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職教育的質量與水平被社會廣泛關注。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職業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它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校企合作辦學的深度和廣度關系著高職院校的未來與發展。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育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現階段校區合作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期望高職院校與企業能夠互利共贏。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問題;對策
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對于高職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通過校企合作高職院校可以針對性為合作企業提供相應的專業人才,而企業又可以為高職學生提供相關的崗位和實習的機會,于高職學校而言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實習平臺,學生能夠更好的走向社會利于全面發展。為了實現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從深度和廣度上更好地發展,相關部門應該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政策性支持,進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技能型人才。
1.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相關問題
1.1觀念意識淡薄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還是受制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上的探索比較局限,尤其是在一些中專學校合并成為的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更加會受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因素的影響,難于滿足現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很多企業都比較注重經濟效益,對人才培養方面重視度不夠高,他們認為在高職學校學生培養方面的資金投入比較費時費力而且還不一定有很好的成效,還不如花大錢去市場招聘以下高技能型人才。而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培養社會有用人才,是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這需要企業和學校樹立好端正的社會觀念,加強合作理念,更好地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
1.2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政府部門所給予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充分,校企合作模式中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保障。所以校企合作目前還處于一個初步階段中,企業與高職院校間的合作密切度不夠高,缺乏一個穩定的合作機制。在院校中的一些兼職教師雖然與企業形成了一定的合同協議,但目前還沒有相關的一些法律條文和法規對校企合作的地位進行約束和保護。這種情況下,就會對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產生一定的制約因素。
1.3高職院校師資力量不足
師資力量是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重中之重,高職院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以滿足現代高職院校的持續發展。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結構不夠合理,整體素質不夠高等問題尤為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校的教學質量。很多高職院校的老師都是畢業后就直接就職的年輕老師,他們缺乏一定的企業實踐經驗,所以相關專業知識還不夠強。這就導致了他們對專業崗位的指導能力不足,難于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此外,師資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的話,也會制約著高職院校與企業的科研領域的合作。
2.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對策
2.1革新校企合作理念
校企合作模式要建立在科學的理念基礎上,高校要始終貫穿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要加強與企業和政府直接的溝通,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探究符合現代化教育的新路徑,加強校企間的合作戰略。作為高職院校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通過有效的思想動員及實際行動付諸到校企合作中。此外企業也要承擔其自身的社會責任為高職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習學習崗位,讓學生能夠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實施實踐操作,進而全面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
2.2加強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部門要針對校企合作從政策與法規上給以相應的支持和保障。首先,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校企合作的監管力度,使得校企合作步入正軌的法制軌道上來,建立一個法律清晰,監管嚴格,政策扶持到位的優良法制環境。其次,針對校企合作設立一個專門的監管機構來監督和協調高職院校與企業間的合作事宜,進而使校企合作能夠穩步協調發展。最后,政府還應該制定一些相關的優惠扶持政策,來引導和規范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比如針對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以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加強對校企合作資金的投入等。
2.3加強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職院校主要是針對企業需求來培養專業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建立一支“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具有重要意義。這樣不僅能夠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能夠指導學生進行崗位實踐,進一步加深了校企間的合作。此外高職院校還要定期為教師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讓教師定期到相關合作企業進行實習學習,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聘請一些企業的高技能技術人員來學校兼職教師進而實現學校與企業兼職教師的雙向流動。最后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學校科研隊伍的資金投入,以提高學校自身的科研水平,來吸引更多企業進行合作共贏。
2.4增加校企雙重考核監管制度
學生在企業實習學習的過程中,企業要按照企業員工的管理制度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管理考核,同時學校要安排相應的教育專員來監管和教育學生,實施校企雙重監管制度。在企業中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進行崗位工作,企業是考核的主體。企業會按照企業的相關制度考核要求進行考核和淘汰,實習成績會記入畢業成績中。實習期間實習指導老師和企業相關領導會對學生在短期內進行階段性的考核,學生在實習期的總考核會以記入的階段性考核為基礎。通過實習期的考核監管制度,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一些言行舉止會得到一定的約束,也會提升其工作的態度和責任,這樣有效提升了校企合作的管理工作。
3.結束語
開展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高職院校應與企業從辦學教育到教育發展等多個環節開展深入合作,企業要單但自身的社會教育責任為高職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機會和平臺,同時高職院校也會為企業輸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開展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職業教育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將來走向社會能夠更好地勝任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張珊珊.高職教育校企深度協作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11):65-67.
[2]張小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0,19(06):59-61.
[3]劉幸興,朱琪.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67):13-14.
作者簡介:
田廣慶(1985-9),男,山東省濰坊青州市人,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