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李繼光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做行政工作的政治保證,新時代、新矛盾、新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面臨的挑戰。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立德樹人”引領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的新時代教育理念,以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助推力,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構建,加強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實效性。進而實現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性理論研究和現實應用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德樹人
引言
2019年3月,習近平同志主持學校思政教師座談會時提出:“新階段落實黨教育政策方針,要始終維護馬克思思想的指導地位,踐行落實立德樹人的核心任務……積極培養能夠承擔民族復興責任的時代新人,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18大會議后,習近平領導的黨中央特別關注高校思政工作,先后召開一系列重要會議。習近平同志深刻闡釋、全面解答與高校思政工作相關重大實踐與理論問題,是新形式下高校進行思政教育的工作指南。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要積極以習近平思想育人鑄魂,充分學習與落實習近平重要論述,通過發展的眼光承擔時代使命,通過科學思維、高遠境界、寬廣視野進行統籌謀劃和整體思考,逐步增強工作能力和教育水平。
一、髙校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主導作用認知不夠
由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沒有深入、全面的認識思政工作,導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難以有效發展。思政工作者作為思政工作的主導者,沒有體現出應有作用。既不主動、積極的參加高校組織的重要精神分析講座、思政工作培訓會,也不及時增加思政教育內容、不自主對學生進行思政工作等。但現階段,部分思政工作者還沒有給予思政工作應有的重視。
(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力量不足
我國明確規定,高校要根據學生數量配置一定比例的思政專職心理健康師、專職輔導員、專職教師,二級學院應設置專職組織員、專職黨書記等。因為事業編制等各種原因的影響,部分高校沒有配備足夠的輔導員、組織師和專職思政教師。一些高校在貫徹教師隊伍政策上,依舊存在效果不足、進展較慢等情況。一些教師、輔導員自身素質較差,缺少有效進行思政教育的能力和素質,需要不斷規范和完善隊伍建設。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單一
思政工作采取單一、陳舊的教學方法是目前高校有效實施思政工作的阻礙。如:高校思政教育互聯網平臺,部分網站建設缺乏服務性、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等要素,難以吸引更多學生介入網絡思政教育中,沒有全面發揮出網絡的教育功能。若是創新思政教育只重視創新內容,而忽視創新教育內容,就會出現錯誤。現在一些思政教育工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其中一項因素是沒有更好的繼承優秀傳統,無法在思政教育實踐中得到快速發展。
三、髙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途徑的構建
(一)增加主導作用認識
首先,高校要健全思政教育工作組織架構。高校校長和黨委書記牽頭成立思政教育工作組,對思政教育監督、推進、開展等工作進行領導,處理重大決策。改革和優化思政課程體系,達到價值觀培育、能力培養、實知識傳授的有機結合;制定專職隊伍專業化教師育人機制,全面體現引領作用;關注網絡思政,體現網絡培育人才的引領功能,構建完善的互聯網平臺保障機制,建立具有影響力、吸引力、活力的學生互聯網思政平臺。
其次,掃除思政工作盲區,彌補不足,建立起“三全育人”的新格局。重視思政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借助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等方式較低影響工作均衡持續發展的限制性。突出思政工作中的閃光點,彰顯實踐優勢,為思政工作實施提供參考模式。在遵守問題導向的基礎上,強化新使命,在處理不充分、不平衡的相關問題時,高校師生能夠獲得更多成就感。
(二)重視思政工作隊伍建設
首先,高校要增強思政工作者素質,重要師德建設。要積極增加教師思政素質,重視對其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夯實其堅定信仰,增強其社會使命感和國家責任意識。高校要逐步增強教師思政理論的學習,積極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馬列主義等理論體系,重視師德建設,全面增長教師道德品質,鼓勵教師以德施教、以德立德、以德立身。重視師風與師德建設,思政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品格、行為來教育和感染學生,積極增強自己的道德水平,進而承擔起引導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責任。
其次,要積極配齊思政工作隊伍,健全激勵、培養、選拔機制,讓他們擁有教師身份,建立起素質過硬、數量充足、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思政隊伍。促進思政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實施思政人員職級、職務晉升策略。健全激勵機制,根據高校實際崗位結構比例,對組織員與輔導員進行審評,維護專職組員和專職輔導員的結構比例與高校專業教師比例持平。
(三)采取多種思政工作方法
首先,使用好方法。在思政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很多方法在一段時間內發揮出良好作用,進而達到思政教育的預期目的,在教育環境、教育對象不斷改變的今天,需要重新包裝、改革老辦法,為思政教育工作服務。如課堂教學依舊是傳播思政理論的重要途徑,需要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提高其針對性和吸引力。
其次,研究新辦法。互聯網、多媒體是當代思政工作的新方式和新平臺,是基于大學生特點、體現多重吸引力的教育形式。促進思政教育從傳統模式逐步向現代模式轉變,現在要在思政教育中積極使用互聯網技術,開發和使用手機、微信、微博等網絡媒介,設計制作專題視頻、網絡課程,體現網絡育人作用,增強思政工作質量和效率。
四、結束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立德樹人”引領作用為立足點,通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研究展開問題存在的原因綜合分析,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觀和基本理論與高校實際工作相結合,在優化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路徑的基礎上,真正發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葉丹.習近平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論述的邏輯理路探析[J].銅仁學院學報,2020,22(01):1-9.
[2]王鳳賢.構建“四位一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體系[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