 h(T1) 、6 h(T2) 、12 h(T3) 、24 h(T4) 、48 h(T5) 鎮痛、鎮靜效果。鎮痛程度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評價,0~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鎮靜程度采取Ramsay鎮靜評分[4]評價,1分焦慮不安,2分定向力良好或安靜,3分僅對命令有反應,4分強聲刺激反應,5分呼吸反應遲鈍,6分深睡鎮靜過度,2~3分鎮靜效果最佳;記錄術后鎮痛泵按壓次數;術后24 h產婦自主填寫醫院自制鎮痛滿意度量表,0~10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觀察產婦術后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鎮痛鎮靜效果比較
三組T1時VAS評分、Ramsay評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 0.05;三組T2、T3、T4、T5時VAS評分持續降低,Ramsay評分持續升高,與T1時比較差異顯著,P < 0.05;T2、T3、T4、T5時觀察Ⅱ組VAS評分顯著低于觀察Ⅰ組、對照組,Ramsay評分顯著高于觀察Ⅰ組、對照組,P < 0.05。見表1。
2.2 三組鎮痛泵按壓次數及鎮痛滿意度比較
觀察Ⅱ組與觀察Ⅰ組、對照組相比鎮痛泵按壓次數減少、術后鎮痛滿意度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三組不良反應率比較
觀察Ⅱ組與觀察Ⅰ組、對照組相比并發癥發生率10.00 %、10.00 %、13.33 %無明顯差異,P > 0.05。見表3。
3 討論
剖宮產手術作為解決難產及其他因素導致無法自然分娩的主要手段,在婦產科應用普遍。剖宮產手術一般多采取硬膜外麻醉、腰麻,但如果孕婦有椎管內麻醉禁忌、凝血功能障礙、母嬰出血傾向及胎兒情況禁忌等,需采取相對安全的全身麻醉,具有誘導快、麻醉平穩、蘇醒快等優勢。雖然管理相對復雜,但做好準備工作及密切監護,可最大限度保障母嬰健康。由于剖宮產切口大,造成劇烈疼痛,術后一般采取靜脈自控鎮痛緩解疼痛,避免疼痛造成應激反應,引發相關并發癥,影響術后恢復。單純靜脈自控鎮痛采取阿片類藥物止痛,但為保證鎮痛效果,易出現阿片類藥物劑量過高問題,不良反應風險高,而控制劑量則難以取得滿意鎮痛效果。如今多模式鎮痛在術后鎮痛中得到推廣,其中超聲引導下行雙側腹橫肌平面阻滯主要對腹內斜肌及腹橫肌間筋膜的支配神經進行阻滯,減少靜脈自控鎮痛藥物劑量,提高鎮痛效果及安全性[5]。羅哌卡因腹橫肌平面阻滯具有毒性小、分離阻滯效果佳優勢;右美托咪定具有鎮靜鎮痛效果好,抑制神經元傳導,阻斷傷害性刺激傳導作用。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可起到協同作用,縮短阻滯起效的時間,延長鎮痛時間,提高鎮靜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三組T2、T3、T4、T5時VAS評分持續降低,Ramsay評分持續升高,而且觀察Ⅱ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其他兩組,Ramsay評分顯著高于其他兩組,觀察Ⅱ組與觀察Ⅰ組、對照組相比鎮痛泵按壓次數減少、術后鎮痛滿意度較高,與蔣志平[6]結果“術后6 h靜息疼痛評分及術后2 h、6 h和12 h活動疼痛評分DR組低于R組”相近,證實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行腹橫肌平面阻滯可進一步減輕術后疼痛程度,提高鎮靜效果,減少鎮痛泵按壓次數,減少用藥劑量,而且鎮靜效果取得產婦高度滿意。觀察Ⅱ組與觀察Ⅰ組、對照組相比并發癥發生率10.00 %、10.00 %、13.33 %無明顯差異(P > 0.05) ,證實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行腹橫肌平面阻滯雖然增加用藥種類,但減少阿片類劑量,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行腹橫肌平面阻滯應用在全麻剖宮產術后鎮痛中可提高鎮痛、鎮靜效果,產婦鎮痛滿意度高,而且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永優.羅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聯合右美托咪定對剖宮產產婦麻醉質量和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23):4444-4446.
[2]汪俊.不同濃度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應用于剖宮產術后腹橫肌平面阻滯鎮痛中的效果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14):103-105.
[3]劉璐,張麗,張兆航,等.超聲引導下雙側腹橫肌平面阻滯在全麻剖宮產中的應用[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9,28(2):131-132,135.
[4]王清兵,路超,于剛.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宮產的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21,28(4):579-583.
[5]陳源源,趙新民,宋正亮.超聲引導下腹橫平面阻滯聯合全身麻醉用于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1,29(6):1224-1228.
[6]蔣志平,張蕾.右美托咪定聯合羅哌卡因行腹橫肌平面阻滯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鎮痛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8,18(9):1361-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