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呵 凌珠娟



摘要:目的:分析在腦血栓患者中實施強化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普陀區中心醫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腦血栓患者60例,采用隨機骰子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強化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生活質量、神經功能、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結果: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觀察組護理后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 ,神經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 。結論:強化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腦血栓患者的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神經缺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功能,改善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血栓;強化康復護理;護理效果;生活質量;神經功能
腦血栓是指局部腦組織出現供血障礙或血液循環受阻,主要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其次與血液成分改變、血流動力學改變以及血管管壁病變等有關,誘因包括肥胖、嗜酒、高血脂、高血壓、不良生活習慣及遺傳等[1]。患者一旦發病即出現肢體麻木、言語不清、視物模糊及眩暈等癥狀,若不及時給予治療可導致昏迷、休克及死亡等嚴重后果。目前治療原則主要為改善腦缺血區域的血流循環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常見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康復期予以優質的護理措施,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2]。本研究主要探討在腦血栓患者中應用強化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普陀區中心醫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腦血栓患者60例,采用隨機骰子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0~76歲,平均年齡(48.31±10.35) 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8±1.37) 年。觀察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48.82±10.28) 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8±1.49) 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 ,可對比。
納入標準:(1) 符合腦血栓相關診斷標準;(2) 患者同意本次研究,家屬簽署相關告知書或協議。排除標準:(1) 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2) 精神異常或行為過激者;(3) 對相關治療禁忌或不耐受者;(4) 伴有惡性腫瘤或血液系統疾病者;(5) 不愿配合或依從性較差者;(6) 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及生活護理等。
觀察組采用強化康復護理。(1)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拉近護患關系,緩解患者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多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2) 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包括翻身、站立、肢體伸展及彎曲、抬高等。可先進行上肢的功能鍛煉,包括抬高手臂、握拳、拿捏物品等;臥床者,定期進行翻身和肢體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肌肉神經,恢復肌肉張力。(3) 指導患者進行鼓腮、伸舌等動作,訓練從詞語到短句和段落的閱讀,多與患者溝通交流,鍛煉語言功能。(4) 鼓勵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鍛煉,包括梳洗、刷牙、穿衣及疊被子等,訓練其生活自理能力,促進患者康復。若患者病情恢復良好,可適當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1.3 觀察指標
(1)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顯效:相關癥狀消失且神經、肢體、語言功能等均恢復正常;有效:相關癥狀、神經功能、肢體、語言功能等均有改善;無效:相關癥狀無明顯變化,患者神經、肢體、語言功能等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 %。
(2) 比較兩組神經功能、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 進行評分,總分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采用肢體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 進行評分,總分100分,輕度運動障礙(Ⅳ級) 為96~99分,中度運動障礙(Ⅲ級) 為85~95分,明顯運動障礙(Ⅱ級) 為50~84分,嚴重運動障礙(Ⅰ級) 為 < 50分,分值越高表示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量表(Barthel) 進行評分,總分100分,0~20分為極嚴重功能障礙,21~40分為嚴重功能障礙,41~60分為中度功能障礙, > 60分為生活基本自理。
(3)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 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從軀體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維度進行評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0.0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 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1。
2.2 兩組神經功能、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NIHSS、Fugl-Meyer及Barthel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05) ;護理后,觀察組Fugl-Meyer和Barthe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 ,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無明顯差異(P > 0.05)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3。
3 討論
腦血栓的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具有病情發展快、發展迅速的特點,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一旦發病需立即進行就醫診治[3]。腦血栓的治療是快速恢復缺血區的供血障礙,并盡量減少腦梗塞的發生,急性期的治療主要是以吸氧、通氣支持、抗凝治療以及抗血小板治療為主,再采取藥物治療進行控制。而強化康復護理是一種康復護理措施的加強表現,可通過干預護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的治療療效,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此護理措施會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醫患關系的建立,還會及時引導和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也會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以使其掌握正確的認知觀[4~5]。腦血栓患者大多會出現肢體功能的障礙,嚴重者還會出現偏癱或口角歪斜等,而強化康復護理能根據患者的狀況進行語言、運動、肢體關節等功能的鍛煉,以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以提高康復的治愈率,使患者得到理想、安全的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可見,患者通過強化康復護理的干預后,其相關臨床癥狀以及肢體功能、語言功能等均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其不僅對腦血栓的病情控制有很大的幫助,還能有效縮小梗塞的程度,促進患者早期康復[6]。觀察組護理后Fugl-Meyer、Barthel、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 ,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 。強化康復護理會根據患者的狀況進行各項康復訓練,包括言語訓練、肢體及關節訓練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鍛煉方式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且在訓練期間會密切關注患者的狀況,并根據患者的鍛煉情況進行強化護理方式的調整,以幫助患者達到理想的康復療效,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很大的作用和意義。
綜上所述,強化康復護理用于腦血栓患者中效果顯著,可促進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孟楊.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于急性腦血栓患者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0):216-218.
[2]曾紫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血栓患者介入術后預后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4):236-237.
[3]翟瑩.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腦血栓患者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4):208-209,212.
[4]李岑.早期康復護理在腦血栓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8):182-183.
[5]陳英秀.無縫隙護理在急性腦血栓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15):72-73,76.
[6]馮燕瓊,劉樂樂,高玉韶,等.早期康復護理在腦血栓后遺癥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0):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