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吳青 陳啟娟 李學艷 梁曉娟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從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病人中抽取36例腦出血患者為分析對象,將他們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常規組患者選取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行早期康復護理方式護理。比較兩組的神經功能改善狀況與生活質量提升情況以及運動功能變化情況。結果:常規組與實驗組經護理后,實驗組的Barthel評分(95.19±2.48)分與Fugl-Mcycr評分(95.99±3.55)分明顯優于常規組Barthel評分(88.29±2.88)分與Fugl-Mcycr評分(95.99±3.55)分,實驗組的生活質量與運動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實驗組的神經功能由護理前的(7.98±1.22)分變為護理后的(4.88±1.75)分,常規組的神經功能由護理前的(7.99±1.21)分變為護理后的(6.52±2.22)分,實驗組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明顯要優于常規護理組。治療后,常規組18例患者有6例顯效(33.33%),5例有效(27.78%),7例無效(38.88%);實驗者18例患者9例顯效(50%),5例有效(27.78%),4例無效(22.22%)。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且兩組的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表明了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與生活質量的有效性。結論:早期康復護理既可以加快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的恢復,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緩解,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腦出血;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腦出血是由于腦實質內出血引起腦水腫、顱內壓增高,使患者神經功能受到一定損害的病癥,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殘率。腦出血的發病原因有腦血管畸形、情緒激動、不良嗜好、白血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對于腦出血患者,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是第一選擇,因為大部分患者在術后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所以要對患者盡早進行康復護理,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筆者為了研究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以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診的36例腦出血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進行不同的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診的36例腦出血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將他們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常規組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齡45~69歲,平均年齡(62.38±6.75)歲。實驗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62.38±6.77)歲。兩組在臨床基本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36例患者都經過腦出血的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及家屬都填寫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常規組行常規護理。對患者的病情做評估并指導患者的飲食與用藥情況,在患者手術后,病情穩定,步入恢復階段后開始康復訓練。體位為健側臥位與仰臥位每兩小時變化一次,當患者患側臥位時則一小時更換一次體位。
1.2.2實驗組行早期康復護理。在患者住院第三天就開始康復指導。第一是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對患者與家屬詳細的介紹腦出血的相關知識與病情進展、恢復情況、常見并發癥以及預防方法等,并做相關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就用積極并熱情的服務態度對待患者與家屬,讓患者對醫護產生足夠的信任,對患者的心理情況做相應的評估。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個性化的不同心理,量身制定出科學的、合理的心理護理方式,以減少患者的焦慮、緊張等一系列不良情緒,還可以給患者介紹一些成功例子,使患者對治療充滿信心,積極樂觀地面對病情,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第二是關于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在病人發病以后,醫護人員要密切的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不要讓患者有不必要的移動,避免病情加重,還要確保患者的肢體處于功能位,使患者關節脫節、變形的情況減少,減少肌肉抽搐與痙攣的出現率。第三是功能康復訓練,對患者體位擺放做相關指導,1患者處于仰臥位時,在其患側的肩胛骨下方,放一個小枕;在患者的上臂內側的位置放一個小枕;患者的手心要往下,也可以握一個毛巾卷,讓手處于半握拳位的狀態,并讓患手稍微比身體高一點;患側的臀部下面也要墊一小枕;在患者的大腿與小腿外側中段位置都要再墊一個毛巾卷,在患者的腘窩位置要安放一個小軟枕,讓腿處于微曲狀態。在患者的腳底和床尾的位置需要安放一個硬枕,使患者保持屈髖、屈膝、踝關節背屈90度的狀態,在兩只腳的中間也要放一個硬枕。2在患者處于健側臥位時,在其后背安放一個厚枕,讓患者的患側肩關節屈曲,肘關節呈現伸展狀態,前臂則旋前,腕關節則背屈,使手指關節全部伸展,在患者的上肢墊一個厚枕,使其比身體要高,而健側的下肢則呈自然伸直的狀態,患側的下肢則屈髖屈膝90度,放在枕上面。3當患者處于患側臥位時,患者的患側肩關節則進行屈曲、外展、外旋,前臂則旋后,而腕關節則背屈狀態,四肢呈伸展狀態。患者的患側髖關節與膝關節則伸展,健側的髖關節與膝關節則屈曲90度,放在枕上,在后背放一個厚枕。在患者手術后2至3天,只要患者的生命體征比較平穩,護理人員就可以從按摩開始,按照按、摩、揉、捏四種方法,按照從遠心端到近心端的順序,從輕到重,從表淺到深處,從緩慢到快速。一天按摩兩次,一次按摩20到30分鐘。再慢慢地進行一些被動的康復訓練,然后在床上進行肢體訓練,對關節進行被動活動(主要以關節外展、內旋、屈伸為主,一天兩次,一次一個動作差不多做十次,關節活動的順序要從上到下,從大關節到小關節,被動活動的幅度也要從小到大),并根據患者的耐受度不同來調整運動量,根據患者的個性化不同來逐漸加大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一天運動一到兩次,每次運動20分鐘。在手術后四到十天,就開始加大床上的被動運動量,護理人員在操作時,手法要輕柔,并時刻關注患者的實際情況,慢慢地加大按摩的力量與被動運動的運動量。一旦患者的病情得到穩定,就過渡到主動訓練,馬上做洗漱、如廁、更衣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練習指導,促進患者活動患側肢體。兩周以后做行為鍛煉,慢慢地從開始下床直立到單腿扶拐行為,再到不需要幫助獨自行走,接著走上下樓練習。在患者可以慢慢行走時,讓患者在家屬輔助下自己進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相關練習。每天練習三到四次,一定不能操之過急,避免發生意外。第四是語言功能的相關訓練,教患者進行嘴唇伸縮等練習,語言康復治療示范。教患者怎樣發音。盡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
1.3療效
評判兩組患者經護理后進行生活質量對比、運動功能對比與神經功能恢復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在患者手術后14天,對患者的肌力進行評價,并觀察有無廢用綜合征的發生情況。如果患者經治療后,患側肢體的肌力恢復超過III級,沒有肩關節的半脫位、肩手綜合征、關節痙攣等一系列廢用綜合征,則視為顯效;如果患者經治療后,患者的患側肌力超過I-II級,有一部分出現廢用綜合征,則視為有效;如果患者經治療后,患者的患側肢體肌力在0-I級,并有廢用綜合征的出現,則視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生活質量對比常規組與實驗組經護理后,實驗組的Barthel評分(95.19±2.48)分與Fugl-Mcycr評分(95.99±3.55)分明顯優于常規組Barthel評分(88.29±2.88)分與Fugl-Mcycr評分(95.99±3.55)分,且兩組的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神經功能恢復對比對比后發現,實驗組的神經功能由護理前的(7.98±1.22)分變為護理后的(4.88±1.75)分,常規組的神經功能由護理前的(7.99±1.21)分變為護理后的(6.52±2.22)分,實驗組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顯然要比常規組好,兩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2.3常規組與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治療后,常規組18例患者有6例顯效(33.33%),5例有效(27.78%),7例無效(38.88%);實驗者18例患者9例顯效(50%),5例有效(27.78%),4例無效(22.22%)。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且兩組的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腦出血在臨床很常見,且在急性發病期具有高達30%-40%的死亡率,腦出血通常有頭暈頭痛、眩暈、嘔吐、偏癱、失語、意識障礙等臨床表現。主要通過手術清除顱內血腫治療,術后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神經功能,引起患者認知、語言、肢體等功能損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早期康復護理的核心是“早期”,為的是突出護理干預的超前性,與常規護理對比,早期康復護理的干預時間比較早,能夠對患者的語言與肢體功能、心理等盡早地干預,把影響康復治療的因素盡可能地消除,進而加快患者語言與肢體的恢復[2],具有較為重大的臨床意義。本文研究后發現,常規組與實驗組經護理后,實驗組的Barthel評分與Fugl-Mcycr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實驗組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明顯要比常規組好,且兩組的對比差異明顯,進一步表明了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與生活質量的有效性[3]。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既可以加快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的恢復[4],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可以在臨床上廣泛推廣[6]。
參考文獻
[1]劉冬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系統醫學,2020,5(7):175-177.
[2]孫悅,于洋,武金丹,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影響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2):83.
[3]余麗麗.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5):108-109.
[4]屈霞.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0,37(5):593-594.
[5]趙亞男.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6):406-407.
[6]江新娣,黃羽桃.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35):184-186.